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到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0名脾虚体质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不同的保健方式将90名脾虚体质儿童分为三个小组对照组、药膳组和综合保健组,使用常规的西医保健治疗对照组,使用药膳保健和综合保健的方法给予中医保健组,观察不同的保健方法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保健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中医保健组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增长优势,中医保健组儿童的发病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儿童体制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推拿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研究。方法 筛选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在本门诊治疗的 40例脾虚体质儿童 ,依循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用西医保健,观察组在西医保健基础上用小儿推拿保健干预,比较两组的生长发育情况、脾虚复发概率。结果 干预后,参照组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如观察组,比值( P< 0.05)统计学意义较突出;干预后,观察组脾虚复发概率比参照组明显少很多,( x2=3.956, P=0.047)统计学意义表现明显。结论 小儿推拿保健干预为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做出了较大贡献,让儿童成长的更好,适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保健干预在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17年11月收治的30例脾虚体质儿童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中医保健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学保健。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体格发育情况和体质转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腰围、身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质正常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保健干预在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儿体格发育,提高体质正常率,改善患儿身体素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本院的脾虚体质儿童60例,入组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10月,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儿童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医保健措施(研究组,n=30)及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n=30)开展临床干预工作,并以儿童生长发育指标为评价内容。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儿童体格发育和总体满意度更好(P<0.05)。结论 中医保健干预可显著提高脾虚体质儿童的消化机能,增加机体对营养的利用,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对脾虚体质儿童进行早期中医保健干预,以利于其生长发育。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脾虚体质患儿采用中医保健护理进行干预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所有脾虚体质患儿中的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每组各38例以奇偶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对照组38例患儿予以西医保健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38例患儿予以中医保健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脾虚体质患儿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体格发育指标和体质转变情况。结果76例脾虚体质患儿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38例脾虚体质患儿的身高、腰围、体重、胸围等发育指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38例患儿(P<0.05);观察组38例患儿的体质转变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38例(P<0.05)。结论对脾虚体质患儿采用中医保健护理进行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体格发育指标,还可以提高体质转变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在儿童保健发育中定期监测儿童体质指数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健康体检的842例年龄在5到15周岁的儿童进行对比研究,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42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的保健指导,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定期测量儿童的体质指数,并且根据所测量的结果给予针对性的保健教育和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儿童的体重、身高、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儿童体重、身高以及体质指数与参照组相比存十分明显的差异,研究组儿童肥胖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保健发育中定期测量体质指数,更加利于儿童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儿童超重、肥胖现状,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肿大情况,探讨之间的关联,从而有效调整防控措施。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市16个区的所有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儿童(年龄、性别均衡),各区乡镇/街道抽取人数尽量平均,每年每区对200名儿童开展身高、体重、家庭食用盐盐碘、尿碘及甲状腺容积调查,计算体质指数(BMI)并分析其与儿童碘营养及甲状腺肿大的关系。结果共调查6 552名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8.95 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2.15%(141/6 552)。不同BMI组儿童家庭食用盐盐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35),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通过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不同年龄组儿童甲状腺肿大的发生风险均随着BMI的增加而上升(P < 0.001或P = 0.002)。结论儿童BMI与甲状腺容积密切相关,进行儿童甲状腺肿大诊断时应考虑身高、体重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江门市300例3~7岁儿童中医体质分类的调查,讨论江门地区儿童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状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1日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300例儿童,年龄都在3~7岁,平均在457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体质分类方法采用9种体质分类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编制)。结果9种体质的分布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平和质(77例)、气虚质(56例)、湿热质(48例)、阳虚质(35例)、痰湿质(33例)、阴虚质(24例)、特禀质(16例)、气郁质(8例)、瘀血质(3例)。江门地区儿童体质分布前5位平和质(77例)、气虚质(56例)、湿热质(48例)、阳虚质(35例)、痰湿质(33例)。结论儿童中平和体质在体质的分布当中占有相当比例;而兼夹体质现象比例较低,与成人体质类型分布有明显差异,说明年龄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简介:摘要: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意见》指出,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质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运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2021年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显示,学生体能发展有向好趋势,学生体质健康等级分布比例整体合格率有所提高,但是,《分析报告》显示,由于长年积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严峻,体质健康问题仍然突出。为此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青少年体质的工作刻不容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体质辨识在3岁以下儿童保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运用,将于我院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接受健康检查的54例3岁以下儿童随机分为中医组(n=27例)和常规组(n=27例),其中,中医组实施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保健服务,常规组实施常规保健服务。对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营养不良、肥胖、体弱、佝偻病等发生率情况以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中医组儿童营养不良、肥胖等总发病率(7.41%)较常规组发病率(29.63%)低(P<0.05)。中医组儿童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且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过程中,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保健服务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减轻照顾者不良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国儿童体质指数(BMI)与性发育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18岁的208 179名健康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BMI值,并评估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根据年龄将3~18岁儿童分为3~<6岁、6~<10岁、10~<15岁、15~<18岁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每组BMI与性发育水平的相关性。根据BMI标准分为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早发育与非早发育分布差异。绘制曲线图分析青春期不同发育分期女童和男童的早发育百分比与BMI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208 179名健康儿童中女96 471名、男111 708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正常体重Tanner 1期为对照)发现超重及肥胖女童B2、B3、B4+期OR值分别为1.72(95%CI:1.56~1.89)、3.19(95%CI:2.86~3.57)、7.14(95%CI:6.33~8.05)及2.05(95%CI:1.88~2.24)、4.98(95%CI:4.49~5.53)、11.21(95%CI:9.98~12.59);超重及肥胖男童G2、G3、G4+期OR值分别为1.27(95%CI:1.17~1.38)、1.52(95%CI:1.36~1.70)、1.88(95%CI:1.66~2.14)及1.27(95%CI:1.17~1.37)、1.59(95%CI:1.43~1.78)、1.93(95%CI:1.70~2.18),均P<0.01。3~<6岁肥胖女童B2期、男童G2期的OR值分别为2.02(95%CI:1.06~3.86)和2.32(95%CI:1.05-5.12),均P<0.05。6~<10岁超重女童性发育水平B3期的风险高达5.45倍,肥胖则高达12.54倍。超重女童发生早发育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女童的2.67倍,肥胖女童则高达3.63倍,在男童分别为1.22和1.35倍(均P<0.01)。青春期不同发育阶段儿童早发育百分比随着BMI增加而增加,其中8~<9、10~<11、11~<12岁女童各BMI水平的早发育百分比分别从5.7%(80/1 397)、16.1%(48/299)、13.8%(27/195)至25.7%(198/769)、65.1%(209/321)、65.4%(157/240),9~<10、12~<13、13~<14岁男童分别从6.6%(34/513)、18.7%(51/273)、21.6%(57/264)至13.3%(96/722)、46.4%(140/302)、47.5%(105/221)。结论中国儿童BMI与性发育水平呈正相关,女童的相关性更高。肥胖是3~<6岁学龄前儿童发生性早熟危险因素。6~<10岁是肥胖女童早发育的危险时期。
简介:摘要:本文对现今相应小儿中医体质与儿童保健资料的归纳总结,对小儿体质的相应学说进行整理,探析了小儿体质学说对儿童保健的价值,阐述了针对不同体质、不同时期的小儿病症需参考其先天、后天要素针对性医治。采用差异化保健计划的理论,有助于更好的指导小儿病症预防、医治的临床工作。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男孩青少年成长的特点,研究青少年成长与男孩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便提供准确反映男孩青少年成长的基准。该方法跟踪一至四年级男孩的青年发展情况,每六个月监测一次,总共五年。选择了有关男性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首次生育年龄和睾丸发育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青少年生长峰值分析平均PHV水平和峰值年龄。使用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年龄组男孩第一次生育前后身高的增长速度;使用Kendall评分分析了睾丸发育不同阶段与生物放大系数之间的关系。因此,男孩在青春期大小的队列中的平均年龄为11.72 1.03岁,第一次生育前后发育速度队列中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为12.45 0.98岁。第一次生育年龄前后一年的身高和增加值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性(p < 0.05);男孩第一次越年轻,接下来一年的身高就越大11-14岁男孩的身高、体重、BMI和睾丸体积呈正相关关系(p < 0.05)。认识到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强儿童的健康有助于确保儿童的正常发育,从而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