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ligationandpuncture,CLP)所致毒症大鼠模型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CLP诱导SD大鼠毒症,术后8、16和48h时检测相关的凝血功能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肺、肾、肝、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LP诱导的毒症大鼠12d生存率为30%,发病急且死亡率较高。在疾病发展的急性期内,CLP大鼠8h时出现APTT时间延长(P<0.05),16h时出现PT时间延长(P<0.05),内源凝血途径的XII活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VII活性出现一过性抑制。TT在48h出现延长(P<0.01)。FIB的含量从16h开始逐渐增多(P<0.001)。与凝血和抗凝功能有关的其他重要指标中PLT数量从8h逐渐下降(P<0.01);vWF:Ag量从8h逐渐增多(P<0.001);D-D量从16h逐渐升高(P<0.05);PS:Ag量直到48h出现明显下降(P<0.001);而AT-III含量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发现肺、肾、肝、脾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显示明显的静脉血栓和出血特征。结论大鼠毒症模型在急性期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但未观察到凝血功能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

  • 标签: 脓毒症 大鼠 凝血功能 病理
  • 简介:毒症高致死率使其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免疫失衡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Box1Protein,HMGB1)是致免疫失衡的关键因子,有RAGE、TLRs和CD24等多种受体,可通过与受体结合,介导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中药以单体和复方治疗毒症均取得一定进展,有待进一步结合现代医学共同应对毒症挑战。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失衡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受体 中医药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毒症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严重毒症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根据乳酸清除率将其分为两组,乳酸清除率低于10%为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高于10%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结果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相比,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较低,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d后,共有63例患者存活、37例患者病死,与病死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较高,初始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够为严重毒症毒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 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毒症患者采取不同血液净化模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来我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接受CVVH(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PHVHF(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的为观察组。对不同血液净化模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①血清中炎性介质浓度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与IL-10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与治疗前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温、BUN(血尿素氮)及SCr(血肌酐)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不大(P>0.05);而MAP(平均动脉压)、PaO2/Fi0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毒症患者,通过采取PHVHF治疗,可获得优于CVVH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脓毒症 血液净化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检测毒症患儿血浆内生吗啡浓度,探讨内生吗啡对毒症患儿发生休克、死亡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毒症患儿(n=31),根据是否伴有休克分为毒症非休克组(n=19)和休克组(n=12);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9);根据是否伴有MODS分为非MODS组(n=13)和MODS组(n=18)。另设普通感染患儿(n=16)和行健康体检儿童(n=31)作为对照。用高效液相质谱串联法检测各组血浆内生吗啡浓度。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内生吗啡对毒症患儿发生休克、死亡及MODS的预测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未检测到内生吗啡,普通感染组仅3例患儿血浆检测到内生吗啡;毒症患儿血浆中均检测到内生吗啡。休克组患儿血浆内生吗啡浓度高于非休克组(P〈0.05);死亡患儿血浆内生吗啡浓度高于存活患儿(P〈0.05);MODS患儿血浆内生吗啡浓度高于非MODS患儿(P〈0.05)。ROC结果显示内生吗啡对毒症患儿休克、死亡和MODS均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毒症患儿血浆内生吗啡浓度明显升高,其对毒症患儿休克、死亡、MODS风险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内生吗啡 脓毒症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治疗重症毒症毒症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相关指标与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毒症毒症休克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相关指标与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病死发生率及APACHEII评分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治重症毒症毒症休克时,血必净的疗效颇佳,可减少出现病死的概率,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还可以将APACHEII的评分降低,提升患者的健康状态。

  • 标签: 血必净 重症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病死率 APACH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SOFA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7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毒症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并分为好转组与恶化组,分析组间差异因素。结果好转组与恶化组中,住院时间、性别、合并的基础病,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CT、CRP指标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恶化组的年龄高于好转组,恶化组的BNP水平、SOFA评分值高于好转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毒症高龄患者可通过监测患者的BNP水平并采用SOFA评分评估其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毒症肺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并不能有效地缓解毒症肺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毒症肺损伤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存活率。近些年,传统中医中药疗法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理念在治疗毒症肺损伤的过程中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临床指导作用。本研究分别从中药复方、中药灌肠、针刺治疗等方面就毒症肺损伤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脓毒症肺损伤 中医药 治疗
  • 简介:摘要毒症是因感染而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病理生理表现为在机体遭受严重感染的打击下,机体出现剧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水平升高,引起血管收缩、组织器官缺血、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多脏器功能失调,出现心脏、呼吸、肾脏、凝血、胃肠道等多器官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4。目前针对毒症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中医在毒症对发病过程及治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本文对中西医理论在毒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 标签: 脓毒症 发病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毒症是导致危重症患者死亡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当前危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连续血液净化能够对毒症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将全面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在重症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应用优势,以期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脓毒症 应用 连续血液净化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汤对毒症休克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毒症休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属阳气暴脱证或阳气亏虚证,随机分为四逆汤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评分),同时检测患者乳酸(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统计四逆汤组与非四逆汤组间的差异。结果四逆汤组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PCT、CRP、乳酸的改善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非四逆汤组治疗前后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汤治疗阳气暴脱或阳气虚脱证得毒症休克有效,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组织灌注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毒血症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由感染所致,具有持久的发病特点,是ICU常见的危急重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全血乳酸是近年来的新监测指标,众多文献指出测定全血乳酸水平可以分析毒症儿童感染严重程度,分析毒症患儿的脏器感染情况,同时可以对毒症患儿的预后做出有意义的判断。本文主要对血乳酸测定在儿童毒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血乳酸测定 儿童脓毒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重症毒症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20例重症毒症毒症休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给予液体复苏。根据液体复苏后24小时Pcv-aC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分为四组,比较分析四组间的实验室指标、乳酸清除率及液体入量。结果液体复苏时间T24的HR、BE、Scv02、Pa02/FiO2、Pcv-aC02、Lac与T0、T6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ScvO2小于70%、Pcv-aCO2超过6mmHg的重症浓度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液体入量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Pcv-aCO2与ScvO2联合监测可作为重症毒症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重要依据。

  • 标签: 重症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Pcv-aCO2 ScvO2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79岁,因被家人发现寒战、发热伴意识不清3d入院。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高血压病10余年,2型糖尿病病史5年,糖尿病足7个月余。入院查体:体温38.0℃,心率11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0/54mmHg(1mmHg=0.133kPa)。嗜睡状态,偶可唤醒及应答。左足前3/4呈现黑色干性坏疽,后1/4足跟部呈现紫黑色,伴有明显渗出及恶臭味,脚踝部及小腿散在表皮破溃,小腿皮下散在紫黑色花斑,双下肢皮温均低,足背动脉未触及,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同时发现左下肢湿性坏疽处散在蛆虫蠕动。

  • 标签: 糖尿病足 湿性坏疽 脓毒症
  • 简介: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的毒症患者57例,根据SOFA评分分为A组(SOFA≥10分)(26例)和B组(10分>SOFA≥2分)(31例),另外选择同期非毒症且凝血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43例)。取静脉血检测TEG,分析比较各组间各项TEG检测指标。结果各组TEG检查结果比较,凝血反应时间(R值)和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A组>C组>B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的速率(α角)和血凝块最大强度和硬度(MA值):A组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脓毒症 病情评估 SOFA评分
  • 简介:目的使用XGBoost算法开发加强监护病房(ICU)中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使用美国大型重症数据库MIMIC-Ⅲ作为数据来源;根据2016年发布的第三版毒症诊断和定义标准,选取数据库中的毒症患者,提取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数据;使用XGBoost开发模型,并比较其与SVM模、SAPS-Ⅱ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共纳入10487例毒症患者,住院死亡率20.80%。XGBoos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36(95%置信区间:0.819-0.853),优于SVM模型和SAPS-Ⅱ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XGBoost模型拥有优秀的校准度。结论基于XGBoost的ICU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预测模型能准确地辅助临床医生进行风险预测,从而采取合适的临床干预以降低ICU毒症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脓毒症 机器学习 XGBoost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科室接诊的100例烧伤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药治疗,对比观察2组实验室指标、有效率等。结果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ST、ALT、Cr、BUN、CK、LDH、CK?鄄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ALT、Cr、CK、LDH、CK?鄄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ALT、BUN、CK、LDH、CK?鄄MB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烧伤毒症患者实施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烧伤 脓毒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毒症患者治疗过程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通过选取广东省中医院ICU病房的70例严重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毒症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而随机分为两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严重毒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及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合理的临床途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期间医院提供护理满意度(83%)要高于对照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是指通过一定的流程为病人设计一套个性化、标准化的诊疗、护理方案,它可以在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同时兼顾病人的治疗费用以及住院体验,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

  • 标签: 脓毒症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