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评估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时采取吞咽障碍治疗仪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纳入30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对象,纳入时间即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对象分成15例/组,即参照组和讨论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神经内科基础疗法,与此同时,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讨论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行吞咽障碍治疗仪疗法,比较分析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吞咽时间、表面肌电图波幅最大值、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讨论组治疗前吞咽障碍评分与参照组相比P>0.05,无突出差异,讨论组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的吞咽障碍评分均较参照组分值低,P<0.05,差异突出;讨论组治疗前吞咽时间及表面肌电图波幅最大值比较P>0.05,无突出差异,治疗后,讨论组吞咽时间短,表面肌电图波幅最大值高,与参照组相比P<0.05,差异突出;讨论组总疗效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有突出差异;讨论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突出。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方案时,再联合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时,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吞咽障碍缓解,吞咽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简介: 【摘要】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呈现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逐渐年轻化。而吞咽障碍则是脑梗死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因双侧皮质脑干束及脑干下部病变引起的软腭、舌、咽喉、颜面表情肌及颏肌麻痹所致,轻者有吞咽不畅感或出现误咽呛咳,导致呼吸困难,重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摄入不足,甚至可危及生命造成死亡。因此,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及早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对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致残率是很有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了早期康复训练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障碍方面取得的效果。方法将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3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30d后进行肢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住院的28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进行智能测评,将其中112例不同程度出现理智障碍者作为实验组,173例未出现智能障碍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文化程度(初中以下)、高同型半胱氨酸、梗死灶数目(≧3)、梗死体积(≧25ml)、有无白质疏松及有无脑萎缩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梗死灶数目(≧3)、梗死体积(≧25ml)、有无白质疏松及有无脑萎缩是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梗死灶数目(≧3)、梗死体积(≧25ml)、有无白质疏松及有无脑萎缩是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明确其对病人吞咽障碍的控制效果。方法 在我院随机选择50名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内。使用抽签法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25名患者。将组别作为依据,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在完成护理工作后,统计两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进而判断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相对于对照组较高。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其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吞咽障碍,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质,因此可选择对该种护理方法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