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脾胃虚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脏腑经络推拿+艾灸的疗效。方法:以2019.8~2021.5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脾胃虚寒型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例,随机分成常规组(47例,常规疗法)、观察组(47例,艾灸+脏腑经络推拿)。对两组直肠淋巴结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直肠淋巴结纵径、横径比对,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纵径、横径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痛和腹泻、便溏不净食欲、下降评分比对,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和腹泻、便溏不净、食欲下降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联合使用艾灸、脏腑经络推拿,可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直肠淋巴结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脏腑经络推拿结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脾胃虚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艾灸治疗,研究组加用脏腑经络推拿结合艾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病情复发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情复发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脏腑经络推拿结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避免病情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在对于治疗患有原发性痛经的患者过程中,使用脏腑推拿手法对其进行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患有原发性的痛经患者,共计74例,将其随机平均地进行划分,划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使用脏腑推拿手法对该组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另外一个小组则使用常规的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比较两个小组之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效果。结果:使用了脏腑推拿手法的一组原发性痛经患者在几个疗程之后,痛经的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并且痛经的次数也相对减少。结论:在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使用脏腑推拿手法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所获取的临床效果要比常规的穴位治疗更佳,在治疗过程中是值得被大力推广和广泛使用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讨论脏腑经穴推拿疗法对产妇产后促进子宫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公司收集的 88例在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期间分娩的产妇,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研究方法(随机抽签法),设置为对照组 44例与观察组 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增加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在不同方法治疗下的子宫恢复情况以及不同时间段下子宫恢复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宫底高度、产后出血量、恶露时间、排尿时间以及宫缩疼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 1、 2、 3d的子宫恢复有效率分别为 31.82%、 81.82%、 97.73%,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脏腑推拿能够促进产妇产后的子宫修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中应用脏腑推拿手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主要从我院妇科2020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中随机择取80例进行实验分析,并借助盲选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40例,采用穴位贴敷疗法)与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脏腑推拿手法),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统计,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P<0.05,两者间的数据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脏腑推拿手法合理运用到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加快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恢复速度,为患者身体健康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脏腑推拿结合传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阻络型)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阻络型)患者共计88例(2021年5月~2022年3月收治),将患者随机分传统组与结合组,各44例,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推拿治疗,结合组患者实施脏腑推拿结合传统推拿治疗,比较各组疗效、疼痛评分(VAS)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评分(JOA)变化。结果 结合组治疗效果比传统组更佳,其患者治疗后VAS及JOA评分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 脏腑推拿结合传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阻络型)效果较好,可较好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缓解患者腰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