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运用TSRH(TexasScottishRiteHospital)脊柱固定系统治疗脊柱胸腰段或腰段侧凸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2000年用TSRH前路固定系统治疗15例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方法步骤和体会进行重点介绍。15例病人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4例(其中KingⅠ型12例,单纯腰弯2例),麻痹性脊柱侧凸1例。比较15例患者手术前后冠状面、矢状面Cobb's角变化和躯干移位矫正、顶椎旋转度数改变,并对前路矫形固定的方法进行回顾比较。结果:术前冠状面侧弯角平均为55.8°(35°~78°)。术后平均为14°(4°~33°),矫形率为74.8%。未固定融合的胸侧弯,术前平均为35.9°(26°~51°),术后为21.8°(10°~42°),矫形率为40%。腰段侧弯矢状面弯曲术前为27.9°(-6°~55°),术后为25.7°(19°—33°)。术前躯干移位TS13.4mm(5~28mm),术后3.5mm(0~7mm),术前顶椎偏离平均47.8mm(21~69mm),术后平均10.8mm(3~20mm),C7/CSVL(Centersacrumverticalline)术前19.5mm(6~42mm),术后11.3mm(0~32mm)。术前顶椎旋转均为3°,术后10例正常,4例1°旋转,1例2°旋转。本组病人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无感染等合并症。1例病人主诉侧弯凹侧方下肢发凉,考虑手术侧交感神经受影响,引起同侧下肢血管扩张,有发热感。术后3月随诊时症状消失。结论:如果适应症选择得当,TSRH固定系统用于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时,具有良好的矫形效果,同时又保留腰椎矢状面生理弯曲,手术并发症少的特点,为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手术方法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脊柱前路融合 TSRH 内固定 治疗 胸腰段脊柱侧凸
  • 简介:脊柱侧凸是脊柱侧向弯曲畸形,多发生在青少年青春发育初期及青春发育期,以胸段和胸腰段脊柱多见。容易致胸廓畸形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出现心悸、活动后气促,易疲劳等,严重影响身体发育。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对20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进行了脊柱侧凸前路松解(kanedaanteriorscoliosissystem,KASs)固定术,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 标签: 脊柱侧凸 前路 内固定术 临床护理 患者 出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护理。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将本院收治的62例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1例,均进行前路固定治疗。常规组治疗期间辅以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达93.55%,明显高于常规组80.6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前路固定治疗的同时,辅以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前路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前路与后路固定对于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前路固定组和后路固定组各32例。前路固定组采取前路固定的治疗方式;后路固定组采取后路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路固定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后路固定组治疗有效率71.88%,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固定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路固定组患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前路固定治疗的方式用于后路固定的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前路内固定 后路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 应用 前路与后路固定治疗 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84 例 胸腰段脊柱骨折 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后路固定,观察组应用前路固定,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椎伤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 。 结果: 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及追椎伤高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 应用前路固定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椎伤高度,且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路后路 内固定 运动功能 椎伤高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前路固定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出本院骨科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的82例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前路固定治疗,根据治疗期间的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A组(n=41)与B组(n=41),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对比其效果,观察指标为疼痛程度(VAS评分)、负性情绪(SAS、S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护理后的VAS评分低于A组,B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低于A组,B组护理后的Barthel评分高于A组,B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均P

  • 标签: 整体护理 成人 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路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2月期间经前路胸膜外,腹膜后途径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加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7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植骨全部融合,平均6个月。无结核扩散,无复发和后突畸形加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可比较彻底的清除病灶,有效椎管减压,部分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是一种可行的、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脊柱结核 前路手术 病灶清除术 脊柱融合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病灶彻底清除后,自体髂骨块椎间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固定的效果.方法1999年6月~2004年4月期间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89例,其中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前方或侧前方内固定73例;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后路固定16例.术后支具保护6个月,正规抗结核化疗12个月.根据术前、术后及最后一次随访的X线平片分析融合情况和畸形矫正的进展.结果随访1~5年,平均28个月;除2例复发、1例固定松动、2例出现药物性肝炎、2例出现供骨区严重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88例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前、术后、最后一次Cobb角分别为35.3°、16.3°、19.5°.结论对合适的病例,该法可有效稳定脊柱、维持其畸形的矫正;达到牢固地融合,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脊柱结核 自体骨 内固定器 移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经前路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7 月 -2017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96 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结合奇偶数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发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在经前路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前路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固定术后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7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固定术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固定术患者针对性护理可以获取满意护理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路内固定术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后路两种方法对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和损伤应激的作用。方法:收集某医院2022年3月-2023年1月102例脊柱骨折病人,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分别是后路组和前路组,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创伤应激指标,椎体参数,脊柱功能优良率,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后路组术后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前路组(P

  • 标签: 后路 功能 骨折 前路 创伤 脊柱 应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后路两种方法对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和损伤应激的作用。方法:收集某医院2022年3月-2023年1月102例脊柱骨折病人,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分别是后路组和前路组,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创伤应激指标,椎体参数,脊柱功能优良率,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后路组术后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前路组(P

  • 标签: 后路 功能 骨折 前路 创伤 脊柱 应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