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液体复苏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PVI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复苏液体正平衡量、平均动脉压(MAP)、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他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多于观察组、PT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复苏目标时间、MAP、6h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及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ARF、DIC、ARDS、MODS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灵敏的监测、反映机体循环血容量状态,且液体复苏量小,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的稳态,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提高患者的监测、诊疗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脉搏灌注指数在达克罗宁胶浆对喉镜辅助气管插管中的监测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苏州科技城医院行妇科腹腔镜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为全麻诱导前将8 ml达克罗宁胶浆剂含于咽喉部,并在气管导管前端1/3涂抹胶浆2 ml;对照组为将8 ml含漱液含于咽喉部,并在气管导管前端1/3涂抹石蜡油2 ml。观察并记录患者口服药物时(T0),全麻诱导前(T1)、全麻诱导后(T2)、喉镜暴露声门时(T3),气管插管即刻(T4)、插管后5 min(T5)的SBP、DBP、HR、SpO2、脉搏灌注指数(PI)及拔管时(T6)咽喉疼痛和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I在T3、T4明显升高,SBP在T3、T4、T5均显著降低,而DBP在T4时降低;HR在T3时升高,而在T4时明显降低;在T6时咽喉疼痛和苏醒期躁动评分均显著降低。与T2比较,对照组在T3、T4时PI值均明显降低,SBP、DBP显著升高,且HR在T3时降低,T4升高;与T2比较,观察组PI值在T3、T4、T5时间无明显变化,SBP、DBP在T4时升高明显,而HR无明显变化。与T4比较,两组T5时SBP、HR均明显降低,PI值仅对照组显著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患者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的反应,而辅用达克罗宁胶浆有利于维护围术期循环稳定性,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在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21例,年龄60~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PVI指导下补液;对照组30例,在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指导下补液。通过Masimo Radical-7和SedLine连续监测患者PVI、灌注指数(PI)、患者状态指数(PSI),术中PSI保持25~50。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2)围术期观察指标,包括术中晶体输入量、胶体输入量、输液总量、尿量,以及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间、警觉/镇静(OA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3)血流动力学及容量指标,包括患者入室6 min(T0)、插管后6 min(T1)、切皮时(T2)、胃肠吻合后(T3)、拔管后6 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PVI、PI、中心静脉压;(4)炎症细胞因子及动脉血乳酸指标,包括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浆中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及乳酸。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两组患者拔管时间、PACU时间、OAA/S评分、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术中晶体输液量、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尿量、排气时间均高于观察组,术中胶体输液量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P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的中心静脉压和PVI均高于观察组,前者在T2、T4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在T1、T4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PI、对照组心率、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T0时比较,观察组心率T1~T3逐渐降低、T4时升高,对照组平均动脉压T1时降低、T2~T4时逐渐升高,两组中心静脉压T1时降低、T2~T4时逐渐升高,两组PVI T1~T4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两组患者内毒素、C反应蛋白、乳酸在术后第1、3天均高于术前,且术后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VI监测应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能较好地指导液体管理,维持合适的循环容量和组织氧供需平衡,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机体快速康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脉搏氧灌注指数(PI)结合鼻翼温度(AT)评价颈交感神经阻滞(CSGB)治疗嗅觉丧失患者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嗅觉丧失患者,转入疼痛科行超声引导下CSGB治疗54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监测治疗前(T0)、治疗后10 min(T1)、治疗后1周(T2)时患者,治疗侧PI、同侧AT,记录PI、AT在T0~T1的差值绝对值ΔPI和ΔAT,同时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无出现Horner综合征等现象。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4例嗅觉功能评分0分患者中,T2时嗅觉功能评分为(2.2±1.0)分,有效率为87.0%(47/54例),男女患者有效率比较、各原发病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4、0.154)。MAP、HR、SpO2在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7、0.955、0.981)。PI、AT 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时点T1、T2分别与T0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T2时嗅觉功能评分与ΔPI的直线相关系数r=0.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ΔAT的直线相关系数r=0.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本组54例患者CSGB后有42例(77.8%)出现了Horner综合征,声音嘶哑13例(24.1%),未见臂丛神经阻滞导致的手麻、上肢无力,未见膈神经阻滞导致的呼吸困难,未见气胸、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脉搏氧灌注指数、鼻翼温度可以有效评价临床CSGB治疗嗅觉丧失患者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监测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指数(PI)诊断颅脑损伤患者低脑灌注压(CPP)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因颅脑损伤入住外科监护室并行脑室内持续颅内压(ICP)监测的患者55例,术后72 h时记录ICP和MAP,采用超声法动态测定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期血流速度(EDV),计算有创CPP及PI。PI与CPP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PI诊断低CPP的准确性。结果颅脑损伤患者PI与CPP呈负相关(r=-0.655,P<0.01),PI诊断低CPP的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863(0.761~0.965),阈值为0.97,灵敏度92.3%,特异度66.7%。结论超声测定PI诊断颅脑损伤患者低CPP的准确性较高。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 CPR),观察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 PETCO2)与脉搏灌注指数( PPI),探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6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 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检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与脉搏灌注指数变化,根据是否自主循环恢复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 ROSC) 25例和非自主循环恢复组 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与脉搏灌注指数。结果 所有心脏骤停患者经过心肺复苏后, ROSC 组患者心脏骤停率低于非 ROSC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ROSC 组患者在抢救开始 0 min、 10 min、 20 min PETCO2 /PPI及平均 PETCO2 /PPI值均高于非 ROSC 组( 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 ROSC组患者肾上腺素及碳酸氢钠用量高于 ROSC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心肺复苏中检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与脉搏灌注指数可以有效评估心肺复苏的质量以及预后,对临床具有极高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利用多普勒技术检测肝动脉的血流灌注指数(DPI),研究其对肝脏病变诊断利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80例肝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肝硬化伴结节病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肝动脉的DPI,确定DPI判断结节良性、恶性标准,同时结合患者结节的病理检验结果,探讨其价值。结果经过病理分析,80例肝硬化结节病灶中,有32例为癌性病灶,有48例为良性病灶,同时分析DPI,DPI≥0.30诊断结节性病灶敏感性90.8%、特异性88.1%、准确性90.4%、阳性预测值84.7%、阴性预测值92.2%。结论通过分析,DPI作为在临床上诊断鉴别肝硬化的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简介:摘要总结我院重症医学科29例危重患者应用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的护理经验。29例入住重症医学科大于48小时并实施PICCO监测患者。其中17例患者好转,7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放弃治疗,PICCO监测技术的应用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而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有效管路管理,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护理观察,预防并发症,强化心理护理等是成功应用PICCO监测技术的关键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胎儿脐静脉血流率与脐动脉搏动指数比值(VAI)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816例正常胎儿。通过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获取胎儿体重;测量腹内段脐静脉血流量(Quv);获取羊水中游离段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UA-PI);将Quv按照胎儿体型标准化,计算脐静脉血流率(nQuv)、VAI。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Quv、nQuv 、UA-PI、VAI与胎儿孕周的相关性;统计VAI以±s表示,取95%参考值上限及5%参考值下限作为VAI增高和减低的标准。将VAI低于正常值参考值5%的26例胎儿及VAI高于正常值参考值95%的20例胎儿纳入病例组。结果①胎儿Quv与孕周呈正相关(r=0.893,P<0.001),nQuv、UA-PI与孕周呈负相关(r=-0.552、-0.827,均P<0.001),VAI与孕周无明显相关性(r=0.000,P=0.758)。②VAI均值、标准差、5%参考值下限、95%参考值上限分别为195.81、55.61、105.95、293.33。③VAI异常病例组中26例VAI减低(孕妇高血压疾病16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13例,并发子痫前期1例,脐带扭转40圈1例,死胎3例,早产16例,新生儿低出生体重19例,1 min Apgar评分≤7分4例,脐动脉血pH<7.2者6例,孕期母体胎儿及随访新生儿均无异常1例);20例VAI增高(胎儿重型α-地中海贫血10例,地中海贫血2例,骶尾部畸胎瘤1例,门体静脉分流1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3例,孕期母体胎儿及随访新生儿均无异常3例)。结论胎儿VAI的测量、计算简单易行,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在中晚孕期保持恒定,便于异常胎儿的追踪观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血量监测对提升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效果的干预作用。方法2017年1月—12月本院接诊且未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法的急性心力衰竭病患47例为对照组,同时以2018年1月—6月本院接诊且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法的急性心力衰竭病患45例为实验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胸腔内血容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56%,比对照组的80.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胸腔内血容量和心排血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力衰竭病患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法,可显著提升其护理效果,改善胸腔内血容量等指标。
简介:目的:末梢灌注指数(tipperfusionindexTPI)是将指(趾)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采集的容积波形用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后转化成数字为0-100的指数,本研究通过体位改变探讨TPI用于监测交感张力变化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健康自愿者50例,依次行坐,蹲,站,躺,坐体位改变,每间隔2秒记录一次SpO2,HR和TPI,每种体位改变后记录30秒;计算体位改变前后HR和TPI的最大变化值(△HR和△TPI)和相应时间(T△HR和T△TPI)。以△HR或△TPI的变化幅度>5%定为HR或TPI反映交感张力变化阳性。结果:体位改变时HR反映交感张力交感张力变化阳性。结果:体位改变时HR反映交感张力变化的灵敏度为84.5%,TPI为98%,△TPI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HR的变化幅度(P<0.05)。而T△TPI和T△HR(P<0.05)。△HR和△TPI之间呈负相关(r=-0.721,p<0.01);△HR和T△HR之间及△TPI和T△TPI之间呈正相关(r=0.437和0.0414,p<0.01)。结论:TPI与HR变化均可反映交感张力的变化,而且TPI比HR更迅速,灵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踝臂指数联合脉搏传导速度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我院1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踝臂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踝臂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异常程度结果均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P<0.05;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踝臂指数较单支病变组更低,且多支病变组踝臂指数亦低于双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脉搏传导速度较单支和双支病变组更高,P<0.05。结论 联合使用踝臂指数+脉搏传导速度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对医师分析病情及施行治疗具有较好辅助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患者肾动脉搏动指数(renal pulsatility index, RPI)与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RPI增高是否能预测AKI的发生。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9年2月—2019年10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CPB下心血管手术的患者71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于麻醉诱导后(T1)、术毕即刻(T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测RPI;术前1 d、术后1~7 d取静脉血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RPI对预测AKI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结果术后发生AKI的患者有19例,发生率为26.8%。与非AKI组比较,AKI组T2时RPI显著增高(P<0.01),T1时R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T2时RPI为AK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T2时RPI对AKI诊断的AUC为0.724(95%CI 0.578~0.869,P<0.01),敏感度57.89%,特异性86.54%,RPI临界值为1.86。结论心血管手术患者RPI和AKI发生存在相关性,RPI增高的患者在心血管手术后发生AKI的风险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踝臂指数(ABI)的变化。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缬沙坦组35例,氢氯噻嗪组35例,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组30例;观察血压及24h尿白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空腹血糖(FPG)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00例患者经3药联合治疗8周后,显效85%,有效8.0%,总有效率93.0%。各组治疗后SBP、DBP、24h尿白蛋白较治疗前下降(t=2.314、2.225、2.314,P均<0.05);BUN、Cr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3组FPG治疗后低于治疗前(t=2.254、2.325、2.304,P均<0.05);与PWV显著相关的因素依次有SBP(r=0.769,P=0.000)、脉压(r=0.807,P=0.000)、FPG(r=0.729,P=0.016)。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ABI和PWV的测量,对其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