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3 年 2 月 —2015 年 10 月 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2 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 68.5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 2.8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手术 临床效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实施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的56例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入路方法划入前路组与后路组(n=26)。前路组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路组实施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评分及患者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ADIA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前路组患者FIM、ADIA评分均上升幅度较大,与后路组评分对比差距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脊柱畸形症状均得到改善,前路组患者的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优于后路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前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实施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的56例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入路方法划入前路组与后路组(n=26)。前路组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路组实施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评分及患者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ADIA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前路组患者FIM、ADIA评分均上升幅度较大,与后路组评分对比差距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脊柱畸形症状均得到改善,前路组患者的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优于后路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前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成人脊柱骨折 应用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 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84 例 脊柱骨折 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后路内固定,观察组应用前路内固定,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椎伤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 。 结果: 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及追椎伤高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成人脊柱骨折 应用前路内固定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椎伤高度,且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路后路 内固定 运动功能 椎伤高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 论述经皮微创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4 月的脊柱骨折患者共 104 例进行研究,通过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 2 组,每组各 52 例。期间,参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放式手术,观察组则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从而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等进行横向考量对比。 结果 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而其差异亦保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脊柱骨折患者通过椎弓螺钉内固定经皮微创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因而,其具有一定 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腰段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研究中纳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 58例,所有病例皆选自 2015年 8月至 2019年 9月期间,根据硬币法对有所研究对象行分两组处理,将后路内固定非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 A组患者,将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 B组患者,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展开观察。 结果:与A组患者相较, 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治疗后 B组患者 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度皆明显小于 A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 B组下降趋势更佳于 A组( P< 0.05)。 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疗效显著,不仅能使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度得到有效改善,还能较好缓解其疼痛感受,十分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标签: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 A 型脊柱骨折患者使用 SSPI (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疗效。 方法: 从 2017 年 7 月到 2019 年 8 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A 型脊柱骨折患者中抽取出 90 例进行观察,按照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分成对照组( n=45 ,传统后路开放内固定手术)和实验组( n=45 , SSPI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与椎管侵占率情况。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与手术用时均更低;和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半年后的疼痛评分与椎管侵占率均更低,且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半年的两项指标降低幅度更大;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结论: 对 A 型脊柱骨折患者应用 SSPI 进行治疗具有理想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轻,椎管侵占率低,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A 型胸腰段骨折 SSPI 后路开放内固定 椎管侵占率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前后减压治疗方式,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在本院治疗的 50 例患者为对象,对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则为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对比应用成效。 结果: 从术后效果上看,对照组 患者伤椎高度、触觉评分以及运动评分为( 3.1±0.8 ) cm 、( 53.6±23.3 )分、( 62.2±15.1 )分,观察组为( 5.2±0.6 ) cm 、( 72.4±25.1 )分、( 75.6±16.3 )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观察组为 92% ,高于对照组的 76%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采用前路减压治疗方式 能够提高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前后路减压治疗 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伤椎置钉单节内固定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4例,按入院顺序分组为椎弓根螺钉组和通用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椎弓根螺钉组治疗效率显著高于通用组(P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这项研究中,观察了66例入住我院的脊柱骨折患者。患者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入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方式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4.2±7.6)min,失血量为(103.1±10.2)ml,引流量为(42.3±5.1)ml,住院时间为(9.1±2.5)d,所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 64例参与课题研究。临床治疗期间,给予所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 VA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 64例患者的 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采纳。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日常生活能力 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 VAS评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结核患者应用侧前方手术入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结核并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共3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7例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为对照组(A组),15例行侧前方手术入路为实验组(B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情况、住院情况、术后并发症,并随访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后凸畸形矫正角度(Cobb角)、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评分)、腰背部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侧前方组手术时间[A组(285.24±89.21) min比B组(221.56±64.89) min,t=2.281 P<0.05]、术中出血量[A组(644.21±166.65) ml比B组(541.88±101.49) ml,t=2.062,P<0.05)和住院时间[A组(16.78±2.88) d比B组(14.01±2.62) d,t=2.831,P<0.05]均显著低于前后路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A组(6.81±1.62)万元比B组(7.34±1.45)万元,t=-0.97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红细胞沉降率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A组:t=4.463,P<0.05;B组:t=5.557,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4.899,P<0.05;B组:t=4.418,P<0.05),C反应蛋白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A组:t=9.486,P<0.05;B组:t=7.525,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6.781,P<0.05;B组:t=4.735,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次随访均显著低于术前值。组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bb角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A组:t=5.401,P<0.05;B组t=5.700,P<0.05)、JOA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7.541,P<0.05;B组t=-7.913,P<0.05)、VAS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10.027,P<0.05;B组t=10.1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末次随访均显著低于术前值。两组间Cobb角、JOA评分、VAS评分,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6、0.204、1.602,P>0.05)。A组术前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7例、E级5例,末次随访C级1例、D级2例、E级14例;B组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8例、E级3例,末次随访D级1例、E级14例。A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5,P<0.05),B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44,P<0.05)。两组间并发症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A组4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05)。但前后联合入路平均并发症发生率比侧前方组高。结论侧前方入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进入胸腔和腹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允许同一切口进行内固定的优点。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结核 侧前方入路 前后路联合入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胎儿标本颈、脊柱和椎体体积随孕周生长变化规律。方法利用3.0 T MR扫描仪对55具17~42孕周胎儿尸体标本行全脊柱三维T2WI序列扫描,其中孕妇自发性流产获得标本20具,母体因严重疾病引产获得标本35具,胎儿标本均来源于山东大学医学院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中心。标本经CT扫描均未发现脊柱异常。采用OsiriX软件(www.osirix-viewer.com),在重建横断面图像上沿椎体边缘逐层勾画椎体轮廓,获得脊柱颈、脊柱体积,将其除以各段椎体个数,获得椎体单位体积。逐一测量腰椎5个椎体体积。将颈、脊柱体积和腰椎椎体体积与孕周作回归分析,并分析各段脊柱增长规律。结果(1)胎儿颈、脊柱体积与孕周增长呈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颈脊柱体积(mm3)=-1 260.937+81.235×孕周(R2=0.974,P<0.05);脊柱体积(mm3)=-5 933.521+347.503×孕周(R2=0.972,P<0.05);脊柱体积(mm3)=-5 130.912+294.473×孕周(R2=0.976,P<0.05)。(2)胎儿脊柱生长速度:>>颈;同一孕周阶段内,脊柱体积:>>颈;椎体单体积增长速度及增长倍数:腰椎>胸椎>颈椎。(3)1~5椎体体积增长与孕周亦呈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孕中晚期胎儿标本颈、脊柱椎体体积的增长与胎龄呈良好的相关性,且不同节生长速度不一。

  • 标签: 胎儿 脊柱 骨发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收入并治疗脊柱骨折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和治疗干预组,每组各50例,治疗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干预组给予经伤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0月— 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2例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27~59岁,平均43.9岁。骨折部位:T11 4例,T12 28例,L1 23例,L2 7例。骨折AO分型:A1型40例,A2型3例,A3型19例。31例采用ERAS护理模式(ERAS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腹胀、尿路感染、首次起床头晕发生率、尿潴留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ERAS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7.2±2.0)h、(10.7±3.7)h和(26.7±6.4)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5.6)h、(22.5±5.1)h和(72.5±12.4)h(P均<0.05)。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7±1.3)d,短于对照组的(5.9±1.5)d(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1,3,7 d VAS为(3.6±1.5)分、(2.8±0.8)分和(1.7±0.6)分,低于对照组的(4.6±1.3)分、(4.0±1.3)分和(2.7±0.9)分(P均<0.05)。ERAS组术前2 h及术后2 h、1 d和3 d GCQ评分分别为(72.0±6.5)分、(75.0±11.1)分、(88.4±5.1)分和(89.3±4.5)分,高于对照组的(54.0±7.2)分、(59.5±6.3)分、(62.7±5.9)分和(76.0±5.7)分(P均<0.05)。ERAS组术后3 d、1个月和3个月ODI分别为(37.3±5.8)分、(28.9±6.3)分和(23.1±2.7)分,低于对照组的(44.9±7.9)分、(33.9±8.7)分和(30.3±5.3)分(P均<0.05)。ERAS组术后腹胀发生率(7%)、尿路感染发生率(5%)和术后首次起床头晕发生率(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35%和16%)(P均<0.05)。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和伤口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应用ERAS护理模式较传统护理模式更利于缓解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腹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前凸弯棒预加压复位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爆裂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依据2019 AOSpine-Spine Trauma Classification System分型标准,33例A3型、伤椎节后凸角度>20°、ASIA分级E级的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前凸弯棒预加压复位固定技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骨折,手术均采用后路前凸弯棒预加压固定复位技术,采用3组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及伤椎邻近上、下位椎体并对伤椎进行复位,术中均未进行植骨融合。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中柱高度、伤椎骨块侵入面积、伤椎椎管侵占率,以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节后凸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共置入198枚椎弓根螺钉,术后CT评估置钉准确率为98.8%。手术时间为(89.8±20.4)min,术中出血量为(170±53.7)ml。中柱高度由术前(17.32±2.02)mm改善至术后(21.41±3.68)mm;伤椎骨块侵入面积由术前的(101.3±21.67)mm2改善至术后(68.5±18.2)mm2。伤椎椎管侵占率由术前的47.66%±19.83%改善至术后19.61%±5.75%。伤椎节后凸角由术前的26.33°±5.68°改善至术后的3.13°±1.25°,末次随访时为3.49°±1.89°。VAS评分由术前(6.42±1.25)分改善至术后(1.85±0.71)分,末次随访时为(1.69±1.21)分。ODI由术前43.03%±3.46%改善至术后21.88%±4.22%,末次随访时为6.33%±2.31%。各观察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前凸弯棒预加压复位固定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复位侵入椎管的骨块及伤椎节后凸角度。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颈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90 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做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5 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 结果:使用了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的观察组患者,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关系等生存质量评分方面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使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对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经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老年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矫正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7年1月浙江大学台州医院收治的27例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61.7岁。损伤及截骨节:T11 5例,T12 10例,L1 8例,L2 4例。初次骨折至手术时间9~120个月,平均23.2个月。9例有神经损害症状,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1例,D级8例。均行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局部后凸畸形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截骨椎前柱高度(AC)及后柱高度(PC)评价矫形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ASIA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4个月,平均18.1个月。手术时间130~250 min[(155.2±35.4)min],术中出血量150~550 ml[(338.1±101.4)ml]。所有患者围术期未出现严重神经或血管并发症。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6.0±3.1)°]与术前[(46.5±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7.9±3.8)°]比较,矫正无明显丢失(P>0.05)。术后3个月SVA由术前[42.7(25.5,78.2)]mm矫正为[5.5(1.2,7.3)]mm(P<0.05),截骨椎AC较术前平均增加16.3 mm(P<0.05),而PC则无显著改变(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1.7±0.8)分、(2.3±1.4)分]和ODI(17.3±7.5、19.4±4.3)较术前[(7.7±1.3)分、61.4±6.2]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发生,且术后6个月随访时即可见截骨面均已达到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已恢复至D级,8例ASIA分级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保留中柱的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能有效矫正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缓解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骨折患者,2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内注射强化手术治疗(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26例采用单纯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单纯内固定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DI评分,伤椎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5±2.2)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1)。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在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方面,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9,F=17.830,F=3.351,F=3.840,P<0.05),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923,F=352.555,F=956.735,F=347.468,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均较术前增加,末次随访时较术后下降,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较术后增加,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术后和末次随访Cobb角均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ODI评分逐步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ODI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强化治疗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早期椎体内支撑强度,改善患者功能,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