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锁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胸锁关节脱位患者1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胸锁钩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方面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术后各项目评分情况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锁钩钢板固定术和张力带固定术都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安全性方面,胸锁钩钢板固定术效果更好,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更快康复。
简介:摘要胸肋迸伤是指胸部受到外力的挤压、剧烈运动、用力过猛的扭转、或睡眠姿势不当等,均可造成胸椎后关节的移位,肋椎关节的错缝或半脱位,从而刺激肋间神经或胸神经后支出现的一种急性背、胸部疼痛。笔者自2014年04月~2018年04月采用经穴推拿配合中频脉冲治疗胸肋迸伤42例,取得较好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及其后图像处理技术在胸锁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X线片和CT证实胸锁关节骨折脱位,利用三维重建(3D)和二维重建(MPR)后处理功能显示骨折脱位,并进行比较。结果在33例胸锁关节创伤中,螺旋CT均获得准确诊断,其中胸锁关节脱位15例,半脱位11例,陈旧性脱位5例,骨骺骨折2例,其中前脱位29例,后脱位2例。发现伴胸骨骨折8例。在平片上显示胸关节异常17例,怀疑异常5例。结论应用平片诊断胸锁关节创伤有很大局限性,易发生漏检;螺旋CT轴位断面和多种重建技术各具特点,结合使用,可提高对胸锁关节创伤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锁关节脱位的X线和CT表现,讨论本病的X线和CT诊断价值。方法18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扫描。结果CT扫描和三维重建明显改善胸锁关节脱位的显示情况结论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发现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征象,诊断意义明显
简介:目的探寻T11肋椎角大小对L,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置钉的影响及其与侧方成角的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经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76例L1椎体爆裂骨折。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15~68岁,平均(38.45±18.49)岁。损伤椎体均为L,椎体。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例,车祸伤23例,重物砸伤6例。损伤至入院时间2h至24天,中位数24h;损伤至手术时间2—17天,中位数6天。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14例,D级20例,E级20例。手术固定范围:T12~L2固定64例,T12~L1固定12例。手术前后常规拍摄损伤节段为中心的脊柱正侧位片。肋椎角是脊柱正位像的中轴线与T12椎体上终板的延长线在手术侧(如左侧)第11肋骨的交会点与T11椎体左上角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冠状面Cobb’s角测量方法为固定螺钉所在的上位椎体的上终板延长线与固定螺钉所在的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而不是伤椎的上位椎体上终板延长线与伤椎的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以肋椎角的平均值为基点分为两组,分别是〈60°组和〉60°组。测量比较两组的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A、B、C、D角为从头端至尾端的4枚椎体螺钉分别与相应椎体终板的夹角),比较肋椎角与椎体螺钉A、B角及术后冠状面Cobb’s角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60°组36例,〉60°组40例,两组的术后冠状面Cobb’s角、椎体螺钉A角、椎体螺钉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s角、A、B角与肋椎角的大小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T11肋椎角的大小即第1I肋骨的倾斜程度与术后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置钉的角度之间没有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胸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平均手术时长(557±8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14±104)ml。全部患者术后外观均获得改善,无局部隆起、肿胀等情况发生,效果较满意。术后未发生感染、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治疗优良率917%。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本文对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同侧胸锁关节前脱位病例进行报告及疗效分析,期待更完善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肩袖损伤术后运用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对改善肩关节功能与降低疼痛评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疼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力量测试、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以及总分等评分明显较高(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胸关节运动锻炼进行干预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但能够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还可使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肋横突关节上缘穿刺椎间孔行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胸1~胸3脊神经支配区(上胸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和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31例顽固性上胸段PHN患者,于俯卧位CT拍摄定位像后用脊柱模式层厚3 mm对上胸段行轴位扫描,从所得图像中选取含椎间孔和肋横突关节的层面并设计穿刺路径,将射频穿刺针按设计的穿刺路径穿刺至相应椎间孔,高、低频电流刺激测试确认后行90 ℃、180 s射频热凝治疗。术前、术后3 h、1周、1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疼痛程度和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结果31例患者射频热凝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疼痛区皮肤感觉减退,VAS评分术后3 h、1周、1个月分别为(2.74±0.69)、(2.68±0.70)、(2.45±0.51)分,低于术前的(5.94±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80、18.80和16.44,均P<0.01);术前VAS均≥5分,术后随访1个月均≤3分。SDS评分术后1周、1个月分别为(47.7±4.4)和(48.1±4.8)分,低于治疗前的(58.6±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5和5.86,均P<0.01);术前中、重度抑郁者13例,术后1个月轻度抑郁者5例,无中、重度抑郁者。术中鼻导管吸氧下均未出现低氧血症;19例术中出现高血压经乌拉地尔(12.5~50.0 mg)治疗后血压<基础血压的20%并<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无气胸及围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肋横突关节上缘穿刺椎间孔射频热凝治疗可有效改善顽固性上胸段PHN,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对于采用多边形拱肋或六角形拱肋的拱桥,为了能在拱梁结合处采用技术成熟、受力可靠的整体节点板连接构造,在拱脚附近通过设置端承压板及加劲、拱肋的共面壁板在宽度方向采用切角过渡等构造,将多边形截面拱肋过渡为矩形截面拱肋。在端承压板的矩形截面拱肋侧设置加劲,这些加劲与多边形拱肋的板件对应,以使应力传递匀顺。采用设计构造后,将使采用多边形拱肋截面设计的拱桥的梁拱节点构造设计简化、内力传递更为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在胸锁关节脱位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对临床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观察探讨。方法在手术中胸锁关节或锁骨胸骨端复位后,沿着顺胸锁关键下方胸骨柄的后方置入锁骨钩钢板并修复关节囊以及缝合修补撕破或断裂的胸锁前韧带。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了Rockwood评分评定,结果显示有24例患者评分等级为优、2例患者评分等级为良、1例患者评分等级可。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血气胸、内固定失效、再脱位等副损伤,在完成手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回复为解剖结构,对外观以及功能均满意。结论在胸锁关节脱位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具有高稳定、小风险性、心脏以及血管损伤小等优点,并且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情况下,可最大程度的恢复肩关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