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血管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为日后肝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5年9月所收治的30例经超声检查发现和诊断的肝血管病患资料和病理诊断做比对,观察肝血管的超声表现,分析超声检查对于肝血管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结果经检查结果显示,肝血管的超声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和回声型,无回声型;一般彩色多普勒不易测及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29(96.6%),具有较高的临床确诊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用于肝血管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的避免和减少肝血管在临床诊断中的误诊、漏诊,从而提高肝血管的诊断符合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肝血管瘤 超声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SH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结合15例S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抗体的表达。结果该病的病因不清,一般无临床症状,影像学显示主要为外周孤立的、境界清楚的肿块常有钙化,病理表现主要有4种特征组织类型乳头型、血管样型、实体型和硬化型。结论SHL临床少见,影像学可提供参考,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诊断。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影像学检查 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检查肝血管56例的临床研究。方法我院2016年8月一2017年8月共收治56例经超声检查及CT检查或MRI证实的肝血管患者,采用GEL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应用2一D对病灶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进行观察并记录,通过CDFI及PDI了解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肋下及肋间冠状切面及矢状切面扫查。结果彩超检查出56例肝血管,符合率为94.12%。声像图表明病灶轮廓分明,边界清晰,回声正常。按照回声强弱可将声像图型分为四类,分别为强回声(54.90%)、中回声型(23.53%)、低回声型(7.84%)与混合型(13.73%),临床中最为多见的声像图型为强回声型。结论与肝癌、肝结核等肝内其它病灶回声难以区别,应注意鉴别。

  • 标签: 肝血管瘤 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肠血管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以提高小肠血管诊断几率。方法结合本院接收的一例小肠血管患者,采用最新的超声系统和一系列常规检测进行检查。结果根据超声波检查、手术及病理报告综合诊断才可以准确确诊小儿回盲部血管。结论小肠血管是一种少见的小肠良性肿瘤,其诊断非常困难并且容易误诊,而超声检查是患儿首选诊断手段,但手术切除病灶为最佳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小儿回盲部 小肠血管瘤 肠道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血管的临床治疗中,传统手术切除术与剥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血管患者中选出84例,分为对照组42例,进行肝血管传统手术切除治疗;试验组42例,给予肝血管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71.8±17.4)min、(360.3±58.2)ml、(9.0±3.5)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3.5±18.5)min、(622.8±65.6)ml、(12.1±4.2)d;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为7.1%,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2.9%,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进行剥离术治疗比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创伤更小,且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

  • 标签: 肝血管瘤 传统手术切除 剥离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多发血管肝动脉介入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多发血管患者,共6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治疗,观察组给予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肝多发血管的治疗过程中,利用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肝多发血管瘤 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血管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肝血管患者 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 2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 3d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 3d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同时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 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较开腹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风险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 肝血管瘤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脑干海绵状血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应对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4例脑干海绵状血管显微手术切除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发生术颅内出血2例,脑积水2例,颅内感染1例,气管切开4例,其中使用人工呼吸机1例,4例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术后14例患者中无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发生,围手术期因进食呛咳留置胃管2例,意识障碍留置胃管3例。5例患者同时出现一侧眼球活动障碍及面瘫症状,单纯一侧面瘫及眼球活动障碍各1例,1例患者长期昏迷,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应对患者病情充分了解,充分评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作出预见性、针对性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脑干 海绵状血管瘤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肝癌和肝血管的多普勒成像特点,以及肝癌及肝血管诊断 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该院近一年时间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及肝血管病例质料,所选患者均实施肝脏超声检查,针对其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检查发现肝癌和肝血管二维图像及多普勒成像各有特征。肝癌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和内部回声均匀的肿块相比肝血管明显减少,而占位效应、血流丰富肿块明显增多,进入肝血管和滋养肝癌血管的 RI值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成像可以作为肝癌和肝血管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 标签: 肝癌 肝血管瘤 超声检查
  • 简介:血管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一种进行性病变,当出现明确的腹部症状时,应采取治疗措施[1]。肝血管的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切除术、血管捆扎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放射治疗、微波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及肝移植。

  • 标签: 肝血管瘤 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肝血管介入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肝血管患者,将7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5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肝血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结果观察组肝血管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32.12±4.05分)、抑郁评分(29.86±2.57分)、生活质量提高率(94.29%)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血管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期间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本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脑血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日常护理方式进行照顾,观察组在把人本护理方式加入到实际照料当中。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血压恶化、腰酸背痛、失眠的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血压恶化、腰酸背痛、失眠的发生率分别为2%、12%、18%、12%、36%,住院天数为6.2±2.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本护理比常规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更明显,缓解了患者负面的情绪,使患者更加愿意配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积极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本护理 脑血管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64层宝石能谱CT750-HD混合能量和单能量成像对肝血管检出比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血管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均行CT能谱成像三期扫描,获得140kvp和70kev图像。一、对2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二、测量血管-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NR).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记录血管在不同条件的检出,采用百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上质量评分分别为(4.54±0.57)和(3.794±0.60)分;CNR分别为5.93和3.68,单能量图像均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能谱CT70kev单能量图像通过改善图像质量并增加病灶与肝实质的对比,有利于病病灶的检出,对检出小病灶更敏感。

  • 标签: 肝血管瘤 能谱CT 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咽喉部血管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8例咽喉血管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体内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术后2~3d,体及周围组织肿胀;1周后体变淡、缩小。所有病例均无发热及血常规改变。1次治愈4例,2次治愈2例,2次显效2例。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明显复发,术后咽喉部不适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于体内注射治疗咽喉部血管,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超声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咽喉部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颌面部血管患者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对用药效果进行观察及评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血管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40例患者分成平阳霉素组(n=2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患者使用鱼肝油酸钠进行治疗,平阳霉素组使用平阳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平阳霉素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11/15),平阳霉素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平阳霉素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4.00%,对照组患者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结论使用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临床用药效果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平阳霉素 颌面部血管瘤 用药效果 鱼肝油酸钠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1例婴幼儿血管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所有患儿均做好给药前的安全性评估及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服药剂量及方法适当,用药期间均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观察治疗效果,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21例患儿均在服药48~72h后体颜色变浅,体积不同程度缩小,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并发症。结论:治疗前详细的护理评估和健康宣教,正确的配药和给药方法,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和监护,能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 23 例(观察组)和肝血管患者 32 例(对照组)资料。两组患者均接受肝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观察指标与疾病之间的联系。结果 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最小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8、 2.36, P<0.05或 P<0.01),门静脉血流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4, P<0.05)。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有效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 ]原发性肝癌 肝血管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胃肠道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病例的CT表现以及MR表现。方法抽取因患有胃肠道粘膜下海绵状血管而进入我院的3例病例,在分析其临床资料的同时,观察其影像学信息,并且总结患者影像学征象。结果胃肠道管壁弥漫性血管病例消化道系统中多个节段的肠壁组织均会受累,不仅较长节段的管壁组织呈现出不规则性的环形增厚征象,而在肠壁增厚因素的影响下,机体管腔保持狭窄状。不仅如此,病变组织中还有结节状的钙化影征象、多发点状的钙化影征象出现。结论本病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认识其CT及MR表现,可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胃肠道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 MR表现 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