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机械灌注(HMP)时肾血管阻力(RR)的影响因素及血管弹性对其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期间脑心双死亡供体(DBCD)中1例左肾肾小球和肾血管通畅,右肾血管阻塞;及另一例肾小球硬化的3例废弃肾脏进行机械灌注并检测其血管阻力,同时建立兔肾间质纤维化(RIF)和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模型,获取肾脏后进行机械灌注,观察灌注前各组的组织形态及记录灌注后血清肌酐值、RR和流量值的改变并探讨肾血管阻力的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结果废弃的3个肾脏在低温机械灌注12 h后,血管通畅和肾小球硬化的肾血管阻力明显低于血管阻塞的废肾[0.25 mmHg/(ml·min)比0.80 mmHg/(ml·min),0.40 mmHg/(ml·min)比0.80 mmHg/(ml·min)]。在动物模型中,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和急性肾衰竭的兔肾血管阻力显著低于添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兔肾[(1.830±0.020) mmHg/(ml·min)比(2.000±0.010) mmHg/(ml·min),(1.830±0.020) mmHg/(ml·min)比(2.000±0.010) mmHg/(ml·min),t=13.17、13.17,P<0.05]。结论良好的血管弹性可以减轻低温机械灌注时的肾血管阻力。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一种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和休克的严重疾病,AKI是其常见并发症,发生机制复杂多变,交感神经系统和AVP激活通过调节肾脏不同小动脉收缩导致SI-AKI的发生是常见机制之一。本文综述RBF、RVR的变化对SI-AKI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在脓毒症循环衰竭状态下,RBF降低且血流分布不平衡,而经过体液复苏的高动力循环患者,RBF可能增加或无变化,但由于肾静脉阻力增大仍可能导致AKI发生。RVR增加是SI-AKI的关键血流动力学因素,但RVR不是影响肾微循环变化的唯一因素;多普勒超声与RRI计算值可以用于脓毒症患者的管理,以确定最佳肾灌注所需的MAP水平,RRI值可作为AKI的预测指标和判断肾脏循环。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RBF、RVR影响SI-AKI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识别SI-AKI和寻找其新特异性治疗手段提供帮助。
简介:1原文摘要BackgroundUmbilicalarteryDopplervelocimetryisaroutinemethodforfetalsurveillanceinhigh-riskpregnancy.UterinearteryDopplerseemstogivecomparableinformation,butitcanbedifficulttointerpretastherearetwoarteries,whichmightshownotchingand/orincreasedpulsatilityindex(PI)assignsofincreasedvascularimpedance.Combiningtheinformationonvascularre-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肾血管损伤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2013年6月-2016年6月完善肾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患者44例,部分患者完成了肾静脉取血、肾脏ECT检查,分析44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肾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肾一级血管是指肾动脉主干,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是指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等分支血管,肾血管损伤定义为肾血管存在狭窄、闭塞、动脉瘤其中一种表现者。结果双侧肾血管损伤35例(79.55%),单侧肾血管损伤9例(20.45%);肾一级血管损伤或同时合并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损伤15例(34.09%),单纯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损伤29例(65.91%)。(1)肾动脉造影表现15例(34.09%)患者存在肾一级血管狭窄和(或)闭塞;35例(79.55%)患者存在肾二级血管狭窄和(或)闭塞改变,病变血管以叶间动脉(34例,77.3%)和(或)弓状动脉(14例,31.8%)受累最常见,小叶间动脉(4例,9.1%)受累相对较少;20例(45.45%)患者存在肾血管微血管瘤形成,4例(9.09%)患者存在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节段性狭窄和狭窄后扩张交替出现。(2)28例患者行双肾ECT检查(56个肾脏),38个(67.86%)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29.59±17.88)ml/min,38个(67.86%)肾脏肾血浆流量(ERPF)降低(150.42±90.06)ml/min。其中18例单纯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损伤患者双肾ECT示,24个(66.67%)肾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8.22±12.75)ml/min;25个(69.44%)肾脏肾血浆流量降低(149.13±67.14)ml/min。(3)36例患者行坐位肾素活性测定(5.97±3.86),29例(80.56%)患者坐位肾素活性增高。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的损伤多累及弓状动脉和叶间动脉,多伴有狭窄、闭塞、微血管瘤形成,提示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的病变参与了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阻力指数(RRI)联合中心静脉压(CVP)对脓毒性休克诱导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以期寻找诊断脓毒性休克诱导AKI更好的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连续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第一个24 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24 h内在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后行床旁超声测定RRI,并记录测量时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存活情况。观察终点事件为死亡、出院或入ICU 28 d,以首先出现的终点事件为观察终止时间。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定的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及非AKI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预后情况及可能导致AKI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AKI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选107例患者,其中AKI组59例,非AKI组48例。两组RRI、CVP、NE用量≥0.5 μg·kg-1·min-1的比例、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及血肌酐(S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VP、RRI、Lac、PCT为脓毒性休克发生AKI的危险因素〔CVP:优势比(OR)=1.20,95%可信区间(95%CI)为1.03~1.40,P=0.022;RRI:OR=3.02,95%CI为2.64~3.48,P=0.006;Lac:OR=2.43,95%CI为1.32~4.50,P=0.005;PCT:OR=1.20,95%CI为1.05~1.38,P=0.009〕。ROC曲线分析显示,CVP≥9.5 mmHg(1 mmHg=0.133 kPa)、RRI≥0.695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6和0.662;RRI联合CVP的预测价值大于单一指标,但诊断价值不高,其AUC为0.712,95%CI为0.615~0.809,敏感度为59%,特异度为75%。结论高RRI和CVP为脓毒性休克诱导AKI的危险因素,RRI联合CVP预测脓毒性休克诱导AKI发生的价值不高,需要对多普勒超声测得RRI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才可为AKI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线索。
简介: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和肥胖常常簇集出现而形成代谢综合征,严重影响公众的健康水平。近年来,代谢性疾病的微炎症背景备受学者关注,微炎症状态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除了血流动力学调节作用外,在微炎症反应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阻断RAS,对代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已证实,RAS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一血管紧张素1I-ATl受体(ACE-AnglI-ATlR)轴和ACE2-Ang(1-7)-Mas轴发挥作用,这两条途径具有相反的生物学活性,后者对前者有拈抗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I)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介导通过多种机制发挥致炎作用,而Ang(1-7)可以拮抗AngII,抑制炎症反应。本文就RAS参与微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eritubular capillary,PT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renal peritubular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RPECs)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研究结果,从PTC血流量减少、RPECs损伤以及PTC稀疏等方面分析PTC与AKI发病的可能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PTC在AKI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TC的损伤甚至可能是某些AKI的始动因素。研究RPECs损伤及其保护机制可能为预防AKI发生、延缓AKI向慢性肾脏病(CKD)转化提供潜在的、新的治疗思路。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活血的中药复方——益肾缓衰口服液对肾大部切除(SNX)大鼠残肾内微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6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16):假手术+自来水10ml·kg-1·d-1灌胃;模型组(n=20):5/6肾切除+自来水10ml·kg-1·d-1灌胃;缓衰口服液组(n=20):5/6肾切除+益肾缓衰口服液10ml·kg-1·d-1灌胃;氯沙坦钾组(n=20):5/6肾切除+氯沙坦钾40mg·kg-1·d-1灌胃。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肾组织PAS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P法进行APP、FN和Col-Ⅳ染色,结合图像分析,评价肾小球微血管面积和肾间质微血管数动态变化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FN和Col-Ⅳ)表达的关系。结果:在大鼠SNX模型中,残余肾间质毛细血管数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相对面积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襻相对面积与Col-Ⅳ、FN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8和-0.601,P〈0.001);缓衰口服液组和氯沙坦钾组其微血管丢失和ECM积聚程度较轻。结论:在SNX大鼠中,缓衰口服液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具有相似的减少肾内微血管丢失从而减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彩超微血管密度与血流阻力指的相关性,并判断其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中收治的60名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术后病理的确诊结果知,其中30例为良性卵巢肿瘤分为对照组,另30例为恶心卵巢肿瘤分为观察组。2组患者在手术前都使用彩超和免疫组化进行检查。记录比较2组的彩超微血管密度与血流阻力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彩超信号通过分级重要分为Ⅲ-Ⅳ级,而对照组主要为Ⅰ-Ⅱ级。不同的FIGO的分期患者的彩超信号分级通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波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要低于对照组,而微血管密度要明显高于观察组,FIGO的分期越高,则PI和RI就越低,微血管密度就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卵巢肿瘤的彩超的血流参数PI和RI与微血管密度是负相关的关系。结论卵巢肿瘤的彩超血流阻力指数和微血管密度具有负相关,主要用于早期诊断中血管形成情况的评估,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