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干预进行治疗并探讨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92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干预,并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总疗效率为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干预进行治疗效果非常好,大幅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呼吸内科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疾病的病例资料,总结肾上腺激素用于非典型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结果:呼吸疾病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疾病应用广泛。结论:肾上腺激素用于治疗呼吸疾病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呼吸疾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我国肾上腺结核仍是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PAI)也称Addison病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如何诊断早期肾上腺结核,降低误诊率,以利最大限度保留残余肾上腺功能。

  • 标签: 肾上腺结核 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
  • 简介:摘要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由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的恶性肿瘤。本例肾上腺癌肉瘤患者CT检查见左肾前上方巨大囊实性肿块影,增强CT边缘及内部见分隔样实性成分呈轻中度持续强化,给予腹膜后占位及左肾切除术。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肾上腺癌肉瘤。术后3个月复查CT,左肾区可见不均匀轻度强化软组织密度影,腹腔系膜区多发稍大淋巴结。临床考虑转移,化疗一周期后患者出院。

  • 标签: 癌肉瘤 肾上腺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兴奋在肾上腺静脉取血(AV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完成常规AVS和ACTH兴奋的AVS,且至少有一种AVS双侧肾上腺静脉插管成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计算选择指数(SI)、优势侧指数(LI),比较ACTH兴奋与否对插管成功率及优势侧判断的影响。结果共纳入73名原醛症患者,其中28名术后证实为醛固酮瘤(APA)。ACTH注射后外周及肾上腺静脉的皮质醇和醛固酮均较注射前显著增高(P<0.01)。注射ACTH后,左侧SI从6.5(3.0~13.6)增加到26.8(16.9~40.3)(P<0.01),右侧SI从20.8(4.8~34.8)增加到57.6(35.7~80.9)(P<0.01)。LI在ACTH兴奋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7.7(2.3~19.6)对5.6(1.9~14.6), P=0.14]。注射ACTH后,左侧和右侧插管成功率分别提高15%和10%。在两种AVS方法都判定为插管成功的57例患者中,27例为单侧优势分泌,21例为双侧分泌,两种AVS判断优势侧的一致性为84%(48/57)。28个术后证实为APA的患者中,两种AVS方法单侧优势判断的正确率均为89%(25/28)。结论ACTH兴奋试验有助于准确判断双侧肾上腺静脉插管成功率,有助于AVS结果的判断。对于插管成功的患者,两种AVS在判定优势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静脉取血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肾上腺Castleman病临床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左肾上腺Castleman病。患者术前无明显症状,B超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占位。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符合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术后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肾上腺 Castleman病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肾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s,AI)的检出率日渐增高。初诊AI时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测评估其良、恶性和有无内分泌功能。恶性或功能性AI患者行手术治疗,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观察。规范的AI管理流程是AI正确诊断和治疗的保障。

  • 标签: 肾上腺意外瘤 影像学评估 生化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优先精准解剖肾上腺中央静脉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3月—2018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患者76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33~67(42±11)岁,左侧42例、右侧34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用传统"三层面法"的患者纳入传统组(38例),采用术中优先精准解剖肾上腺中央静脉后再游离肾上腺的患者纳入精准解剖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膜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位置、肿瘤类型和平均直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6~24(18.5±4.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传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1.4±15.9)min、(66.84±19.25)mL、(3.6±0.6)d、(1.8±0.3)d、(7.9±2.1)d,精准解剖组分别为(66.2±13.7)min、(50.34±15.66)mL、(2.2±0.4)d、(1.7±0.3)d、(6.2±1.4)d。精准解剖组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9、11.396、3.990, P值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见肾上腺危象、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优先精准解剖肾上腺中央静脉并结扎,具有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切除术 后腹腔镜 肾上腺中央静脉 精准解剖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普及,肾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s,AI)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AI良恶性的判别、功能评估、手术指征及随访观察等重要问题,对于提高AI诊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国内尚缺乏指导性的规范。AI管理需内分泌科、影像科、泌尿外科、病理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协作,故制订此共识,旨在为AI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肾上腺意外瘤 多学科 综合管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17例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探讨该病的影像特点及病理类型。结果显示,肾上腺淋巴管瘤的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与一般的囊肿相似,但囊腔密度略高于单纯性囊肿,部分病例囊壁可见钙化,少数可显示腺瘤样表现。本病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对于肿瘤最大径≥4.0 cm、有内分泌功能、可疑恶性,或有明显临床症状者,推荐手术治疗。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淋巴管瘤 诊断 治疗 腹腔镜技术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探究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式及其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主要采取资料分析法,选取某院2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均使用CT扫描机进行诊断与病情鉴别。结果:经过血生化检查、内分泌检查以及CT诊断后,这20例患者分别患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瘤、皮质腺癌、肾上腺囊肿、髓质脂肪瘤、转移瘤以及神经母细胞瘤,其中CT确诊的有12例。结论:经过CT诊断,可以利用影像技术进行肾上腺肿瘤诊断,因此,CT诊断方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有效的进行肾上腺肿瘤疾病鉴别。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CT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确诊为醛固酮瘤及单侧肾上腺增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切除肾上腺醛固酮高分泌组织,改善预后。目前研究显示,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与肾上腺全切术治疗PA均可获得临床治愈,但术式选择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PA亚型的疗效与安全性、术后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术后复发以及手术技术等情况,以寻找不同PA亚型的最佳手术方式,使患者获益最大。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部分切除术 肾上腺全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不同时机处理肾上腺中央静脉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9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4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1)。观察组患者在完全游离肿瘤前先结扎肾上腺中央静脉,对照组患者在游离完肿瘤后再结扎肾上腺中央静脉。比较两组患者在开始麻醉前、结扎肾上腺中央静脉前和切除肿瘤后的不同时段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变化,以及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频次等方面有无差别。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出现剧烈波动例数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血压出现剧烈波动的频次分别为19、47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麻醉前及肿瘤切除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结扎中央静脉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572.1±282.1) pg/mL和(935.6±417.5) pg/mL,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8 347.9±4 103.6) pg/mL和(13 695.7±3 205.3)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结扎肾上腺中央静脉有利于提高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手术安全性。

  • 标签: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去甲肾上腺素(NE)与去氧肾上腺素(PE),防治剖宫产术分娩中椎管内麻醉(IA)所致低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资料、论文集中,关于比较剖宫产术中使用NE与PE防治IA后低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检索策略,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RCT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NE和PE预防剖宫产术中IA后低血压的主要结局指标为产妇低血压发生率及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pH值,次要结局指标为产妇的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碱剩余等。各研究间异质性采用Q检验进行分析,同时采用I2值对异质性大小进行定量评价。利用Mantel-Haenszel(M-H)法计算风险比(RR)或危险差(RD)及其95%CI,采用逆方差(IV)法计算均数差(MD)及其95%CI,模型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①共计12篇文献(12项RCT)纳入本研究,产妇为1 590例,新生儿为1 647例。②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高和低质量文献分别为8、2篇,其余2篇无法评价。③本研究主要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RR=1.031,95%CI:0.925~1.149,P=0.58)与2组产妇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MD=0.003,95%CI:-0.002~0.009,P=0.2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次要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产妇心动过缓发生率(RR=0.454,95%CI:0.327~0.629,P<0.001)和2组产妇分娩新生儿PaO2(MD=0.736,95%CI:0.033~1.440,P=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产妇高血压发生率(RD=-0.008,95%CI:-0.039~0.023,P=0.62),心动过速发生率(RD= -0.001,95%CI:-0.059~0.056,P=0.96),恶心呕吐发生率(RR=0.933,95%CI:0.714~1.220,P=0.61),以及2组产妇分娩新生儿脐动脉PaCO2(MD= -0.359,95%CI:-1.113~0.396,P=0.35)、碱剩余(MD=0.179,95%CI:-0.107~0.465,P=0.22),生后1、5 min Apgar评分(1 min:RD=-0.001,95%CI:-0.015~0.013,P=0.89;5 min:RD=0.006,95%CI:-0.003~0.016, P=0.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剖宫产术分娩产妇,采用NE和PE预防其IA后低血压的疗效相当,但是NE较PE所致产妇心动过缓发生率更低,二者对分娩新生儿的妊娠结局方面影响无差异。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脱氧肾上腺素 剖宫产术 麻醉,产科 低血压 血气分析 系统评价 女(雌)性
  • 简介:摘要肾上腺皮质腺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是一种罕见且常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对于原发于肾上腺外的肾上腺皮质腺癌,其发病率更低,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肾脏的肾上腺皮质腺癌,介绍其诊疗经过及随访结果,以期对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标签: 异位 肾上腺皮质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PACC)的CT及MR特征表现,提高对PACC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PACC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其中12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4例同时行CT与MR检查。结果15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5例位于左侧,10例位于右侧。肿瘤最大径4.4~15.1(8.9±3.3)cm,形态规则呈椭圆形6例,形态不规则9例。CT表现:平扫密度均匀1例,因出血、坏死和含脂而密度不均11例,CT值范围28.8~62.0(39.2±8.5)HU;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7例,中度强化4例,CT值范围32.7~83.4(52.5±14.4)HU;静脉期CT值范围43.4~86.4(61.1±15.0)HU,11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MR表现: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弥散受限,增强后均轻中度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1例。15例患者瘤内见血管影14例,周围组织器官受累和转移者共3例。结论PACC好发于单侧,瘤体较大,多伴囊变、出血及瘤内血管影,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儿童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治疗的儿童肾上腺肿瘤31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对2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短、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发病年龄、性别、体质量及肿瘤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腹组术中出血量(18.06±4.86) mL,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5.20±4.48) 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2,P>0.05);开腹组手术时间(137.44±19.32) 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34.80±6.21)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4,P>0.05);开腹组手术切口长度(7.94±1.34) cm,腹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3.44±0.21) cm,腹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较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43,P<0.001);开腹组术后住院天数(9.63±2.55) d,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7.20±1.37) d,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较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1,P=0.003);开腹组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94±1.53) d,腹腔镜组引流管留置时间(4.80±1.74) 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8,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腹膜后血肿1例,开腹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腹腔镜组术后远处转移3例,复发1例;开腹组术后远处转移2例,复发1例,2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辅助儿童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口美观、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需要选择合适的病例。

  • 标签: 腹腔镜 开放 肾上腺肿瘤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