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临床分析,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更好的资料。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在2013年2月到7月期间内的60例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60例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60例儿童患者中,有34例儿童患有轻度贫血,15例儿童患有中度贫血,有11例儿童患有重度贫血。其中0.5岁(6个月)到1岁的儿童有28例,1岁到2岁贫血儿童患者有13例,2到3岁的儿童患者有17例。并对所有的患儿都展开了问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儿童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情况、贫血状况以及病史等进行调查,最后将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与儿童的病因以及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析1。结论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应该要加强对儿童饮食的指导,并且要定期的做好检查工作,从而做好贫血的预防工作。
简介:摘要探讨神经营养性关节病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依据。Charcot于1868年首先描述了神经性关节病故也称为charcot关节病,即夏科氏关节病。此类疾病为无痛觉所引起,又有无痛性关节病之称。是一种继发于神经感觉和神经营养障碍的破坏疾病,多为成年人,以40—60岁多见。可以发生于任何关节和脊柱,发生于关节者常为单侧受累。发病部位和原发疾病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铁剂类药物;治疗组轻度贫血单纯给予代理食谱膳食指导;中度及以上给予铁剂类药物加代理食谱膳食指导。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明显改善,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对照组大部分贫血也明显改善,血红蛋白也明显升高;治疗组有效率为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合理的膳食指导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82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生活、饮食、用药、心理和预防感染护理的同时,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结果护理组所选37例患儿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6个月-6岁>110g/L,6-13岁>120g/L),4例好转。对照组所选30例患儿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8例好转,3例无效。结论加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应用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VLBWI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喂养。两组在达全胃肠内营养前均配合使用静脉高营养。比较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性、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停止静脉补液时间,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比例少,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早,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早,静脉补液时间短,并发症减少,P均<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能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2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营养方式将22例患者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61.5±12.8小时,住院时间为11.6±2.7天,营养费用为1234.6±146.8元,肠外营养组术肛门排气时间为79.4±18.5小时,住院时间为13.8±3.9天,营养费用为2058.4±157.9元,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明细较肠外营养组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明显较肠外营养组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简便,经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TPN)?应用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9月择期行胃肠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二组EN组(?33例)?和TPN组(?33例)?,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血红蛋白及体重、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二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结果EN组TFN?及PA?明显高于TPN组(P<?0.05)?,?EN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时间及费用亦明显降低(P<?0.01)?。TPN组术后7天?CRP显著高于EN组(P<?0.05)?。结论胃肠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与传统的全肠外营养支持相似的效应,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的作用,同时降低患者的费用,值得学习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抗感染及纠正机体代谢紊乱等对症治疗措施,其中肠内营养组患者加用单纯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患者则加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28d内死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成功率,治疗前后机体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等。结果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患者28d内死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脱机成功率均显著优于肠内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高于肠内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有效降低死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提高脱机成功几率,改善机体营养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中采用小剂量的铁进行补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自愿参加本研究的854例4个月~2岁的婴幼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7例,其中对照组对婴幼儿的饮食采用常规的膳食指导,干预组婴幼儿在常规膳食指导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的定期铁剂给予,经过同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缺铁性贫血疾病发生率。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干预组婴幼儿的贫血发生率为8.9%,对照组患儿的贫血发生率为14.8%,干预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贫血病发病率逐渐下降,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两岁以内的婴幼儿进行小剂量铁剂补充能够有效改善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的疾病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PN)和单用肠外营养(PN)对早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EPN,B组采用PN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ALB、PA、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第8天ALB、PA有所增长,分别由(35.47±3.95)g/L、(263.32±24.54)g/L增至(38.10±3.47)g/L、(276.19±22.27)g/L,B组术后第8天ALB、PA无明显增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CRP均明显降低,A组由(17.5±4.6)mg/L降至(3.1±2.0)mg/L,B组由(16.9±4.9)mg/L降至(4.7±2.2)mg/L,A组降低幅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B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0%,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术后应用EPN营养支持相对PN可保证患者营养供给、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早期胃癌术后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病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院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EN,对照组采用PN,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理化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肾功能和电解质指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③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低于对照组,死亡患者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病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更好地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维持重要脏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降低院内感染、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且符合生理,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5月收治的235例危重症患者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认真做好喂养管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患者营养状况比治疗前明显好转。其中有15例腹泻,13例呕吐,7例堵管,3例脱管。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是阻止疾病发展,促进伤口愈合,维持循环、呼吸功能,减少压疮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肠内营养(EN)是通过口服或借助喂养管经肠道提供机体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1,是一种经济、实惠、符合正常生理习惯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对维持胃肠道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维持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菌群移位,防止肝内胆汁淤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重症患者组织细胞耗氧量增加,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导致负氮平衡加重,常致营养不良3。临床上对重症患者营养状况重视不够,未及时实施营养支持,使得原发病已经控制的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脏器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对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十分重视,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措施已不可缺少4。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