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性护理。方法:从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病情观察、治疗护理、情感支持、生活照顾等全方面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病情得到控制并好转出院,患者满意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所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住院患者共50例,对其试行心理护理干预,借助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天与其离院的前一天,测试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评分,再此基础上比较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在受到干预前后所发生的变化。结果该50例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他们在精神病性、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及躯体化等六个因子的分值都比常模(P<0.05)要高,六个因子在受到干预之后,其有着极为明显的分值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程长,预后差,对于患者而言,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其心理健康情况,对其健康及医疗护理工作都十分有利。
简介:摘要 目的:探察蒙医干预应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对象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行诊治指导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对象56位开展探讨,最初及最终时间分别选定于2018.09.21、2020.09.21。采取乱数表法将择取对象划分在对照、观察两个组别内,前组中(n=28,基础护理指导),后组(n=28,蒙医护理指导)。对本研究内肝硬化失代偿期对象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与合并症发生性、亲属认可度予以比照。结果:区别指导前,择选研究对象心理状态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P>0.05)。不同护理方案应用下,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结果存在明确改善,合并症发生率数值减小,亲属认可程度增长,诸上数值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对象护理中应用蒙医干预效果确切,可改善或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减少合并症发生概率,利于患者亲属与护理人员间和谐关系建立,具较强科学及适宜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相关因素及护理内容。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疾病相关因素,同时归纳总结护理内容。结果①经过分析后可知,低钠血症引发因素依据发生比例高低依次为摄入不足、利尿剂应用不正确、饮食原因、排出较多和放腹水次数较多;②低钠血症和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比轻中度患者和重度患者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③轻度、中度和重度低钠血症纠正率分别为79.49%、42.56%和18.75%,轻度和中重度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监测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患者的相关因素,按照不同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出现肝性脑病或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方法肝硬化代偿组35例,失代偿组32例,对照组30例,检测凝血四项。比较代偿组与对照组,失代偿组与代偿组的差别。结果代偿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显著升高,FIB显著降低(P<0.01);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PT、APTT、TT显著升高(P<0.01),FIB降低(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降低的现象。凝血四项的检测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预后的判断,以及出血现象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肠道菌群。方法此项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群体,共计30例,20例肝硬化患者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例,健康对照组10例。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相应菌群丰度。结果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属于较为优势的菌群,分别在代偿期肝硬化组所占菌群90.4%,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所占菌群86.7%,健康对照所占菌群的94.2%;普通拟杆菌、普氏菌以及粪便拟杆菌所占菌群丰富,代偿期肝硬化组为26.4%,失代偿肝硬化组为27.8%,健康对照28.7%。结论在患者肝硬化早期阶段,患者肝功能相较于健康群体的差异性并不高,但是随着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症状的出现,患者的病情会逐渐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进而出现菌群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