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测旋股外侧动脉(LFCA)升支肌骨膜髂骨支走行和分布,为应用带LFCA升支的肌骨膜髂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对9具尸体的18个髋部进行解剖。髋部部位以髂前上棘及耻骨联合作为坐标轴的定位点,以耻骨结节为原点,以从耻骨联合到髂前上棘的直线为x轴(以mm为单位),以与身体矢状面平行的直线为y轴(以mm为单位),观测LFCA升支肌骨膜髂骨支的发出点、走行、分支和外径等情况。对所得数据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FCA升支髂嵴支的肌骨膜髂骨支交叉点坐标为[x,(84.47±7.80) mm;y,(27.60±5.93) mm],从髂前上棘到髂嵴支分叉处距离为(2.85±0.84)(2.0~3.6) cm;骨膜髂骨支直径(0.23±0.06) mm。结论以LFCA升支肌骨膜髂骨支支配的髂骨瓣具有手术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重度距骨软骨损伤(OCLT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治疗的26例重度OCLT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7~49岁[(36.3 ± 10.9)岁]。左足11例,右足15例。均为Hepple Ⅲ~Ⅳ型OCLTs。患者均行自体带骨膜髂骨瓣移植治疗。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 - 后足评分及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同一层面MRI距骨损伤面积,末次随访CT观察距骨骨质及关节面愈合情况;观察切口、截骨部位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2个月[(16.2 ± 3.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2.4 ± 0.9)分、(1.7 ± 0.6)分,较术前(5.4 ± 1.2)分显著降低(P < 0.01),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P<0.01)。AOFAS踝 - 后足评分分别为(71.7 ± 7.8)分、(87.8 ± 6.2)分,较术前(66.5 ± 7.5)分显著提升(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 - 后足评分较术后6个月显著提升(P<0.01)。踝关节ROM分别为(58.4 ± 5.5)°、(70.0 ± 4.9)°,较术前(42.3 ± 8.1)°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ROM较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同一层面MRI距骨损伤面积为0.67(0.55,0.89)cm2,较术前2.64(1.98,3.68)cm2明显改善(P<0.01)。距骨CT示移植距骨骨质融合,骨质未见明显缺损,关节面未见明显台阶。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除8例患者残留局部软骨下骨骨髓水肿信号、2例出现内踝截骨延迟愈合外,未见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截骨不愈合、畸形愈合或严重踝关节紊乱。结论对于重度OCLTs,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明显缩小损伤面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骨膜髂骨植骨修复Pilon骨折缺损关节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Ruecli-Allgower分类III型的Pilon骨折采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植入骨折端充当胫骨下胫距关节面,再行内固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5个月,maznl评分优2例,良3例,可1例。结论带骨膜髂骨骨块植骨充当关节面,修复Pilon骨折关节面缺损近中期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34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ARCO分期Ⅰ、Ⅱ期),应用带缝匠肌髂骨膜瓣植入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0例(21髋),女性14例(15髋);年龄20—63岁,平均36.8岁;ARCOⅠ期15髋,ARCOⅡ期21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61.2分,术后随访1.8—8年,平均4.8年。结果2例病情进展,行走疼痛,行关节置换;3例股骨头轻微塌陷,行走无疼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至平均93.5分,有效率94.4%,成功率86.1%。结论应用带缝匠肌髂骨膜瓣植入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简介:目的观察对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或骨疡型)患者行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耳甲腔成形、WullsteinⅢ型鼓室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耳后切口对37例(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或骨疡型)病人施行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及耳甲腔成形和Ⅲ型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听力平均提高16dB,26耳平均听力达35.8dB,9耳平均听力达25dB.跟踪随访2-4年,术腔均上皮化好,外耳道无痂皮堆积.26例鼓膜形态完全正常,5例鼓膜疤痕内陷,3例鼓膜穿孔但干耳,干耳率91.9%(34/37);3耳仍有间断性流脓,经再次手术干耳,2例胆脂瘤复发,复发率5.4%(2/37).干耳时间在5-9周,平均6.5周.结论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耳甲腔成形并WullsteinⅢ型鼓室成形术能使术腔迅速上皮化、易干耳,术后听力提高.
简介:目的探讨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治疗难治性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所有18例病人采用骨不连残端取出硬化骨、打通髓腔。骨不连间隙〉3mm的13例采用Feminster植骨法,植入髂骨骨片;骨不连间隙〈3mm的5例将骨端去除骨血管,变为毛糙状,骨碎屑填入间隙。切取大小适宜的带有骨膜监测皮岛的胫骨外侧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于骨不连处。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16.7个月。18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监测皮岛均成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肢体短缩、关节活动受限、跛行等并发症,满意度高。结论应用穿支骨膜瓣游离移植治疗骨不连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骨不连的好方法,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胸外伤,较轻者多可 采取保守治疗,严重的肋骨骨折需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联合髂骨移植再造部分拇、手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8月—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机械损伤致拇、手指毁损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46~58岁。均采用髂骨移植恢复指体长度,切取的髂骨长度为2.0~3.0 cm,植骨后,患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8 cm×2.2 cm~6.0 cm×3.2 cm,采用面积为3.0 cm×2.4 cm~6.5 cm×3.5 cm的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覆盖创面;将髂骨部供区和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1周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术后2周观察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和评定患指外观和感觉功能,骨愈合情况及供区创面瘢痕增生情况;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患指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皮瓣均成活。术后2周,髂骨部及前臂供区创面均愈合。随访5~13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明显色素沉着;5例患者感觉功能恢复到S2级,2例患者感觉功能恢复到S0级;移植的髂骨均骨性愈合,无明显骨吸收;供区创面愈合良好,仅有轻度瘢痕形成。末次随访时,再造指外形与健侧指接近,功能评定:优3例、良4例。结论应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联合髂骨移植再造部分拇、手指,可恢复部分外形及功能,供区损伤较小,是对再造指外观及功能期望值不高者的一种较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