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肠内营养支持在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肠内营养耐受性和并发症管理是影响患者营养状况和康复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普外科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其并发症的管理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通过鼻胃管或肠道造瘘管给予营养液),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营养液的温度、速度和量。对照组患者则接受肠外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液给予营养液)。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如病情观察、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结果:1. 肠内营养耐受性:试验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耐受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患者更容易接受。2. 肠内营养并发症: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肠内营养相关的并发症。3. 营养状况改善:试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程度也对照组(P<0.05),表明肠内营养支持能更有效地患者的营养状况。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符合生理需求、价格相对较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普外科患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肠内营养耐受性和并发症管理是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耐受性、并发症发生率和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发现肠内营养支持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肠内营养耐受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在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胃癌患者,共计84例,在术后均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干预。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肿瘤手术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肠内营养支持不耐受情况发生率、护理前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不耐受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胃癌患者在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氯沙坦钾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耐受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给予氯沙坦钾治疗,并监测其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氯沙坦钾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多种药理作用,如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从而降低血压。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并根据需要调整剂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氯沙坦钾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降压效果。大部分患者在使用氯沙坦钾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且降压效果稳定。在耐受性方面,氯沙坦钾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体位性低血压等,但发生率较低,且一般不需要终止治疗。此外,氯沙坦钾对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结论:氯沙坦钾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且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因此,氯沙坦钾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治疗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重症患者,开展基于腹部的分级划康复活动对其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23.11-2024.04于我院ICU中住院的重症患者60例。红蓝信封法分设组别,参比组(分级化康复活动,n=30),分析组(分级化康复活动+腹部按摩,n=30)。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2d时热卡摄入达标率差异不大(P>0.05),但在7d时分析组热卡摄入达标率较参比组佳,并且参数差异成立(P<0.05)。分析组干预后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低于参比组,并且参数差异成立(P<0.05)。结论:针对重症患者,应用基于腹部的分级化康复,利于其肠内营养耐受性提升,并改善热卡摄入达标率,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腹内压监测联合风险预警理念分级管理对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受的危重病人9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类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病人,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营养支持手段,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通过实行不同的营养支持手段之后得到,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危重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的提升治疗的效果,同时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为危重患者提供身体恢复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此来促使患者的身体能够恢复的更快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给予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应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11月到2023年11月期间,100例在我院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对比,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基础上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研究组营养相关性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耐受情况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在对肠道耐受性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价,并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可以为临床上实现安全、高效的肠内营养提供保障。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在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在我科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方法,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正确率、处置措施落实达标率、目标喂养量达标率,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患者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正确率、处置措施落实达标率、目标喂养量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可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正确率、处置措施落实达标率、目标喂养量,改善患者营养指标;提升患者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床边超声胃窦动力指数在ICU神经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试验时间段选取2022.06-2023.10,研究对象为浦江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神经重症需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胃容量监测,观察组30例实施床边超声胃窦动力指数监测,对比两组目标喂养量到达时间、喂养中断率及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喂养到达时间短于对照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中断率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指标数值比对照组高,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边超声胃窦动力指数在ICU神经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耐受性评估的个性化干预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方法:随机抽选医院2023年8月—2024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参照组(n=42)和实验组(n=42),两组分别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基于耐受性评估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营养状况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耐受性评估的个性化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水平,同时提高其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