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心房颤动(AF)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心房颤动不仅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护理策略,并分享护理实践中的体会,目的在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心房颤动 护理策略 临床特点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的讨论心房颤动患者内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应恢复窦性心律,对永久性房颤则应采用华法林加抗凝治疗。

  • 标签: 心房颤动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防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40例临床防治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心房颤动患者40例,慢性房颤24例,持续性房颤10例,阵发性房颤6例。34例复转心律,能从事家务劳动,生活自理。发生脑梗死4例,经积极治疗死亡1例,其余2例痊愈,1例无改善。结论症状性房颤,发作时伴有胸闷不适,以维持窦性心律为首选策略。控制心室率能够改善症状,改善左室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恢复并维持整齐的窦性心律肯定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感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心房颤动 临床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房颤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既往大量研究阐明了增龄、心房衰老与房颤的相关性。本文将系统从心房衰老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讨论其通过电重构、结构重构、钙稳态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改变,调控房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针对以上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的特异性干预策略,望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衰老 电重构 表观遗传 病理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心房颤动的治疗已成为社会医疗资源重大的负担之一,尤其是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主要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老年心房负荷增大、心肌去极化后延迟、心房存在折返通路、有效不应期延长等有关。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是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联合抗凝治疗。本文结合有关高龄老年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对高龄老年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方式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高龄 射频消融术 脑卒中 血栓
  • 简介: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即心脏上方的两个腔室的跳动快速而不规则。它可导致呼吸困难和疲劳等症状,也可导致中风。因为心房未能有效收缩,难以将血液推入心室。这样血液就流连在心房内,而导致中风的血栓也有机会在心房内形成了。服用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是治疗心房颤动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心房颤动 控制血压 中风 关键措施 呼吸困难 药物预防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房颤主要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都为房颤的流行奠定了基础,故在未来50年房颤将可能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并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经年龄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校正后,房颤仍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因此需高度重视对房颤的治疗。本文简要阐述房颤治疗现状。

  • 标签: 心房颤动 FRAMINGHAM心脏研究 治疗 心血管疾病 疾病危险因素 人口老龄化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易感因素众多、发病机制主要为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但具体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微小RNA(Micro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3’非翻译区的不完全互补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s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房颤相关的microRNAs主要包括miR-1、miR-26和miR-101,miR-133,miR-328、miR-21、miR-30等,主要通过调控离子通道的表达影响心房电重构,或通过调控心肌纤维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参与心房结构重构。

  • 标签: 心房颤动 MICRORNAS 心房重构 离子通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高。目前房颤治疗包括以下几种手段:(1)控制心室率;(2)恢复和维持正常的窦性心率;(3)房颤危险因素的管理;(4)预防血栓栓塞;(5)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房颤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率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有时发生于无明显的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年轻个体,这些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预后,故引入了孤立性房颤的定义。但是有关孤立性房颤有许多不确定性,包括多种不同的概念,临床发病和预后差异大等。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基于被忽视的亚临床心血管风险因素或在细胞、分子水平基因决定性的轻微改变,孤立性房颤包括多种不同的队列患者,可能处于不同的风险状态。各种心脏影像技术、生物标记物以及遗传信息的使用是否改善房颤发作的风险预测和孤立性房颤患者的风险评价,以及是否影响治疗决策的制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此期间对AF表现仔细的临床检查,对诊断为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定期临床再评价是必须的。

  • 标签: 孤立性房颤 临床预后 病理生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因心房颤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房颤动住院的153例老年患者。使用Frail衰弱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衰弱情况,并分为衰弱组(38例)和非衰弱组(115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建立电子数据库。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入组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入院和跌倒。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究患者衰弱与复合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153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衰弱发生率为24.8%(38例),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5.3%(5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变化,衰弱组和非衰弱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3.877,P<0.05)。调整年龄、跌倒史、合并症等协变量后,Cox风险比例回归结果显示衰弱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969,95%CI:1.238~7.120,P<0.05)。结论衰弱在老年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且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衰弱 老年人 心房颤动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