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08-01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通过炙甘草汤为基本方其中包括50克生地,20克炙甘草,10克人参,20克桂,10克阿胶,8颗大枣,10克生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加用气滞血淤者加用15克川芎及15克丹参,气虚者加用40克黄芪,心悸失眠者加用15克枣仁及20克龙骨,夜尿频多者加用10克泽泻。用水煎200毫升,每天1剂,30~180天为一个治疗循环。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片口服,每次2片,每天3次,90天为1个治疗循环。结果通过1个治疗循环的用药后,治疗组28例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超过94%;对照组10例显效,20例有效,20例无效,总有效率60%。上述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超过对照组。且治疗组没有显著的毒副作用,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普罗帕酮对心动过缓病人有显著的影响。结论灸甘草汤治疗老年心房颤动,和其他西药进行比较,炙甘草汤没有显著的毒副作用,且治疗效果奇佳,停药后不易复发,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易感因素众多、发病机制主要为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但具体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微小RNA(Micro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3’非翻译区的不完全互补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s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房颤相关的microRNAs主要包括miR-1、miR-26和miR-101,miR-133,miR-328、miR-21、miR-30等,主要通过调控离子通道的表达影响心房电重构,或通过调控心肌纤维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参与心房结构重构。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有时发生于无明显的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年轻个体,这些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预后,故引入了孤立性房颤的定义。但是有关孤立性房颤有许多不确定性,包括多种不同的概念,临床发病和预后差异大等。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基于被忽视的亚临床心血管风险因素或在细胞、分子水平基因决定性的轻微改变,孤立性房颤包括多种不同的队列患者,可能处于不同的风险状态。各种心脏影像技术、生物标记物以及遗传信息的使用是否改善房颤发作的风险预测和孤立性房颤患者的风险评价,以及是否影响治疗决策的制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此期间对AF表现仔细的临床检查,对诊断为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定期临床再评价是必须的。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因心房颤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房颤动住院的153例老年患者。使用Frail衰弱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衰弱情况,并分为衰弱组(38例)和非衰弱组(115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建立电子数据库。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入组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入院和跌倒。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究患者衰弱与复合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153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衰弱发生率为24.8%(38例),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5.3%(5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变化,衰弱组和非衰弱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3.877,P<0.05)。调整年龄、跌倒史、合并症等协变量后,Cox风险比例回归结果显示衰弱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969,95%CI:1.238~7.120,P<0.05)。结论衰弱在老年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且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