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修订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odifie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mNIHSS)在评估幕上占位患者的镇静相关局部神经功能缺陷时,对其诊断性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既往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行轻度镇静后神经功能评估的幕上占位患者,对镇静诱发的NIHSS变化阳性(NIHSS改变≥2分)及阴性(NIHSS改变<2分)患者使用mNIHSS进行重新评估,以NIHSS改变的结果为标准,评价mNIHSS对检测幕上占位患者镇静诱发局部神经功能缺陷的诊断价值。结果使用NIHSS评估发现:与镇静前比较,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镇静后肢体运动和肢体共济两项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镇静后肢体运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为阴性的患者其mNIHSS均为阴性;54例NIHSS评分为阳性的患者中有51例患者mNIHSS评分为阳性,3例患者mNIHSS评分为阴性。使用mNIHSS评估幕上占位患者镇静诱发神经功能缺陷的敏感度为94.44%,特异性为100%,漏诊率为5.56%,误诊率为0,约登指数为0.944,Kappa=0.95。结论mNIHSS简便易行,用于评估幕上占位患者的镇静相关神经功能改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高,且与NIHSS的评估一致性较高,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1例,采用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患者随访至溶栓后1个月,根据溶栓后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后出血组69例与未出血组21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长、吸烟、收缩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NIHSS与GCS评分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长、溶栓前凝血酶原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溶栓前GCS评分、溶栓后24 h GCS评分是患者溶栓后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OR=23.318、0.238、17.099、4.561、0.004、0.258,P=0.038、0.021、0.038、0.027、0.006、0.04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长是预测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重要因素(AUC=0.833、0.795、0.714,均P=0.000)。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较差、急性脑梗死时间较长则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应重点关注并尽早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