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脑卒中后血管痴呆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219例缺血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血管痴呆进行分组,其中A组109例为非血管痴呆患者,B组110例为血管痴呆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历进行比较。结果在一般资历方面,除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组间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结果显示,丘脑、枕叶、顶叶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患者其基底节、颞叶及额叶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脑卒中后血管痴呆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工作、烟酒史、脑梗死等,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可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影响因素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和脑血管病(CVD)是导致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而脑血管病的范畴很大,按受累血管可分为大血管病和小血管病;按疾病性质可分为缺血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按病变部位可分为皮质型和皮质下型等。不同损伤原因、部位和性质的脑血管病所导致的血管痴呆(VaD)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较大,呈斑片状,不同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均一表现,为其诊断与治疗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脑缺血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缺血脑卒中后VD(血管痴呆)的影响因素。方法 实验对象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诊治的60名缺血脑卒中病人,将其中30名VD病人归入实验组,另30名非VD病人归入参照组,观察缺血脑卒中后VD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性别方面,对比2组未见明显区别(P>0.05);在年龄与文化程度上,2组表现出明显区别(P<0.05);在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CHD)、饮酒、高血压(HBP)与糖尿病(DM)发生率上,实验组较参照组皆明显偏高(皆P<0.05)。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高脂血症、吸烟、CHD、饮酒、HBP与DM皆是缺血脑卒中后VD的影响因素,临床需掌握此类病人存在上述影响因素与否,以此来指导有效治疗方案的确定。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缺血脑卒中后轻度血管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93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被确诊为轻度血管认知障碍疾病的有61例,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缺血脑卒中后轻度血管认知障碍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脑卒中面积、文化程度、发病部位和糖尿病等。结论由于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发生轻度血管认知障碍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中应进行早期干预,预防骨质疏松等基础病,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确保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由于传统再灌注治疗的时间窗较窄且存在再灌注损伤风险,故而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对缺血卒中的发病机制展开研究,探索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方法。文章阐述了血管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与血小板糖蛋白(platelet glycoprotein, GP)Ⅰb的功能及其在止血、血栓形成和炎症中的作用,认为通过药物阻断vWF-GPⅠb的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缺血卒中的治疗,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在缺血卒中和缺血脑损伤中的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von Willebrand因子 血小板糖蛋白GPⅠb-Ⅸ复合物 血栓形成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血管病变(SVD)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痴呆(VD)的关系。方法选择74例经影像学(颅脑CT或颅脑MRI)证实的SVD患者,均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检测后分为痴呆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结果(1)MoCA量表对痴呆组及对照组的筛查评分均较MMSE量表评分低。(2)VD组中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的发病者多于对照组(P〈0.05)。(3)吸烟、饮酒、脑白质病变、脑萎缩、梗死次数(t〉2次)、梗死部位(双侧)VD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缺血SVD患者,MoCA量表筛查优于MMSE量表。(2)SVD患者病变部位、吸烟、饮酒、脑白质病变、脑萎缩、梗死次数(≥2次)、梗死部位(双侧)与VD的发生相关。

  • 标签: 小血管病变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病变 血管性痴呆
  • 作者: 杨卓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7-01说起缺血性血管疾病,大部分人们对该病并不陌生,因为缺血性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成为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然而,关于缺血性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呢?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也可以称其为脑缺血性疾病,是指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常见类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的是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24小时内便可完全恢复;(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指的是一种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持续时间一般会超过24小时,但是,一般在3周内便可完全恢复;(3)进展性卒中(PS),脑缺血症状不断进展,病情加重,超过6小时,才会达到高峰,脑内可出现梗死灶,常常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4)完全性卒中(CS),发病后,几分钟至1小时内,便可以达到高峰,最迟不超过6个小时;(5)边缘区(分水岭区)梗死(WI),在脑梗死中约占10%,多发生在临近血管分布的周边区域;(6)腔隙梗死(LI),是一种由于脑实质中单支终末穿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一般直径在3-20mm范围内,在脑梗死中约占12%-25%。病因分析: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病因较多,病理机制相对复杂,一般情况下,认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因。另外,所有可能引起血管壁结构与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该病,如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治疗方案:(1)内科治疗。早期给予抗凝治疗,首次口服2-6mg华法林,2-8mg为维持剂量,至少用药半年,停止发作或者发作次数减少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根据血压水平,积极控制血压,保持收缩压与舒张压在安全范围内;积极治疗血液成分异常的疾病,如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2)外科治疗。颈外动脉狭窄,可行颈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CEA)、血管形成术(或者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人造血管移植术)、颈部动脉旁路术(仅仅适用于治疗颅外动脉完全闭塞病人)、Fogarty导管法(属于替代上述动脉旁路手术不能使用的一种备选方法)。颅内动脉的栓塞狭窄闭塞,可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吻合术、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CT在缺血脑卒中继发血管痴呆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抽选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初次发作的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进行CT检查,随访3个月,通过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次8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继发血管痴呆疾病34例,认知功能正常46例。两组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既往史、颈动脉粥样斑块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头颅CT提示,下丘脑、脑萎缩、丘脑后部、脑白质病变、多发病灶等是影响缺血脑卒中患者发生继发血管痴呆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CT检查能够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CT复查能够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缺血脑卒中患者发生继发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利于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借鉴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继发血管性痴呆 CT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缺血脑卒中后血管痴呆的临床特点及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缺血脑卒中患者,共计有300例,均对其实行MRI检查,针对2种检查结果准确缺血脑卒中血管痴呆患者与非血管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实施对照。结果:(1)缺血脑卒中患者确诊血管痴呆结果阳性137例,构成比45.67%;阴性163例,构成比54.33%。MRI检查血管痴呆结果阳性138例,构成比46.00%;阴性162例,构成比54.33%。(2)缺血脑卒中患者MRI检查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值>0.05,无差异。(3)缺血脑卒中血管痴呆患者与非血管痴呆患者评分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缺血脑卒中血管痴呆患者短程记忆、注意力与计算功能评分低于非血管痴呆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缺血脑卒中后血管痴呆患者对其实行MRI检查效果显著。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MRI检查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培元固本、化痰祛瘀法治疗缺血脑卒中后血管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脑卒中后血管痴呆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4.8±12.6)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晚1粒,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1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元固本、化痰祛瘀的中药汤剂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一致的康复训练及基础疾病的治疗。治疗后1个月、6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并比较两组中医症候临床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均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T2加权血管成像(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序列检查,观察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数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MSE、MoCA、及ADL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0.0%;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AN序列检查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CMBs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CMBs数量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培元固本、化痰祛瘀法治疗缺血脑卒中后血管痴呆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脑小血管病变所致的CMBs。

  • 标签: 培元固本 化痰祛瘀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SWAN 疗效评价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监测血红蛋白浓度预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缺血脑卒中患者72例在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本院中选择,依据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出现分组,并分别设定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需要监测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评比监测结果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时、治疗后进行Hb、NIHSS评分、HAMD评分、MMSE评分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即P<0.05。结论:血红蛋白浓度对缺血脑卒中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具哟重要的预测作用,值得借鉴、采纳和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红蛋白浓度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起病急,病情重,短时间内即可引起肠管坏死。笔者自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肠系膜血管缺血肠坏死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肠系膜血管 缺血性肠坏死
  • 简介:摘要介绍一例下肢血管缺血溃疡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病人的伤口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等。经过2个月的护理,患者伤口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创面范围较前缩小。

  • 标签: 下肢血管缺血性溃疡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皮质下缺血血管认知功能障碍(SIVCI)患者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为认知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小组讨论和临床调研,构建SIVCI患者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12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最终建立SIVCI患者的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12/12),第2轮咨询中,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14,重要赋值为4.67~5.00分,专家权威系数为0.9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67(P<0.05)。最终形成了关于SIVCI患者的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SIVCI患者的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具有科学和实用,可为患者的认知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沉浸式认知训练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后轻度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以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性缺血脑卒治疗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13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以随机数表法方式将13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针对研究需要,对两组患者进行区别治疗。其中对照组提供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该治疗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在一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精神情况和认知能力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精神转态和认知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观察组共出现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精神情况和认知能力,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丁苯酞 缺血性脑卒 轻度认知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脑梗死是脑血管与脑组织的共病。近年来,国际国内大量报道主要集中在对于血管的研究上,几乎没有关于脑梗死灶内不同脑组织细胞成分损伤所产生的相关临床症状的研究。脑梗死是由于血管闭塞造成脑内胶质细胞、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纤维的坏死产生。不同区域存在细胞种类是有区别的,

  • 标签: 脑梗死 神经胶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红治疗缺血血管疾病的可行。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血管疾病患者,将8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缺血血管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缺血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距明显(P<0.05),治疗前上述指标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缺血血管疾病中,丹红注射液可改善神经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可行较高。

  • 标签: 缺血性血管疾病 丹红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