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中风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缺血中风恢复患者67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恢复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气虚血瘀型缺血中风恢复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气虚血淤型 缺血性中风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溶栓后24h、7d的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优于溶栓前,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围溶栓护理有效保证了静脉溶栓安全进行,促进了患者病情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围溶栓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 方法: 将本院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围溶栓护理干预。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SAS ( 22.35±1.58 )分、 SDS ( 21.40±1.38 )分、 NIHSS ( 1.33±0.01 )分、溶栓有效率 97.56% 、满意度 95.12%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临床应于静脉溶栓围溶栓,从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加强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提高溶栓成功率、缓解脑卒中症状。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围溶栓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脑卒中患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缺血脑卒中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62例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31例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7周后运用Fugl-Meyer(FMA)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BI)与总有效率评定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病患的FMA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周后,两组患者的FMA及BI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总有效率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研究时间自2016年5月开始至2017年8月结束,选取67例我科收治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组(n=33),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针灸治疗组予以针灸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结果针灸治疗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缺血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脑卒中急性血压、血脂管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将收缩压>170mmHg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每月血压、血脂监控管理。结果两组缺血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血压、血脂没差异(P>0.05),分别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死亡人数为1例,占2.9%,而对照组死亡人数为3例,占8.6%,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缺血脑卒中患者急性急性适当的降压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的死亡率以及临床预后,应当对缺血脑卒中患者急性进行适宜的降压治疗。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 血脂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在缺血中风恢复治疗中对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缺血中风病人为对象,设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疗法,治疗组则在西医疗法基础上结合中医补阳还五汤方案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从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来看,对照组的有效改善率是70.00%,治疗组是88.00%,两组比较区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相比区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改善缺血中风恢复病人的神经功能有显著作用,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缺血性中风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评分发现,组间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一周、四周以及八周后的NIHSS评分情况发现,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讨论急性脑缺血脑卒中患者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大力度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理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实施优化急诊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行优化急诊流程护理,对比两组急救相关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完成检查时间为(25.48±3.84)min、溶栓开始时间(40.62±5.45)min、急诊滞留时间为(42.25±15.28)min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5.2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实施优化急诊流程护理能缩短急救时间,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流程 优化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下,人们已然逐渐摈弃了以前仅着眼于简单温饱问题的观念,而是追求更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这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经济水平的提升虽然对各领域都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被疾病缠身,各种不同的病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对于脑卒患者而言,虽然各学者与相关医院都提高了重视程度,且对其合理恢复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但据调查发现,在脑卒恢复中的患者仍然存在尿频、尿急、夜尿等现象,对患者生活造成明显不便,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恢复中的尿路康复进行严格观察,才能进一步保障患者的正常生活。本论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主要以脑卒恢复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参阅法、逻辑分析法对脑卒恢复患者的尿路症状以及易患因素进行分析,为下文奠定理论基础,随后进一步分析患者的尿路康复管理观察。由于笔者经验不是太足,旨在为读者提供浅要观点,望可提出针对性意见或建议以便于及时更正。

  • 标签: 脑卒 恢复期 尿路康复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住院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对青年脑卒中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75例青年脑卒中患者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缺血脑卒中组TC、TG及LDL-C的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HDL-C、apo-A显著低于正常值。对75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饮酒、卒中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种常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青年缺血卒中患者中前5位危险因素以高脂血症最为常见,其次是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和饮酒。结论青年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复杂,加强一级预防消除可控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青年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治疗轻型缺血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就诊的轻型缺血脑卒中患者9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后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治疗轻型缺血脑卒中效果确切,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塞通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