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中结核潜伏性感染的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1至2012年300例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用结核纯蛋白衍化物(PPD)皮肤试验和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在结核潜伏性感染阳性患者中,按照预防性用药方法分为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6~9个月单药异烟肼(INH)、C组为3~4个月单药利福平(RIF)、D组为3~4个月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或利福喷丁(RPT),追踪观察4年后患者的活动性肺结核法发生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患者的肺结核发病率均高于其余三组;6~9个月单药异烟肼(INH)与3~4个月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或利福喷丁(RPT)肺结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低于3~4个月单药利福平(RIF)肺结核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A检测的检出阳性率高于PPD检测方法,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A在HIV感染患者中检测结核潜伏性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PPD较优,6~9个月单药异烟肼(INH)有助于降低HIV感染者的结核感染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本院HIV感染者结核潜伏性感染情况,同时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和两种皮肤试验(PPD和EC)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抽取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HIV感染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DR胸片检查,采集静脉血,以QFT法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并进行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皮内注射(PPD皮试)和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内注射(EC皮试),对2种皮试方法和QFT法结果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一致性分析。 结果:QFT法检测、PPD皮试(以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EC皮试(以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阳性率分别为24.9%、16.1%、16.9%。随着年龄增长, QFT法检测、PPD皮试、EC皮试阳性率均是随着年龄增长先升后降,40~4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以PPD皮试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时,QFT法和PPD检测方法一致率为81.1%,Kappa值(95%CI)为0.43(0.40,0.46);以ET皮试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时,QFT法和ET检测方法一致率为85.9%,Kappa值(95%CI)为0.57(0.54,0.60)。随着年龄增长, QFT法和PPD皮试方法结果一致率是先降后升, 40~49岁年龄组(75%)最低, 20~29 岁组最高(86%),Kappa值越来越小,20~、30~、40~年龄组0.5>Kappa值≥0.4,50~59岁年龄组Kappa值<0.4;QFT法和EC皮试方法结果一致率是先降后升, 40~49岁年龄组(81.4%)最低, 50~59 岁组最高(88.2%),均是0.6>Kappa值≥0.5。 结论:QFT法和PPD皮试检测方法20~、30~、40~年龄组一致性较好,50~59岁年龄组一致性均较差;QFT法和EC皮试检测方法各年龄组一致性均较好。其中QFT法和EC皮试检测方法一致性比QFT法和PPD皮试检测方法一致性略好些。对于HIV感染者这一特殊人群,PPD皮试检测方法干扰因素较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在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诊断中的价值,与结核菌素皮试(TST)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某医院接受结核病筛查的60例患者,根据胸部X线片和痰涂片结果分为结核病组(20例)、LTBI组(20例)和非结核组(20例)。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IGRA和TST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在各组中的阳性率。结果:IGRA在结核病组、LTBI组和非结核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0%、80.0%和10.0%,TST在各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0%、65.0%和25.0%。结论:IGRA在LTB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TST,且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IGRA可作为LTBI诊断的有效方法,有助于结核病的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uantiFERON-TB Gold Plus(QFT-Plus)在鉴别活动性结核病(ATB)与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中的潜在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4至11月,使用QFT-Plus对西安市某结核定点医院108名健康志愿者及30例确诊ATB患者进行检测,分组并分析临床特征。使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QFT-Plus新添加抗原体外刺激IFN-γ释放水平(TB2-TB1)与AT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关系。以QFT-Plus阳性志愿者为LTBI组,确诊ATB患者为ATB组,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TB2-TB1鉴别诊断ATB与LTBI两组人群的潜在价值。结果QFT-Plus TB2-TB1水平与ATB患者CD8+T细胞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呈正相关(r=0.586,P=0.004),与CD4+T细胞所占比例及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511,P=0.015及r=-0.520,P=0.013)。ATB组外周血TB2-TB1水平[0.47(0.12,1.17)IU/ml]明显高于LTBI组[0.01(-0.08,0.22)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3.5,P<0.001)。QFT-Plus TB2-TB1水平能有效区分ATB患者和LTBI人群,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95%CI=0.653~0.889,P<0.001)。结论QFT-Plus抗原刺激CD8+T细胞免疫应答产生的IFN-γ水平(TB2-TB1)具有鉴别ATB与LTBI的潜在价值。
简介:摘要变压器是油田电网的枢纽设备,由于电网主变压器的长期运行,变压器油及固体有机绝缘材料,在热和电的作用下会逐渐老化和分解,并缓慢地产生各种少量低分子烃类。变压器是电网中的重要设备,及时查找和判断变压器内部的缺陷和潜伏性故障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绝缘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是检测变压器内部故障直接和准确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在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连续地进行监测。根据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预测设备内部有无故障、故障类型及其大致部位和发展程度,早期发现设备内部的潜伏性故障。
简介:摘要目的对尘肺潜伏性结核患者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尘肺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于2018年12月,以北京某医院住院煤工尘肺患者39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分歧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IGRAs)进行潜伏性结核筛查。根据筛查结果选择IGRAs阳性患者21人为尘肺潜伏性结核组,阴性患者18人为尘肺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极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数据采用Progenesis QI软件处理后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代谢物结构鉴定采用精确质量数匹配和二级谱图匹配的方式,检索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将差异性代谢物导入MetaboAnalyst 4.0网站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2种差异代谢物;排除外源性代谢物,共鉴定出14种内源性差异代谢产物。与尘肺组患者相比,尘肺潜伏性结核组患者体内PC[18∶4(6Z,9Z,12Z,15Z)/P-18∶1(11Z)]、3-Oxododecanoyl-CoA等6种代谢物上调;Stearoyl-CoA、(2S)-Pristanoyl-CoA等8种代谢物下调,可能与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相关。结论尘肺潜伏性结核患者与普通尘肺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存在差异,可为尘肺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T cell spot assay,T-SPOT.TB)在可疑结核病症状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海珠分所2018—2019年可疑结核病症状者行T-SPOT.TB检测的实验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将病例分成结核病者(A组)、其他肺部疾者(B组)和最后临床诊断为正常或陈旧性肺结核者(C组),应用χ2检验比较分析各组间以及各组不同性别、年龄组间T-SPOT.TB检测阳性率的差异。结果A组606例、B组104例和C组114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核病患者与非结核病患者(B组+ C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10%和4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07,P<0.001);按青年(≤44岁)、中年(45~59岁)、老年(≥60岁)年龄组分类分别予以比较,A、B、C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704例以ESAT6、CFP10分开报告阴阳性的实验结果中,报告双抗原阳性、ESAT6阳性、CFP10阳性和双抗原阴性的病例数分别为497例、55例、23例和129例。结论可疑结核病症状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目前全球约为1/4,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44.5%),而且T-SPOT.TB检测指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阴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PPD试验的儿童结核潜伏感染筛查策略,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健康门诊体检的2000例6-14岁的儿童进行PPD试验,筛查潜伏感染情况。对PPD试验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等资料,制定筛查策略。结果:2000例儿童中,PPD试验阳性率为10%,其中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再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制定出针对不同情况的筛查策略,包括随访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结论:基于PPD试验的儿童结核潜伏感染筛查策略可以有效地发现潜在感染者,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防治,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