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导的纳米-微泡相变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情况。方法通过加压冷凝的方法将超声微泡压缩成为纳米液滴(NDs)并测量其粒径的变化。体外实验中观察纳米液滴溶液在高机械指数的超声辐照下发生的相变过程以及周围溶液中溶解氧(DO)浓度的变化。将41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建立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纳米-微泡声学相变处理组(NDs+US组,9只)、生理盐水+超声处理组(Saline+US组,8只)、纳米液滴无超声辐照组(NDs组,8只)、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8只)。于手术前及恢复血流灌注12 h后进行超声血管成像,评价大鼠缺血血管在不同处理方法下的血流改善情况,并在实验结束后取其缺血再灌注下肢的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由微泡加压冷凝制备的NDs粒径为68.0~295.4 nm,最高浓度100 nm。体外实验中可观察纳米液滴在高机械指数作用下相变为微泡,周围溶液DO由(98.8±0.1)%下降至(95.0±0.2)%。动物实验中,缺血再灌注12 h后,NDs+US组、Saline+US组、NDs组和IRI组的SD大鼠右髂总动脉脉搏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较造模前明显增加(NDs+US组:PI值1.79±0.17对1.57±0.23,P=0.014;RI值0.80±0.02对0.75±0.04,P=0.002。Saline+US组:PI值2.29±0.16对1.57±0.16,P<0.001;RI值0.90±0.06对0.74±0.03,P<0.001。NDs组:PI值2.17±0.14对1.53±0.15,P<0.001;RI值0.91±0.04对0.75±0.04,P<0.001。IRI组:PI值2.12±0.22对1.58±0.20,P<0.001;RI值0.88±0.04对0.75±0.04,P<0.001),其中NDs+US组PI、RI增高程度(ΔPI、ΔRI)高于Sham组(均P<0.05),但较Saline+US组、NDs组和IRI组明显减少(均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line+US组、NDs组和IRI组的丙二醛阳性细胞占比较NDs+US组和Sha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介导的纳米-微泡相变可减低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血流阻力,对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载顺铂抗前胃泌素释放肽(ProGRP)单抗靶向纳米微泡,并研究其对小细胞肺癌(SCLC)增殖抑制效果及抗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顺铂抗ProGRP单抗靶向纳米微泡,研究其理化性质;建立10只SCL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空白纳米微泡作对照,分析载顺铂靶向纳米微泡的超声分子靶向显影效果;另建24只SCLC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纳米微泡组、顺铂组、载顺铂纳米微泡组、载顺铂靶向纳米微泡组,计算抑瘤率。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SCLC增殖的影响;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4个处理组SCLC增殖相关基因P53、Rb、c-myc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成功制备载顺铂抗ProGRP单抗靶向纳米微泡,粒径为(467.3±42.3)nm,结构稳定;载顺铂靶向纳米微泡在SCLC裸鼠移植瘤体内具有良好的超声分子显影效果,可明显抑制SCLC增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载顺铂靶向纳米微泡组的增殖相关基因P53、Rb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c-myc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载顺铂靶向纳米微泡对SCLC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治疗SCLC的新型潜在靶向药物。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血栓内注射微泡对体外超声溶栓的增强作用。方法取新鲜人血血栓40份分为4组,每组10份,实验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实验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比较4组的溶栓率。超声频率1.0MHz,声压512kPa。另用超声激励MBDiO释放,观察治疗后血栓内荧光分布与强度。结果实验1组的溶栓率(37.70%±3.17%)显著高于实验2组(11.67%±1.13%)、对照1组(14.37%±2.22%)及对照2组(7.90%±0.68%,P〈0.05)。血栓内注射微泡后,内可见大片强回声后伴声影,治疗后强回声区在血栓内有扩散。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1组治疗后血栓内可见大量明亮荧光信号分布,而实验2组治疗后的血栓内部基本无荧光信号。结论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率显著高于经静脉给药方法。
简介:摘要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化疗是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无论口服还是静脉等给药方式,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导致药物利用率低、不良反应明显。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释放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靶向给药传递技术,在超声波脉冲驱动下,微泡以每秒几十到几百米的速度振荡,可以偏转到血管壁或破碎成纳米量级的颗粒。同时,在聚焦的超声束作用下数百万的微泡发生爆破,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靶向、无创、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或血肿瘤屏障,从而有利于提高化疗药物的利用率、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对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 摘要:综述了近几年微通道反应器在微 - 纳米材料合成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 介绍了合成过程中一些因素 , 如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进料方式等对合成微粒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微通道反应装置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祖国的大地上。而微通道反应装置作为纳米材料最基本的材料之一,其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传统的微通道反应装置已经远不能满足如今的需要,使用新技术改良传统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性能成为建筑业首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纳米材料在微通道反应装置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微通道反应装置 一、纳米技术概述 纳米技术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新型技术,是指在纳米量级范围内,通过操纵原子、分子、原子团或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物质的技术,其产物纳米材料也是纳米技术发展的基础。纳米材料通常指的是颗粒尺寸在纳米量级也就是( 1nm ~ 100nm )之间超细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热力学和磁能学的性能。所以纳米技术广泛的运用于建筑、军事、医药、半导体、通讯等领域,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纳米微通道反应装置概述 微通道反应装置是如今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在 1830 年问世以后,持续使用了 170 多年。而且微通道反应装置拥有耐火性强、使用方便、制作简易、抗压性好等优点,所以一直被人们沿用下来。不过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成分组成表明了其韧性和抗拉能力的不足,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去改变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组成成分。 1. 纳米微通道反应装置力学性能的研究 研究表明 SiO2 ( NS )的火山灰活性远高于硅粉的火山灰活性,掺入 NS 的浆体存在流动性变小和凝结时间缩短的现象,同时 NS 的掺入能显著提高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早期强度。 NS 掺入到硅酸盐水泥中,其火山灰反应吸收了大量的 Ca ( OH ) 2 ( NC )进而促进了水泥水化,提高了水化开始时的放热速率,并改善了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使水泥更加均匀密实 [1] 。纳米 CaCO3 掺入到水泥材料中后起到了物理填充效应、水化效应和晶核效应,降低了水泥石内表面积,加快熟料早期水化速度,增加水泥石密实度,降低孔隙率,进而提高水泥石的抗压强度。 黄政宇等将未掺纳米材料微通道反应装置、掺纳米 SiO2 微通道反应装置和掺纳米 CaCO3 微通道反应装置三组试件做了对比试验,实验表明掺入纳米 SiO2 的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抗压强度提高 4% ,掺入纳米 CaCO3 的微通道反应装置养护 28d 抗压强度比未掺假 NC 的微通道反应装置提高了 16.7% 。同时他们得出掺加 NS 和 NC 的最佳量分别为 0.5% 和 3% 。试验还得出掺入纳米材料的微通道反应装置流动性会降低。 郭保林、王宝民 [3] 对纳米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他们认为掺入 NS 能提高微通道反应装置早期强度,尤以 7 天时最显著,此时掺入 5% 的 NS 比掺入 3% 的效果明显,后期的强度也与 NS 掺入量有关,掺入 5% 的 NS 在 60 天时的强度小于基准微通道反应装置强度,并得到掺加 3% 的 NS 对微通道反应装置后期强度增加明显。 唐小萍、魏秀瑛等也做了类似的研究,试验所用纳米材料是 SiO2 和 Al2O3 ,以三种不同的纳米掺加量作为对比,结果表明掺入该纳米混合材料后可提高微通道反应装置 3d 、 7d 、 28d 抗压强度 20% 、 15% 、 10% 。 2. 纳米微通道反应装置抗渗性能的研究 纳米 SiO2 可以提高微通道反应装置抗裂、抗渗、抗冻等性能。研究表明:纳米 SiO2 可以改善微通道反应装置的微观结构和综合性能,能够封堵微通道反应装置内部孔隙,增强其抗裂性,提高微通道反应装置抗渗、抗冻、抗化学侵蚀、抗冲磨等性能,从而提高水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耐久性。 黄功学、谢晓鹏将微通道反应装置试件养护至 28d ,对试件一次加压 24h ,用压力机劈开试件,测量渗水高度。微通道反应装置抗渗性能随着纳米 SiO2 掺量的增加而提高;纳米 SiO2 掺量为 1% 、 3% 、 5% 时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渗水高度比普通微通道反应装置分别降低了 19% 、 44% 、 61% 。他们认为纳米 SiO2 使微通道反应装置中渗水通道堵塞或减少,微通道反应装置的密实程度得到提高,降低了溶出性侵蚀的危害。
简介:摘要1例74岁男性患者因脑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结节。为明确诊断,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给予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2.4 ml+0.9%氯化钠注射液5 ml静脉注射。10 min后,患者出现周身发热、意识模糊、大汗,皮肤出现红色皮疹,血压80/60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为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所致过敏性休克。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和面罩吸氧。约3 min后患者意识逐渐转清,血压回升(103/72 mmHg);1.5 h后患者意识完全恢复,血压143/86 mmHg,心率98次/min,血氧饱和度0.98。24 h后皮疹基本消失,患者病情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