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住院精神的探视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采用自编的问卷对病区的病人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病人的探视频率,探视目的及病人被探视后的感受。结果住院精神的探视率很低;58.28%的住院病人对探视的目的是想与亲人交流感情。13.24%的病人被探视后心境恶劣。结论护理工作者应利用家属探视时做好健康教育,同时密切观察病人情绪、睡眠、饮食等病情变化,严防意外。

  • 标签: 精神病人 家属探视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的心理状态,使精神能了解、信任、配合精神科治疗工作,让病人得到更好的亲情支持。方法对精神及时进行心理护理、言语沟通、宣教,公开病人的护理计划。结果家属不良心理状态得到纠正,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结论注重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施护是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是精神良好的心理支持,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精神病人家属 心理状态 护理对策 医疗纠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医保政策下精神的心理及影响其心理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86名精神进行评定。[结果]精神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且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四项口因子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应加强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疏导。

  • 标签: 医保政策 精神病人家属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的心理状态以及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名病人进行测评,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100名病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障碍、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提示精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结论在治疗精神患者的同时,要注重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是促进病人康复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病人家属 心理状态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根据住院精神的探视情况,通过采用本科室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本病区的住院女病人及探视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病人的探视频率,探视目的及病人被探视后的感受,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护理工作者应利用家属探视病人时做好精神疾病相关健康宣教,同时密切观察探视后病人情绪、睡眠、饮食等病情变化,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女精神病人 家属探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的焦虑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T)对我院2011.1-2011.6期间l10例住院精神的焦虑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及评分。结果显示110例住院精神的状态一特质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其中住院精神的焦虑程度随病人的住院次数、家属的职业、经济情况、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而男女病人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只有正确了解住院精神的焦虑程度,才能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其焦虑程度,有利于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及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

  • 标签: 住院精神病人家属 焦虑 护理
  • 简介:精神疾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病人整个心理过程发生紊乱,多数周期长,病程迁延,影响家庭和社会,大多数病人无自知力,无求医行为,于是家属就成为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主宰者。在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与病人频繁的接触和配合,因此,护士与病人能否配合好是能否做病人治疗、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病人家属 护士 精神病 临床特点 精神疾病 心理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络养生操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40例精神疾病住院治疗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参照组20例与实验组20例。对于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健康指导。对于实验组,指导开展经络养生操锻炼。对两组睡眠质量、精神状态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睡眠质量与精神状态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精神疾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在常规护理干预与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可鼓励进行经络养生操锻炼,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调整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疾病 经络养生操 精神状态
  • 简介: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情绪高涨,语言与运动增多。而运动性抑制病人主要表现为缄默不语和瘫痪,反应性木僵,抑郁性木僵,由于两者病人的临床症状不同,则护理方面各有各的特点,现分述如下.

  • 标签: 性兴奋 精神病人 护理 抑制 抑郁 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流浪精神的特点及其存在护理风险的原因,为改进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几年流浪精神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回顾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结果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慎独精神,增强了识别流浪精神护理风险的能力,规范了护理行为,使流浪精神的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逐渐减少,提高了流浪精神的回归社会率。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是回避护理风险,减少流浪精神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