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东部沿海地区在全球化中的定位有密切的关系。东部地区在加入全球价值链时,由于对“世界加工厂”的低端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把中西部地区压制在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商的地位,抑制了中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和可能的选择。由于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自身面临着完成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还没有足够的经济能量来带动区域经济和关联产业的发展。随着要素成本上升和贸易摩擦增加等挑战,东部地区的国际代工企业目前正面临着产业内迁还是外移的重要抉择,一旦以外资为主体的国际代工者选择产业外移而不是向内地迁移的方式,除了对东部沿海地区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之外,更会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为了在动态的竞争中实现价值链的攀升和区域经济良性互动,较为可行的政策途径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已有的全球价值链基础上,着力延伸和大力发展国内价值链,通过产业内迁和产业链的延伸,构建以本土企业为主体的国内价值链。国内价值链无论是对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还是对形成区域间的产业前后向联系,进而对缩小区域发展差异,都具有积极可行的实践价值。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千方百计地降低中西部地区的交易成本,形成有利于本土企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著者文摘]
简介:中国制造业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已经全面融人全球价值链体系,这种融入主要是通过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RCA指数以及产业内贸易IIT指数等三个指标来反映,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中国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的地位,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下构建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该文着重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构建的主要因素,包括来自发达国家的干涉和封锁、中国的政府行为及政府间利益冲突等,强调在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重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包括政府要切实降低本国制造企业构建国家价值链的制度成本、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导向、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以及要加快培育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等方面的思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