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诊断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胶质瘤。其中,14例采用MRS检查辅助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试验组),18例仅行常规MRI检查辅助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对照组)。以开颅手术后确定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通过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脑胶质瘤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2例脑胶质瘤患者均顺利完成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术后无一例发生颅内出血、感染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试验组的诊断准确比例为13/14,高于对照组的10/18,且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应用MRS可明显提高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手术诊断脑胶质瘤的准确性,其对活组织检查手术靶点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病人,男13例,女7例.年龄34~65岁,其中50岁以上16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6例,破人脑室2例,脑皮质下2例,出血量在40~100mi左右.意识障碍程度:深昏迷16例,浅昏迷4例,病人大部分有程度不等的失语、偏瘫、四肢抽搐和尿失禁等.2手术方式20例病人均采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方法,手术在单纯局麻下进行,先安装立体定向仪框架进行CT扫描确定血肿大小方位及层面,一般取额顶入路手术,定位后获得xyz数值后,相应移至定向仪XYZ轴上.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术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立体定向术治疗的11例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难治性强迫症7例,抽动秽语综合征3例,双相情感障碍1例。分析手术前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脑白质纤维束变化及脑葡糖代谢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病人的各量表分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无严重并发症。大脑MRI弥散张量成像显示内囊前肢的横行纤维被毁损,大脑18F-FDGPET显示眶额皮质、运动区、运动前区、基底核、丘脑和边缘系统的高代谢区在术后明显降低。结论立体定向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63例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术的分析,总结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术的护理经验体会。结果全组2例再出血死亡,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术具有手术简单、效果确切的特点,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其治疗流程。
简介:从15世纪末,LeonadoDaVinci提出立体定向的构想,19世纪末,Dittmen介绍立体定向术原理和动物试验,Zernov制造出极坐标定向仪,到20世纪初Clark和Horsley设计出三维坐标定向系统,直到1947年Spiegel和Wycis完成有史以来第1次人脑立体定向手术,人类在立体定向手术的前期准备花费了4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1946年世界上第1台计算机问世,1979年Brown提出定向仪和CT相匹配,不久定向仪与MRI、DSA、PET结合相继有了报道,1986年Robert介绍了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
简介:摘要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和脊髓,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MRI和活组织检查术目前主要用于胶质瘤的诊断和监测肿瘤复发,但MRI的灵敏性不足,活组织检查术的创伤性较大,常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液体活组织检查术是一种便利、微创的检测手段,能够反映肿瘤的遗传信息和特征,有望成为现有监测方式的重要补充。胶质瘤尤其是脊髓胶质瘤与脑脊液的关系密切,使得脑脊液活组织检查术具有优势。本文对液体活组织检查术在胶质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和脊髓,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MRI和活组织检查术目前主要用于胶质瘤的诊断和监测肿瘤复发,但MRI的灵敏性不足,活组织检查术的创伤性较大,常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液体活组织检查术是一种便利、微创的检测手段,能够反映肿瘤的遗传信息和特征,有望成为现有监测方式的重要补充。胶质瘤尤其是脊髓胶质瘤与脑脊液的关系密切,使得脑脊液活组织检查术具有优势。本文对液体活组织检查术在胶质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TJLB)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TJLB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穿刺的适应证与并发症、标本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行TJLB的61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龄16~79岁。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共43例(70.5%),其中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最低为39%,血小板计数最低为24×109/L。存在肝周积液38例(62.3%)。过度肥胖1例,体质量指数为31 kg/m2。56例(91.8%)患者成功进行穿刺术。51例(83.6%)组织标本可进行肝脏病理学诊断。5例(8.2%)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14例(23.0%)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没有患者死亡。结论对于存在经皮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禁忌证的患者,TJLB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简介:1901年PrierreCurie成功地研制出放射性粒子,从而开始了组织间种植治疗肿瘤的时代。但由于当时释放出中高能γ射线,防护、质控、植入技术条件差,操作烦琐等因素,故临床应用发展非常缓慢。1979年开始报导125I进入临床治疗脑肿瘤。80年代,由于低能γ射线放射性核素研制成功,以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CT、MRI等扫描技术的应用,这种组织间近距离粒子治疗,明显提高了脑肿瘤局部控制率和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90年代,特别是1998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解决了纳米焊接技术的难关,国产125I放射微粒开始问世。以及和MRI、CT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的完美结合,解决了放射性粒
简介:摘要颅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术是获取颅内病变病理组织的最佳方式。对颅内病变,特别是多发深部、功能区病灶需要明确诊断才可进一步治疗者(如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应当首选进行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明确病理的基础上,再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这对于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进行个体化诊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共识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联合国内从事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术的相关专家,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及经验,围绕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有框架/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步骤、技术要点、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特殊区域病变的活检技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措施及颅内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编写了本共识,旨在促进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手术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开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整体诊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对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肺部小肿瘤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部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放疗模式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术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0.9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1.58%(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肺部小肿瘤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