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城市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反映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本研究结合百度网络信息流分析法,在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基础上,分析江西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发现:江西省城市分布“南松北紧”,城市空间结构呈现“一核南北双中心”的格局,南昌的核心地位突显,其对周边县市的经济拉动作用与极化效应并存;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屏蔽效应明显;赣州作为赣南重要的中心城市,与南昌“南北呼应”,推进江西发展,但与南昌经济联系略显疏远。因此,在确保南昌核心城市地位的同时,一方面,应加强中心城市的建设,发挥九江、赣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加强江西南北经济发展的同时,亦需要加强南北之间的沟通与联合,实现赣闽粤地区的大发展。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和商业化模式的出现,传统装饰元素及设计理念的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营造中面临着挑战,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根植于传统元素基础上,现代室内空间格局中再注入新鲜活力,使得室内设计文化更新中得到一种认知感。由于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艺术气息,不同的设计手法和传统元素表现会影响着空间氛围内的艺术情感、审美意境等方面。室内空间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使用空间中,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简介:通过采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地统计等分析方法对山西1994~2015年21年的县域人均GDP进行空间格局演化的对比分析。结论表明,21年来山西省县域经济整体表现出微弱的正空间自相关。东西方向上,人均GDP分布呈现“中间高,东西两边低”的态势;南北方向上,1994年“北高南低”,1998年“南北趋于平衡”,2004—2015年“南高北低”。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均表明,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一直是山西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山西经济发展中心开始向南转移,从2009年开始逐渐形成一条从西北柳林到东南晋城的一条快速发展经济带。煤炭资源“一家独大”、人口资源和旅游资源利用不到位,政策实施不到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原因。
简介:摘要对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来讲,古村落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极具魅力的部分。古村落是承载着该地区所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一种演变轨迹,呈现着各种不同的空间样式。古村落中所体现出来的无论是在具体物质层面的建筑特色或者是在非物质形态所体现出来的风俗、生活观念都是与现在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现在我国开展的村庄规划已经逐步的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说建筑风格的单一和空间设计的乏味等,所以为了克服以上的一些问题在进行设计时还是应该注意对村庄原有空间布局的采纳与保留,或者说将村庄原有规划格局与现在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结合,这样在保证村庄规划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现代美感。笔者就是在这种基础上结合有关的规划实例展开的相关论述。
简介:“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想,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整合沿线各国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新视角.本研究从地理位置独特、旅游资源互补、历史文化互通和合作前景利好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提出了由国际旅游合作走廊、国内旅游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和丝路国际旅游港构成的“一带一路”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格局.在现有多边合作组织的作用下,“一带一路”区域应在旅游政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交流、旅游投资和旅游客流等领域加强旅游合作,发挥并加强以政府宏观主导、旅游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引导的积极作用,实施日常工作机制、政府协商机制、投资促进机制和应急处置合作机制.
简介:选用2003—2013年中国企业OFDI的面板数据,通过零膨胀负二项回归计量模型,考察海外华人网络、双边伙伴关系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空间格局形成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东道国海外华人网络关系越发达越有利于吸引中国对其展开OFDI活动;双边伙伴关系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产生正向作用,企业更倾向于高层次伙伴关系的东道国OFDI。此外,研究发现两国间的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是造成我国OFDI企业外来者劣势的重要因素,在OFDI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距离因素的负向影响。实证结论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空间格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城乡地区每千人口医护人员配置的空间格局,以期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卫生人力资源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IDW插值法及局域相关分析技术对全国人力资源区域配置情况进行分析和直观展示。结果城市和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均有空间正向自相关性,为空间聚集性分布,且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存在高配置的地区聚集性。北京是每千人口医护人员拥有量最多的地方,表现为“热点”区域;而西藏和重庆呈“冷点”现象。结论全国每千人医护人员数配置在北京、吉林、青海、西藏和新疆等存在聚集现象,城乡空间分布不均匀,有待进一步优化配置。
简介:本文从“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出发,探究歌德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中“漫游”和“迁移”对于小说的文本结构意义,透视其社会文化功能,挖掘老年歌德在社会转型时期以文学方式对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所进行的思考,探寻这些思考的基本脉络以及蕴藏其中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分析表明,在以“漫游”和“迁徙”为主导的文化思考中,歌德追求的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以“断念”为基础的互补和综合;展现的不是唯一性,而是多样性。他在指出新时代带来的危机的同时,尝试建构机遇和可能,并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勾画出了一个文学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