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9年漳州市本地登革热疫情病原学特征及可能的传染来源。方法采集疑似登革热患者急性期的血清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病毒检测和血清分型。对于阳性标本,通过RT-PCR扩增E基因的全长片段,并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2019年漳州市共有登革热本地病例98例,集中在诏安县、龙海区、云霄县3个区县。本研究中选取了代表各区县不同来源的14株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其氨基酸序列毒力位点分析发现本地流行株均属于毒性相对较强的毒株,系统进化树显示本地流行株均为DENV-I,其基因型为I型,分为a、b、c进化分支。a进化分支包含了所有诏安县和龙海区序列,又分成了3个亚分支,b、c进化分支均为云霄县的序列,除诏安县深桥镇和龙海区海澄镇的毒株关联度较高,其余地区均局限于各乡镇所在范围,且各进化分支均与同年流行的国内其他地区及东南亚相应国家较为接近。结论2019年漳州市登革热本地疫情暴发存在多个输入来源,可能是由国内其他地区或者东南亚国家的登革热输入病例引起的,同时存在本地的跨县域传播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20年福建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4—11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及随机抽样法选取福建省13个县(市、区)的3 304名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依据,问卷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共50道题,其中基本技能12道题,总分16分,以≥13分判定为具备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共发放问卷3 304份,收回问卷3 304份,收回有效问卷3 250份。根据福建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监测过程中收集的基础数据对样本进行基础权重、无应答、事后分层调整等,获得具有全省代表性的数据。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020年福建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加权后的数据统计,2020年福建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为26.02%,其中城市高于农村(35.00%比20.15%),年龄25~34岁(35.36%)、文化程度高(大专/本科及以上47.20%)、公务员(47.49%)和医务人员(44.00%)、患有慢性病(27.04%)、健康状况较好(31.31%)者具备率均较高(均P<0.05)。基本技能12道题目中,6道题目正确率≥50%,正确率最高的题目是“当地发生烈性传染病后的正确做法”(88.2%),正确率最低的题目是“正确识别标签上印有‘OTC’的药品”(28.7%)。文化程度(不识字/少识字,OR=0.036,95%CI:0.018~0.073;小学,OR=0.091,95%CI:0.053~0.155;初中,OR=0.230,95%CI:0.148~0.357;高中/职高/中专,OR=0.351,95%CI:0.232~0.532;大专/本科及以上,OR=1.000)与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2020年福建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整体较高,文化程度是其正相关因素。
简介:摘要: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海上风电迎来发展机遇期,融合海洋牧场和休闲旅游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在分析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对发展融合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目前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及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给出了三者融合方案建设的总体思路,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分析认为,福建省海洋资源禀赋优势明显,适合于探索海洋经济融合示范项目发展的新模式。在建设海上风电的同时,破除路径依赖,创新发展模式,融合海洋牧场建设,打造现代渔旅休闲综合体,有助于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加快养殖业蓝色转变、推动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简介: 摘要:福建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电力能源输出基地,省内电力设施因地质灾害原因遭受破坏的情况较严重。针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山丘区都普遍存在的因强台风及强降雨导致的输变电边坡工程病害。通过对福建地区输变电工程工程病害进行调查研究,工程病害可以按发展趋势及破坏后果或诱发工程病害的因子两种方式对工程病害进行分类。通过调查研究其成因及规律,构成福建电网边坡工程病害实质上是人为因素占主导,自然因子为诱因。人为原因主要有:在勘测设计阶段,对未来可能成为工程病害诱因的一些因素缺少足够的前瞻性;在电力建设施工期间,在电力建设施工期间,边坡开挖和弃土堆放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在电力设施运行期间,附近的其他建设施工破坏了原有地形,从而构成工程病害隐患。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治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此类灾害的发生和危害,对保证全省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简介:摘要:笔者通过收集资料、访谈法等方式对福建省高职院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7—2021年福建省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为禽流感防控、预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福建省6地市监测点的4类禽类相关不同场所进行6类不同类型标本的采样,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环境标本进行A型、H5、H7和H9亚型核酸检测,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1年共采集6个监测点标本4 214份,其中A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1.53%(1 750份),H5、H7和H9亚型阳性率分别为2.33%(98份)、1.16%(49份)和23.16%(976份),H5+H7亚型阳性率为0.05%(2份),H5+H9亚型阳性率为1.83%(77份),H7+H9亚型阳性率为0.83%(35份),H5+H7+H9亚型阳性率为0.09%(4份),A型阳性未分型的阳性率为12.08%(509份)。不同检测场所和不同类型标本A型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7, P<0.001; χ2=51.58, P<0.001):城乡活禽市场的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49.72%);不同类型标本中笼具表面擦拭标本(48.09%)、清洗禽类的污水(47.34%)和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45.66%)的阳性率较高。不同地区监测点的A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34, P<0.001):A型阳性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市分别是三明市(56.00%)和漳州市(3.34%)。在时间分布方面,冬春季(11月至次年2月)和夏季(6~8月)的阳性率较高。结论福建省禽流感病毒总体阳性率较高,以H9亚型为主,应重点加强冬春季和夏季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加强对城乡活禽市场的监管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晋江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流行特征,总结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2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晋江市HFRS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22年福建省晋江市共报告HFRS病例268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19/10万,各年份发病率在0.58/10万~2.07/10万之间。发病高峰为3-5月。发病率位前5位的镇/街道分别是深沪镇(0.30/10万)、龙湖镇(0.30/10万)、罗山街道(0.23/10万)、新塘街道(0.20/10万)、永和镇(0.1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5∶1。发病年龄介于7~84岁;以30~59岁为主(67.54%),职业以农民(27.99%)、家务及待业(26.12%)为主。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平均为6.6天,病例报告以地市级以上医院为主(54.10%)。【结论】晋江市HFRS病例有明显年龄、职业、地域特点,近几年发病水平有下降趋势,建议继续坚持综合控制措施,特别是强化医务人员培训、鼓励早发现早诊断,加强鼠类宿主动物监测,推广快速检测试剂应用等,实现对HFRS的有效控制。
简介:摘要:书香、墨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道是“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读书、写字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体现,从学校层面来说,“两香”体现的是“五育”的成效。因此,我们应当从“两香”着力,让“两香”建设落地开花,把“两香”当作学校“五育并举”的内驱。近几年来,福建省上杭县蛟洋中心小学重抓校园文化建设,“两香”成效显著,本文以该校为例,浅谈“两香”建设经验。
简介:摘要: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有关碳减排的话题成为中国各界研究的热点,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碳排放展开了研究。首先从碳排放本身来说,在时间维度上,碳排放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次在空间维度上,通过研究,发现碳排放呈现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最后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方面,发现环境规制的实施、发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发现科技创新的提高,均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规模的接轨,同时也是企业在面临政府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后所必须进行的转型升级。一般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优化与资源要素合理分配,即合理化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客观条件与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主要通过“结构红利”、协调能力与关联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绿色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提高的过程,即高级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我国经济水平由低到高转变的标志,主要通过改变原有要素配置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