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艾滋病是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掀起的性自由、性解放之后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人员交往频繁,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渗入,人们性道德观念由此发生了偏离,加上我国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普遍缺乏,导致艾滋病侵入我国并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在没有疫苗预防和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大力控制各项宣传教育,提高人群卫生防患意识是当前控制本病的关键。
简介:【摘要】分析探讨社会医学教学知识体系存在的困境,分析了存在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公共卫生业务工作中职业用途欠突出,对社会医学知识的掌握不够彻底,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第二个是教学核心主题,在教学体系中没有明确的展示出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核心意义。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共卫生学科中社会医学需要研究的内容按照健康问题分化到了其他课程。同时医学与社会学科之间存在较大壁垒,使社会医学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借鉴不够。这两个原因让社会医学的主要核心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没有得到持续的研究与总结。建议社会医学积极参与学科划分,加强教学内容中核心主题的建设,多加入一些社会学、医学等社会科学的科学理论。
简介:目前,多数精神病的病因学不明,但其发病与生物遗传和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常规药物治疗可获明显疗效,但又常常遗留精神残疾或伏下复燃的祸根。因此,精神病的康复医疗应从系统论、控制论和整体优化的辨证思维出发,按照现代医学模式,集药物、心理、社会治疗于一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医院、家庭、社区康复网络,实施社会性康复安排,着眼预防疾病的复发和恢复正常的精神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老年保健干部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查体的230例老年保健干部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15)和对照组(n=115),对照组老年保健干部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老年保健干部使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的讲康保健知识掌握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老年保健干部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医院使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骨肿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70例进行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给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两组患者在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负性情绪越低证明该护理模式越好。结果:两组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负性情绪存在明显区别,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的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新模式(以下简称"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选择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2014级和2015级28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级144名学生设为试验组,采用新教学模式;2014级142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出勤率、发言率、交作业率、优秀率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94.8%比79.1%,92.4%比57.0%,89.3%比76.2%,61.8%比40.1%), (82.08±7.70)分比(71.37±5.00)分],且试验组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同意和非常同意课程知识内容印象深刻[84.7%(122/144)]、课堂活动师生参与充分[84.7%(122/144)]、课堂活动互动积极[83.3%(120/144)]等占比较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新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堂积极性。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老年人压力源评估指标体系,为老年人全面、有效的压力源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拟定老年人压力源评估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及其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6.67%和100.00%,权威系数均为0.88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39和0.361(P<0.05)。构建的老年人压力源评估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65个三级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老年人压力源评估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能够为老年人压力源评估提供统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