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在诺里尔斯克襟业推广应用处理硫化中间产品的湿法冶金工艺,实施该工艺首先是利用高铳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含和钴的脱铜氯化物电解液,进而可将其加工成阴极金属。该工艺的不足之处是无法使铜完全分离,使获得纯产品的工艺变得复杂化。为此提出了一种可以分离高铳中有色金属,并获得纯度较高的钴氯化物电解液,以及高纯硫酸铜电解液的工艺。

  • 标签: 湿法冶金工艺 中间产品 铜镍 冶金处理 硫化 铜电解液
  • 简介:针对某硫化矿物铜品位较低,脉石含量多、易泥化等特点,采用铜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段磨矿细度-0.074mm占70%,添加碳酸钠作调整剂、CMC作脉石抑制剂、硫酸铜作活化剂、乙基黄药作捕收剂、J-622作捕收起泡剂,经过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产出铜混合精矿的工艺流程条件下,能够获得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94%、82.23%,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18%、79.93%,精矿氧化镁含量为2.93%的闭路浮选指标。

  • 标签: 浮选 硫化铜镍矿 混合浮选
  • 简介:摘要:近百年的开采利用形成了数十亿吨的铜钴废石,占据大量土地,对环境产生危害,这些废石普遍含铜0.5%~1.5%,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本文针对某硫化铜钴赋存特征与可选性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硫化铜钴矿 特征 可选性
  • 简介:重庆钢铁研究所综合利用研究室发挥自身优势,研究开发出国家急需的硫化矿湿法冶炼工艺,并通过重庆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确认其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硫化矿是铜矿石中储量最大且较难处理的一种矿石。在我国西南地区,大型铜矿比较少,小型及“鸡窝”型铜矿比较多,而这些铜矿中,硫化矿又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受传统炼铜技术的束缚,硫化矿的开

  • 标签: 硫化铜矿 冶炼工艺 炼铜技术 技术经济指标 全湿法工艺 西南地区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废酸硫化过程中影响重金属铜砷分离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硫化法铜砷分离效率不高的原因,通过精细化硫化各项指标控制、采用滴定硫化法、提高压滤机过滤效果这些措施,使硫化砷分离效果更加稳定。

  • 标签: 废酸 硫化法 铜砷分离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了某硫化矿山新建选矿的工艺流程,在试生产阶段发现的问题,通过优化改造和试验探索,改善了其对选矿指标和生产设施的影响,达到了稳定与提升指标的目的。对类似新建硫化矿山的选矿工艺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新建选矿 选矿指标 硫化矿 试生产
  • 简介:摘要:沸腾焙烧炉是利用“聚式流态化床”技术的热工设备。它具有气一固之间热质交换速度快、层内温度均匀、产品质量好、容易得到高浓度的二氧化硫气体、沸腾层与冷却(或加热)器壁间的传热系数大、生产率高、操作简单、便于实现生产连续化和自动化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沸腾炉广泛应用于锌精矿、铜精矿的氧化焙烧和硫酸化焙烧,含钴硫铁精矿的硫酸化焙烧,锡精矿、辉钼矿、富冰铜的氧化焙烧,汞矿石焙烧。沸腾炉的缺点是烟尘率高,热利用率低。

  • 标签: 沸腾炉 硫化铜 焙烧
  • 简介:本文对常用的和新型的硫化矿石浮选捕收剂进行了评述,认为要综合回收硫化矿石中铜、金、银、硫等有益元素,必须采用铜硫低碱度浮选分离工艺,并选用对硫化铁矿物有好的选择性并对硫化矿物具有较强亲固能力的捕收剂.

  • 标签: 硫化铜 浮选 捕收剂
  • 简介:摘要:煤矿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矿床成因决定了矿石类型、矿物共伴生组合、矿石结构与构造、矿物结晶程度等性质的差异,进而对矿石选别回收工艺产生影响。重点阐述了五种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的矿床特征和工艺矿物学特点,分析总结了各类型铜硫矿床的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典型特征,并对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的典型特征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影响浮选工艺流程的基本规律,可为不同类型铜硫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制定提供借鉴。

  • 标签: 铜硫矿 矿床成因 选矿工艺 斑岩 矽卡岩
  • 简介:摘要:成矿作用是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上地幔和水圈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而成矿作用的性质、类型、能量、物质来源、强度以及矿床定位的地质环境等为矿床成因。矿床成因决定了矿床的规模、矿体的产出部位、矿体的产状、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的矿物组合、矿物的标型特征、矿物微量元素特征、矿物缺陷多少及类型、矿物的结晶习性、矿物的结晶粒度大小、矿物结晶成矿的先后顺序,进而决定了矿物间的嵌布关系,这些都表明矿床成因能够对矿石的可选性产生影响。铜矿床的工业类型并未严格按照矿床成因进行划分。铜矿床工业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火山岩型铜矿床、铜硫化物型铜矿床、砂岩铜矿床、变质岩层状铜矿床和各种围岩中的脉状型铜矿床等。矿床成因单独作用或不同矿床成因的联合作用下形成了以上各种矿床工业类型。本文将根据铜矿床类型的划分方法,初步分析5种典型铜矿床类型的矿物组成与结构构造特点,并对这些特征对硫化选矿工艺选择的影响规律进行总结。

  • 标签: 铜硫矿 矿床成因 选矿工艺 斑岩 矽卡岩
  • 简介:摘要:成矿作用是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上地幔和水圈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而成矿作用的性质、类型、能量、物质来源、强度以及矿床定位的地质环境等为矿床成因。矿床成因决定了矿床的规模、矿体的产出部位、矿体的产状、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的矿物组合、矿物的标型特征、矿物微量元素特征、矿物缺陷多少及类型、矿物的结晶习性、矿物的结晶粒度大小、矿物结晶成矿的先后顺序,进而决定了矿物间的嵌布关系,这些都表明矿床成因能够对矿石的可选性产生影响。铜矿床的工业类型并未严格按照矿床成因进行划分。铜矿床工业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火山岩型铜矿床、铜硫化物型铜矿床、砂岩铜矿床、变质岩层状铜矿床和各种围岩中的脉状型铜矿床等。矿床成因单独作用或不同矿床成因的联合作用下形成了以上各种矿床工业类型。本文将根据铜矿床类型的划分方法,初步分析5种典型铜矿床类型的矿物组成与结构构造特点,并对这些特征对硫化选矿工艺选择的影响规律进行总结。

  • 标签: 铜硫矿 矿床成因 选矿工艺 斑岩 矽卡岩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深入,铜和作为重要的工业金属,其需求持续增长。铜硫化作为这两种金属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高效、环保的选矿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铜硫化的资源特点、工艺矿物学特性以及选矿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分析选矿新工艺、捕收剂和调整剂的研究进展,本文将为铜硫化的选矿技术提供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的展望,以期促进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铜镍硫化矿 选矿 技术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制备一种可负载硫化(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探讨其对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合成改性葡聚糖后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确定改性葡聚糖水凝胶的改性情况,进而合成可分离式负载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评估其力学性能及穿刺能力。在12只雄性SD大鼠(200~250 g),每只背部造2个12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口分别用空白水凝胶微针贴片(DeXMA MNs)和负载硫化水凝胶微针贴片(CuS MNs)覆盖治疗,评价CuS MNs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治疗后3、7、14 d,每组各取4只SD大鼠,拍照记录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创口及创周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分析组织新生胶原沉积、血管形成和再上皮化情况。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对比组间计量资料。结果红外光谱展示出2900 cm-1附近的吸收峰为Dex的-CH2-拉伸振动吸收峰,表明DexMA以Dex为主体进行修饰的产物。力学性能评估显示不载药时水凝胶针尖的力学性能到达0.35 N,负载有CuS的针尖甚至达到0.55 N,表明制备的DexMA水凝胶针尖对皮肤具有良好的刺穿能力。在动物创面模型中,证明了负载有CuS的MNs能够在早期促进创面的修复。在伤后第3、7天CuS MNs组的创面愈合率[(70.80±2.86)%、(90.70±1.50)%]明显高于DexMA MNs组[(45.60±2.52)%、(81.30±3.14)%,t=22.420,F=1.179,P<0.01;t=7.276,F=4.984,P<0.01]。在伤后第3天、第7天CuS MNs组的再上皮化率分别为(54.20±11.51)%、(70.80±6.29)%,均明显好于对照组[(33.30±8.70)%、(57.30±2.94)%,t=5.000,F=1.750,P<0.01;t=5.508,F=4.571,P<0.01]。组织学HE和Masson染色检测结果说明CuS MNs具有促进新生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促进皮肤再上皮化。结论负载硫化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可促进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及皮肤再上皮化,是一种有前景的组织工程新型水凝胶敷料。

  • 标签: 创面愈合 葡聚糖 水凝胶 微针
  • 简介:中国甘肃省金川带、吉林省磐石带;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Sudbury)带;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林莱克的汤普森(LynnLake-Thompson)带;苏联科拉(Kojia)半岛带;俄罗斯西伯利亚诺里尔斯克(HophHjibck)带;澳大利亚坎巴尔达(KaMbalda)带;博茨瓦纳塞莱比-皮奎(SelebiPhikwe)带;芬兰科塔拉蒂(Kotalahti)带。

  • 标签: 硫化镍矿 区域分布 安大略省 西伯利亚 澳大利亚 博茨瓦纳
  • 简介:通过对金川矿床的深部勘探成果的地质对比分析:金川矿床的深部勘探成果更进一步证矿床的成岩、成矿时的构造环境为拉张性构造环境,岩体在三维空间上呈锯齿状追踪式分布,形态、产状多变,并非单斜岩墙;无论含岩浆、富矿岩浆还是矿浆,在上巡、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发生了铜的金属硫化物与的金属硫化物的二次分异,这次分异对金咱矿床中Cu、Au、Ag、PGE的富集产生了重要作用;一二矿区交界部位的富铜盲

  • 标签: 铜镍硫化物矿床 勘探成果 地质意义 找矿
  • 简介:建立了在常压氧化硫酸浸出合金硫化过程中通氧反应结束后铜离子浸出的动力学方程,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29.88kJ·K^-1·mol^-1.根据该动力学方程,可以进一步对硫酸氧化浸出合金硫化过程中的浸出速率进行推导.

  • 标签: 合金 硫化镍 浸出 铜离子 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硫化(CuS)/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仿生骨膜作为新型血管化骨组织工程薄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GO与CuS/GO纳米片分别复合PVA/CMC基底薄膜后,设为PVA/CMC/GO组、PVA/CMC/CuS/GO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观察并分析骨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另外设立PVA/CMC组(仅有PVA/CMC基底薄膜)与空白对照组(无材料)。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分别检测CuS/GO纳米片浓度为0、50、100、200、400、800 μg/mL的PVA/CMC/CuS/GO薄膜)、活/死细胞染色、溶血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细胞迁移和成管实验评价材料成血管作用;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作用;免疫荧光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菌平板计数法与抑菌圈法评估骨膜抗菌作用。结果PVA/CMC/GO组和PVA/CMC/CuS/GO组的骨膜材料基底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复合薄膜表面呈不规则片状凸起。生物安全性实验显示浓度为100 μg/mL CuS/GO纳米片的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成血管分化实验提示PVA/CMC/CuS/GO组的HUVEC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VA/CMC/CuS/GO组的细胞成管面积与长度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体外成骨分化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的MC3T3-E1细胞的ALP与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PVA/CMC/CuS/GO组免疫荧光染色ALP与Ⅰ型胶原的荧光强度,RT-qPCR成骨基因ALP、BMP-2、骨钙素、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菌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与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复合GO与CuS/GO纳米片的PVA/CMC薄膜材料兼具理想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能,可促进体外成血管与成骨分化,尤其是具有成血管成骨耦合功能的PVA/CMC/CuS/GO抗菌骨膜材料,有望为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 标签: 纳米复合物 仿生材料 骨膜 骨生成
  • 简介:在应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普查找时,从设计到野外工作,以及对所取得成果资料的解释推断都需要了解研究有关调查地区及探测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及其主要特性,以便确定有效的普查找方法和提出切合实际的解释推断意见.建立和应用探测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式,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总结建立了新疆铜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模式,指出了普查寻找这类矿床的主要标志和基本方法.

  • 标签: 新疆 铜镍硫化物矿床 地质-地球物理模式 找矿标志
  • 简介:据外电3月24日消息,消息人士周五表示,菲律宾环境及自然资源部已允许八家停产的开采商将库存出口到国外,这将暂时增加该国的供应。

  • 标签: 菲律宾 镍矿 库存 出口 停产 自然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