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精神疾病经过短暂的急性期治疗后,通常进入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慢病期。对于慢病期及其精神残疾程度和康复治疗效果均有相对的评判标准。只有把握标准,才能更好地评估疗效,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简介: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模式。各种治疗模式均经临床证实存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而大量研究表明:采用两种或以上治疗方式协同的双向或多项治疗模式临床效果最佳。而我国各版的《精神障碍治疗指导原则》和《心理治疗规范》也都对各种模式的治疗方案做了规范和说明。因此,在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尽早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模式的想法和期望,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据临床实践报道,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往往在认知、情绪、意志力、行为等方面表现出与正常人群不一样的表现。另外,据相关研究报道,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不能像正常人群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据临床研究发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的一些举止行为往往不能被正常人群理解。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由于存在病态的心理,往往会表现出自残、自杀或攻击周围人群的动作。近些年来,据临床实践及护理研究报道,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进行合理的护理,对缓解患有精神疾病人群的症状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能提高患有精神疾病人群的生活质量,从而减轻患有精神疾病人群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简介:目的:首次比较准确地评价在读研究生群体罹患精神疾病情况,同时对其患病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办法对828名研究生进行精神疾病调查,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了性别等6种因素对研究生神经症的影响。结果:研究生精神疾病患病率11.47%;研究生最常见精神疾病是神经症(8.57%)、心因性障碍(1.81%)和人格障碍(0.60%);研究生神经症最常见亚型是强迫症(3.50%)、神经衰弱(2.66%)和恐怖症(0.72%);男生(OR=2.53)、非独生子女(OR=2.32)和工学专业(OR=2.20)是研究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医学专业(OR=0.40)是保护因素。结论:有1/10以上的研究生患有精神疾病,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精神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有群体自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