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经济结构调整要求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而政府研发补贴是政府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已有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能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资,但针对不同研发强度的企业的政府研发补贴差异化效应研究较少。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的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贴的互补效应主要体现在中等研发强度的企业中,在研发强度较高和较低的企业,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资的促进效应均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这一结论对政府研发补贴的发放和政府科技政策的制定带来的实际参考意义是:政府应推进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进而将研发补贴配置到中等研发强度的企业,以实现政府研发补贴资源的优化配置。
简介:在Stackelberg竞争框架下,本文沿用SpencerandBrander(1983)第三国市场模型,考虑存在中间品贸易情形时,一国的战略性研发政策。研究结果表明,在只有单个国家可以实施研发政策的情况下,若最终产品间的差异程度较大(小),那么该国的最优研发政策为征税(补贴);而当两国政府均可以干预各自国内企业研发时,一国最优的研发政策将随最终产品间的差异程度不同而选择征税、补贴或不干预,并且当最终产品间的差异程度位于一定范围之内时,一国的研发补贴政策并不会招致另一国的报复,因此,战略性研发补贴政策并不如LeahyandNeary(2001)分析的稳健。
简介: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主要通过企业的研发行为实现,但是R&D溢出效应会对企业的研发决策造成影响。本文使用永续盘存法对我国工业企业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度量,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2006年和2007年的企业数据,检验了R&D溢出效应对于我国工业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以及补贴收入和溢出效应之间的联动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当R&D溢出效应较小时,其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在R&D溢出效应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会逐渐显现出来;一定规拱的补贴收入可降低溢出效应的边际作用,从而帮助企业克服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简介:本文研究了政府研发补贴的不同发放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生的不同影响机制。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指出,定额补贴由于不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厂商的产品质量决策,所以在促进原始创新方面,它不如比率补贴有效。本文使用系统GMM方法估计了2009~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动态面板数据,发现上市公司接受的定额研发补贴对其创新产出,即技术进步没有显著影响;这些上市公司上期的技术进步和当期研发投入会正向显著增加其创新产出。我国各级政府需要改变普遍使用的定额研发补贴方式,以比率研发补贴来代替定额研发补贴,从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产出。
简介:基于技术进步及战略性贸易理论,构建了R&D补贴对应用互动型高技术行业和科技创新型高技术行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理论模型,解析了研发补贴对两类高技术行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利用1998-2013年高技术行业的分组数据,对研发补贴提升高技术行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差异化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R&D补贴对高技术行业产品出口竞争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应用互动型高技术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相反,对科技创新型高技术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则比较微弱。为此,面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要从根本上提升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政府可选择差异化的高技术产业R&D补贴方式,优先补贴应用互动型高技术行业,避开科技创新型高技术行业这一敏感领域。
简介:摘要: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目前,我国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科技创新水平低、企业竞争力弱、科研人才匮乏、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科技创新研发的问题,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财政补贴对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影响为切入点,对科技创新投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投资绩效、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以利于更进一步对企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同时,提出了为发挥政府财政补贴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应保证相应的配套措施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的观点。
简介:农业补贴问题是目前中国加入WTO多边谈判的一个焦点问题,中国始终坚持争取发展中国家待遇,这样可以允许农业补贴达到农业总产值的10%,但美国坚持中国应按发达国家5%的标准,据报道,中美双方已经在中国入世的农业补贴以及其他一些遗留问题达成了最后一致.虽然具体协议内容还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就农业补贴问题做一个探讨.入世谈判为什么在农业补贴上出现僵局?农业补贴对中国农业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我们的对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