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测量青少年患者腭部不同区域厚度的差异,分析在腭部相同区域中Ⅰ、Ⅱ、Ⅲ类面型青少年患者厚度的差异,为临床腭种植支抗的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垂直面型为均角的12~16岁青少年患者,依照面型分为Ⅰ、Ⅱ、Ⅲ类三组,每组男女各15例,进行CBCT扫描。以切牙孔后缘与后鼻棘点连线作为水平基准平面,在切牙孔后4.0、8.0、12.0、16.0、20.0、24.0mm冠状向截面上,距腭中线0.0、2.0、4.0、6.0mm向截面上,测量两基准线的24个交点的垂直厚度。结果(1)腭部厚度在腭中缝处由前往后逐渐增加,在腭侧区及腭旁区由前往后逐渐减少(P<0.05);(2)腭部厚度在前份区域从腭中缝往两侧逐渐增加,在中份及后份区域由腭中缝往两侧逐渐减少(P<0.05);(3)在腭部的相同区域中,不同面型青少年患者腭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腭中缝前份、腭中缝中份、腭中缝后份、腭侧区前份、腭旁区前份区域中,Ⅰ、Ⅱ类青少年患者腭部厚度大于Ⅲ类青少年患者;腭侧区中份、腭侧区后份、腭旁区中份、腭旁区后份区域中,仅Ⅱ类青少年患者腭部厚度大于Ⅲ类青少年患者。结论(1)腭部微种植支抗的最佳植入部位为腭旁区前份;(2)在相同腭部植入区域中,Ⅲ类青少年患者厚度小,穿通鼻底风险更大,建议Ⅲ类青少年患者选择更短的腭种植支抗。

  • 标签: 锥形束CT 矢状骨面型 腭部 骨质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微种植支抗矫治成人性Ⅱ类突面型,观察矫治前后向牙齿突度和唇突度变化。方法选取36例治疗结束的成人性Ⅱ类突面型患者,所有患者均是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使用自攻型微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36例患者的切牙、软组织等测量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上切牙内收(5.98±3.82) mm,下切牙内收(4.95±3.89) mm,上唇突度减少(3.5±2.40) mm,下唇突度减少(4.99±3.29) mm,第一磨牙平均近移(0.87±0.66) mm,U1-SN减少(14.43±5.64)°,L1-MP减小(9.96±5.86)°。结论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性Ⅱ类突面型患者,上下前牙唇倾度及上下唇突度均得到较大程度的减小,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取得良好的临床矫治效果。

  • 标签: 微种植支抗 骨性Ⅱ类突面型 内收 唇突度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面型无鼾症成年错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差异。方法对Ⅰ类、Ⅱ类和Ⅲ类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各20例进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借助Ez3D2009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测量硬腭至会厌底段上气道的径、横径、横截面积、长度、容积等,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面型组各测量平面的气道截面积,SP平面、TE平面、EB平面气道径,腭咽段上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Ⅱ类面型组各测量平面截面积、SP、TE、EB平面径、腭咽容积、上气道总容积均小于Ⅲ类面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受向颌关系影响。

  • 标签: 三维测量 上气道 错畸形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π形截术联合矫形头盔治疗婴儿缝早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π形截进行治疗,自冠状缝后约1.0 cm处横行截取宽约1.5 cm条,两端至左右颞顶缝处,且横跨窦上方;自闭合的缝旁开1.5 cm处平行于缝及人字缝截取弧形条至颞顶缝处,条平行于缝处宽约2.0 cm,平行于人字缝处宽约1.0 cm左右,两侧对称性截,截取的条类似π形。术后1~2周开始佩戴矫形头盔,每天20~22 h,矫正6~10个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头颅形态,测量头颅横径和前后径,计算头颅指数(CI)及颅腔容积,CI为头颅横径与前后径的比值,CI<0.75为效果不满意,CI在0.75~0.90为效果满意。结果共纳入单纯缝早闭患儿4例,均为男性,5~11个月龄,术前患儿CI为0.69~0.73,颅腔容积576.7~853.2 ml。所有患儿手术过程安全,术中用时2.13~2.28 h,出血量3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患儿仅出现头顶部、枕部皮下肿胀(7~10 d后自行恢复)及发热表现,经对症处理后体温于术后5 d内恢复正常;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未发生脑膜炎、硬膜破损导致的脑脊液漏及硬膜外血肿等表现。随访6~7个月,所有患儿头颅外形均较术前有所改善,CI为0.76~0.80,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颅腔容积为757.3~1 261.4 ml,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π形截术联合矫形头盔辅助治疗婴儿缝早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明显改善舟状头外观,使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并动态扩大颅腔容积。

  • 标签: 颅缝早闭 矢状缝早闭 颅骨截骨术 π形截骨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 简介:摘要脊柱截矫形作为重建脊柱力线的有效方式,广泛应用于脊柱序列重建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避免截角度不佳引起的术后躯干面二次失平衡,术前制定合适的手术计划,精确评估截角度尤为重要。目前,学者们通过对患者脊柱-骨盆参数及其代偿机制的全面分析,针对不同患病人群和疾病特点提出相应的脊柱面重建目标,并根据不同重建目标、截部位和截方式提出多种截角度的预测方法,为制定最佳手术策略提供帮助。

  • 标签: 脊柱 截骨术 矢状面 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颌前后向不调指数(APDI)与上、下颌向的位置关系,以利于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测试对象共100例,其中正常成人组20例,正常青少年组20例,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指标为,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及APDI值。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正常人群的APDI均值在85°以下,性安氏Ⅲ类错[牙合]APDI均值在90°以上,青少年的各项测量值相对成人小,需行正颌外科的患者,APDI均值超过100°。APDI值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PDI均值超出正常标准值越多,上、下颌向畸形就越严重。APDI值是评价性安氏Ⅲ类上、下颌向关系较为有效的指标。

  • 标签: 头影测量 前后向不调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骑跨上窦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双窗开颅术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信息,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本院收集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近一年时间的骑跨上窦硬膜外血肿患者资料52例,针对52例患者在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等方面进行恢复性分析。在52例患者中存在上窦旁单窗采取开颅手术的患者25例,针对患者的出血情况采取窦旁硬脑膜悬吊,附加明胶海绵堵塞填满的方式进行止血;另外,存在27例患者进行了双窗开颅的上窦旁治疗手术,在患者的窦上保存原有的桥后硬脑膜悬吊方式进行止血操作。

  • 标签: 双骨窗 开颅术 治疗 骑跨上矢状 窦硬膜外血肿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Beta角判断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颅面关系的可靠程度。方法应用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的Beta角、ANB角、Wits值和APDI指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和变异程度分析。结果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Beta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ta角与ANB角、Wits值和APDI指数显著相关(P〈0.05),但变异较ANB角和Wits值小,与APDI指数接近。结论Beta角可准确评价前牙反[牙合]患者的颌关系。

  • 标签: Beta角 前牙反[牙合] 头影测量 矢状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6例上窦损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6例病人中,治愈2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对于上窦损伤的手术治疗,术前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 标签: 上矢状窦损伤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细丝片段弓技术中不同垂直面型下颌磨牙的支抗作用。方法选择不同垂直面型拔牙矫治患者共55例.治疗前6个月使用细丝片段弓技术移动尖牙,下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型,对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平面形成的夹角(L6-MP)、下颌第一磨牙到参照平面的距离(L6E—RL等)、下颌拔牙间隙的变化(L4间隙)等数据进行测量,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6个月后不同面型组下磨牙轴倾角存在组间差异.高角组L6-MP角由81.8°调整为79.6°.正常角组由83.1°调整为82.0°,低角组由87.00调整为86.2°。治疗过程中,三组下磨牙轴倾角变化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磨牙轴倾角与垂直面型有关.细丝片段弓治疗中下磨牙支抗作用各垂直面型组问无差异。

  • 标签: 垂直骨面型:支抗磨牙:片段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oussouly Ⅱ型脊柱腰椎融合手术中位参数调整对脊柱位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需要进行Roussouly Ⅱ型脊柱腰椎融合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0例。A组患者术中腰椎融合时维持原有腰椎前凸角(LL),B组患者术中腰椎融合时LL增大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腰腿痛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影像学参数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腰部和腿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8.15±1.42比7.98±1.39,t=3.276、1.839,P>0.05)、JOA评分(7.20±1.30比7.36±1.25,t=1.689,P>0.05)和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腰部和腿部VAS评分(3.25±0.51比2.06±0.29,t=7.276,6.158,P<0.05)、胸腰段后凸角(TLK)(14.42±1.25比10.14±0.98,t=0.025,P<0.05)、骨盆倾斜角(PT)(18.56±2.82比12.23±1.63,t=0.037,P<0.05)、冠状位Cobb角(12.25±1.52比7.14±1.67,t=0.024,P<0.05)、位垂直轴(SVA)(43.26±13.24比35.50±11.15,t=0.009,P<0.05)、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PI-LL)(15.52±2.96比8.59±2.22,t=0.030,P<0.05)水平低于较术前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2.49±0.46比1.85±0.30,t=7.158,P<0.05)、LL(26.63±2.43比38.64±3.76,t=0.017,P<0.05)、SS(27.61±4.52比33.91±5.94,t=0.023,P<0.05)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Roussouly Ⅱ型脊柱腰椎融合手术中增大LL能够缓解术后腰腿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促进术后脊柱位平衡。

  • 标签: Roussouly Ⅱ型 脊柱腰椎融合手术 矢状位平衡
  • 简介:脑静脉窦血栓为临床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其中以上窦血栓形成(superiorsagittalsinusthrombosis,SSST)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危及生命。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0月诊断明确的22例上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矢状窦血栓形成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窦血栓形成(superiorsagittalsinusthrombosis,SS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101管疾病,多因误诊漏诊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随着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介入学发展以及新型抗栓药物的应用.其早期发现率和诊断率大大提高,预后明显改善,现对其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上矢状窦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盆位参数与关节突化对L4~S1融合术后近端邻近节段(L3,4)关节突关节退变(facet joint degeneration,FJD)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L4~S1后路腰椎椎间植融合术患者共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54.59±5.48)岁(范围45~60岁)。应用X线、CT、MRI及Weishuapt分级评估近端邻近节段L3,4关节突有无退变并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位参数,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访时间、术前诊断、下腰椎前凸角(lower lumbar lordosis,LLL)、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椎间隙高度(height of disk,HD)及近端关节突关节角。比较术前及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改善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邻近节段FJD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33.44±6.85)个月(范围24~36个月),关节突退变组17例,关节突非退变组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BMD、随访时间、术前诊断、术后LLL、LL、S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关节突退变组PI为56.28°±6.03°、PT为17.90°±7.06°,大于关节突非退变组的47.87°±8.30°、14.41°±5.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退变组近端关节突关节角为58.48°±2.00°,关节突非退变组为54.69°±3.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退变组HD为(7.50±3.60) mm,关节突非退变组为(9.30±2.79)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P=0.031)。按下腰椎前凸分布指数是否异常进行分层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增大(OR=1.22,P=0.005)及近端关节突关节角增大(OR=2.04,P=0.008)是术后邻近节段FJD的危险因素。末次随访时关节突退变组ODI改善率为58.14%±13.41%及JOA评分改善率为44.72%±9.53%,小于关节突非退变组的70.18%±8.03%、68.86%±8.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PI增大及关节突化(即近端关节突关节角增加)是术后邻近节段FJD的危险因素;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FJD患者下腰椎前凸分布异常及PT恢复不良更为明显,可能与PI增大有关;邻近节段FJD患者关节突方向趋向化。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关节突关节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不同垂直面型尖牙区牙槽形态结构的差异,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正畸治疗前病例84例,以FMA角(眶耳平面一下颌平面角)大小为分组标准:FMA〉32°为高角型.FMA〈22°为低角型.FMA在22°-32°为均角型,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三维影像,测量右侧上下尖牙的牙槽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尖牙牙轴与腭侧皮质的夹角、上尖牙根尖至腭侧皮质的距离、上尖牙旋转角度以及移动距离在三种垂直面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尖牙牙轴与皮质的夹角及距离、下尖牙颊腭侧牙槽高度、下尖牙腭侧旋转角度和总旋转角度、下尖牙移动距离在三种垂直面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垂直面型尖牙区的牙槽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存在差异。

  • 标签: 垂直骨面型 尖牙 牙槽骨测量 锥形束CT
  • 简介:患者,女性,26岁。因发热、口渴6天,头昏头痛、恶心,右侧偏瘫12小时入院。于入院前10天因G2P0孕39周,宫内单活胎、胎膜早破、头盆不称住产科待产。术前1天查Hb98g/L,RBC304×10^9/L,WBC正常,N0.84;小便查见脓细胞(++++),可见少量的WBC,RBC,PRO(++),BLD(+++)。入院后缩宫素试产30小时,考虑到经阴道分娩有一定危险性,

  • 标签: 产后感染 上矢状窦 血栓 误诊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窦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2001年间收治的20例窦脑膜瘤,按窦腔堵塞程度分为三组:未堵塞组(A)、部分堵塞组(B)、完全堵塞组(C).在三组中邻近硬脑膜被肿瘤侵犯分别为4例、3例、2例.结果B组与C组中各有1例恶性脑膜瘤.A组均获得SimpsonⅡ级切除.B组中SimpsonⅡ级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C组中SimpsonⅠ级、SimpsonⅡ级及次全切除各1例.A组、B组、C组中复发病例分别为2(15%)、3(75%)、2(67%).结论肿瘤与窦侧壁粘连、肿瘤侵犯窦腔、肿瘤与邻近硬脑膜粘连以及肿瘤的病理特性是影响窦脑膜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矢状窦脑膜瘤 复发 手术疗法 脑膜瘤 病理 硬脑膜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