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月1月—201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患者56例,全部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鼻内镜检查可以看见窦口开放情况良好,窦腔粘膜上皮化良好,没有异常分泌物潴留,并且可以看见血管纹分布,在鼻腔、鼻窦内没有真菌团块,手术腔引流通畅,痊愈率100%。经随访1年均没有复发。结论鼻内镜在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鼻窦炎上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鼻-眼-脑型真菌感染(ROCM)致死率高达60%~85%,发病早期易误诊误治。文章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综述,希望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5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上述相关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对其进行经鼻内镜检查可以清晰看见患者鼻窦口的开放情况良好,窦腔粘膜上皮化亦良好,无任何异常分泌物潴留,且鼻腔、鼻窦内亦无任何真菌团块,手术腔引流较为通畅,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临床上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患者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60例患者中55例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1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有效手段,值得临床研究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及影响学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45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以及45例健康患者,回顾性分析45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手术,对比患者与健康者的鼻部组织病理学检验以及影像学检查得出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得出结论。结果与健康者对比,45例患者中38例患者为单侧鼻窦病变,占84.44%;剩余7例患者为双侧鼻窦病变,占15.56%。经临床CT检查后,25例患者出现鼻内局部密度升高切分布不均,占55.56%;20例患者出现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占44.44%。影像学检查发现4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鼻窦骨质增生。组织病理学检测后发现影像学的诊断率高达95.56%。两种检验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真菌你鼻窦炎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能够准确判断患者临床症状,病变类型以及病变范围,对正确诊断治疗真菌球型鼻窦炎你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时使用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0月来我院就诊的112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采用鼻内镜鼻窦开放术的对照组和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的实验组,每组患者均为5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64%)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79%)低于对照组(12.50%),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均可获得显著效果,但后者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恰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16例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生率、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鼻窦真菌感染占同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手术患者的5.6%(116/2089)。真菌培养及病理检查证实曲霉菌感染,占所有致病真菌的84.5%(98/116)。各类型真菌性鼻-鼻窦炎中,鼻窦真菌球最为常见,占79.3%(92/116),以上颌窦最为多见,术后2-8年复发率为2.2%(2/92);变态反应真菌性鼻-鼻窦炎占12.9%(15/116),术后1-3年复发率为13.3%(2/15);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一鼻窦炎占1.7%(2/116);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占6.1%(7/116),随访2-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必须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术中观察、病理学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而得以确立,手术清除病灶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