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临床诊断的5例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均为足月儿,均有围生期缺氧史。5例均出现皮下硬结,出现时间为日龄3~26 d,消失时间为出生2~6个月。5例病理均支持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的诊断。2例监测血钙升高,其中1例血钙峰值为3.63 mmol/L,腹部B超提示肾钙质沉着,给予水化、含钙量低的配方奶喂养、呋塞米静点治疗后血钙进行性升高,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血钙降至正常,监测肾功、尿常规正常。1例血钙峰值为3.03 mmol/L,仅给予低钙配方奶喂养,血钙逐渐降至正常,不伴肾钙质沉着。结论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是自限性疾病,但可出现高钙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引起肾钙质沉着症,需要监测血钙水平至少至出生后6个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超声诊断皮下脂肪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间收治经手术切除病检确诊病情的皮下脂肪瘤患者 84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探头检查,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高频超声对此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并确诊病情,检出率达到 100%。皮下脂肪层内经高频超声检查后发现存在高回声、中等回声、低回声以及混合型肿块,肿块大小不规则,边界清晰,其中肿块较小的大多呈现高回声,多发肿块大多数呈现均匀回声,肿块较大的则表现为低回声,内部回声呈现不均匀状态,低回声当中可发现存在有线状或者短线状的高回声,皮下脂肪瘤体积极大的一般呈现混合性回声。各肿块后方回声无衰减变化,内部查探未发现有明显的血流信号,或者在周边发现有星点状的血流信号。结论:对浅表组织相关疾病应用高频超声诊断检出率令人满意,具备分辨率高、敏感性突出、操作简便以及经济负担低等优势,可于各层医院推广。
简介:目的测量正常早期新生儿上臂部、腹部及背部皮下脂肪,了解新生儿皮下脂肪分布及正常范围值.方法对76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男397例,女365例,日龄最小1d,最大7d,平均为3.5d),采用辽宁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LYC-3型皮褶计,测量上臂部、腹部及背部皮下脂肪,精确到0.1mm.结果上臂部皮下脂肪(0.48±0.09)cm,腹部皮下脂肪(0.49±0.08)cm,背部皮下脂肪(0.58±0.10)cm,男女差异无显著性.上臂部皮下脂肪最薄,腹部次之,背部最厚,其比值为1:1.02:1.21.三处皮下脂肪呈高度正相关(r=0.9642,P<0.01).正常范围值为上臂部(0.35~0.61)cm,腹部(0.37~0.63)cm,背部(0.46~0.74)cm.三处皮下脂肪均值与体重、上臂围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6231,0.5923,P<0.01).结论背部皮下脂肪(cm)=上臂部皮下脂肪+0.1;腹部皮下脂肪(cm)=上臂部皮下脂肪+0.01.皮下脂肪测量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皮下脂肪瘤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认为皮下脂肪瘤患者 105例,术前对其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归纳高频超声对皮下脂肪瘤患者鉴别诊断及引导价值。结果:本研究中所纳入 105例研究患者,有 93例为单发脂肪瘤,脂肪瘤在 3个以上的有 12例,多发脂肪瘤粒数 72枚。肿瘤病灶体积最大为( 6.3×2.8) cm,体积最小为( 0.5×0.3) cm。皮下脂肪瘤有典型超声图像表现。结论:对浅表组织肿块类型疾病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分辨率与敏感性,对检查者操作要求较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对产后康复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腹部横切口剖宫产的足月妊娠孕产妇3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50例。观察组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对照组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再行皮内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手术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d、3d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6、IL-8及CRP水平均较术前高,而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IL-6、IL-8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产妇术后康复。
简介:脂肪瘤属软组织良性肿瘤,在临床上极为普遍。脂肪瘤是由于生理机能反常,脂肪组织变形变性,身体的津液耗伤,以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凡是体内有脂肪的部位均会发生脂肪瘤。从传统中医角度看,脂肪瘤由于体内出现了痰核,多因郁滞伤脾,痰气凝结所致。脂肪瘤多为皮里肉外由一层结缔组织包裹的肿块,组织内被结缔组织束分成叶片状正常脂肪细胞,脂肪瘤在结构上由大量脂肪组织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形成。形状多样有圆形、扁圆形及分叶状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肿块生长速度较缓慢,患者一般无症状,挤压时偶有刺痛感。肿块表面皮肤正常,瘤体柔软,边界清楚且光滑。本研究选择对37例皮下脂肪瘤患者给予远红外去痛贴贴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区皮下脂肪增生的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23年3月到202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患者进行研究,调选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记为对照组(n=61)与实验组(n=6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皮肤预防护理,具体策略如下。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皮肤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胰岛素注射区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明皮肤预防护理策略在预防皮下脂肪增生中的积极作用。护理干预措施如定期更换注射部位、正确的注射技术以及对注射区皮肤的监控与保养,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