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研究目的:对肿瘤胚抗原(CEA)和乳头溢液 CA153 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方法:我们开展了回顾性研究,对象是 40 名女性患者,她们于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期间在医院住院治疗。这些病人在手术前并未进行任何处理。这些女病人均有乳头溢液现象,仅在其中一侧发生。患者全部接受 CEA 和 CA153 的癌胚抗原检查,并按术后病理诊断分为乳腺癌组和乳头状瘤组,在导管内发生癌胚抗原(CEA)与乳头溢液 CA153 的精度比较测定。乳癌抗原 CEA 和 Ca153 在乳头溢液中的测定表明,可以用不同的数值来区别没有肿物、良性肿物和恶性肿物。结论:通过检查乳头溢液癌胚抗原(CEA)及 CA153,诊断乳头溢液的准确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简介:[摘要] 目的:肿瘤胚抗原(CEA)和乳头溢液 CA153 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期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女性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未进行任何处理。所有患者均有乳头溢液现象,仅在其中一侧发生。患者全部接受 CEA 和 CA153 的癌胚抗原检查,并按术后病理诊断分为乳腺癌组和乳头状瘤组,在导管内发生癌胚抗原(CEA)与乳头溢液 CA153 的精度比较测定。结果:乳癌抗原 CEA 和 Ca153 在乳头溢液中的测定表明,可以用不同的数值来区别没有肿物、良性肿物和恶性肿物。结论:通过检查乳头溢液癌胚抗原(CEA)及 CA153,诊断乳头溢液的准确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简介: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在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RI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20份患者血清标本中癌胚抗原浓度和质控品及标准品中的CEA浓度,作精密度和线性分析及比对分析。结果RI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8);RIA法的线性范围和精密度不及ECLIA。结论RIA法CEA结果与电化学发光法结果一致,而RIA法费用低,符合医院的临床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的变化,探讨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在结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上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的含量并与良性肠道疾病及正常人群的血清中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血清中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结肠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的检出率。结论运用电化学发光技术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在早期诊断与签别诊断结肠癌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2微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CA153、CA125水平,以探讨外周血β2-MG、CEA、CA153、CA125在乳腺癌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方法对140例乳腺癌患者及144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β2-MG,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CEA、CA153、CA125的水平,数据统计用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和Wileoxon秩和检验。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β2-MG和CEA的检测值分别为1.8(1.5—2.2)m(L和1.7(1.2—2.4)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5(1.3—1.8)mg/L,1.2(0.9~1.9)ng/ml,P〈0.05],且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P〈0.05);以β2-MG检测为基础,联合检测未增加诊断的敏感性(P〉0.05);以临床分期为参照指标,CA153在Ⅲ期患者的检测值明显高于I期和Ⅱ期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β2-MG、CEA、CA153检测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β2-MG为基础的联合诊断对乳腺癌诊断敏感性未见明显增加;血清CA153检测水平对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2-MG、CEA和CA153对乳腺癌术后随访有一定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28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统计患者预后。根据术前CEA、TAM指标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CEA(+)/TAM(+)组、CEA(+)/TAM(-)组、CEA(-)/TAM(+)组、CEA(-)/TAM(-)组,采用χ2检验比较4组患者间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组患者年龄、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χ2=1.855,P>0.05;性别:χ2=1.419,P>0.05);4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分化程度:χ2=20.919,P<0.01;TNM分期:χ2=15.844,P<0.01);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总生存期(O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OS期比较发现CEA(+)/TAM(+)组OS最短{45.9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41.5~50.3]},CEA(-)/TAM(-)组OS最长[58.9个月(95%CI为55.2~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7,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直肠癌患者预后与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预后与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术前血清CEA、TAM、TNM分期可能是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术前CEA、TAM水平可能有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5-3和CA72-4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分别测定了124例结直肠癌患者、52例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154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10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TK1水平和血清CEA、CA19-9、CA15-3、CA72-4的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K1和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TK1、CEA、CA19-9、CA15-3和CA72-4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TK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及年龄相关(均P<0.05),但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在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良性病变和健康者中,血清TK1水平依次降低。TK1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其生存期更短。多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5%、93.0%和93.1%。结论血清TK1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预测的独立标志物。TK1、CEA、CA19-9、CA15-3和CA72-4的联合检测具有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鼻咽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比较有远处复发转移及无远处复发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癌胚抗原(CEA)浓度差异,探讨癌胚抗原(CEA)对于检测鼻咽癌有无远处复发转移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本单位进行根治性手术的6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术后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分成两组,一组无远处复发转移,另一组经CT、局部活检或再次手术证实为有远处复发转移,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EA水平。结果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CEA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患者术后CEA阳性率与有远处复发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相关。结论检测患者血清中的CEA,对于了解鼻咽癌患者术后有无远处复发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一定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降钙素和癌胚抗原是甲状腺髓样癌(MTC)最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物。在甲状腺结节人群筛查中0.3%~5.9%的人降钙素升高;当降钙素>100 pg/mL时基本可以确诊MTC;术前降钙素及癌胚抗原水平可反映肿瘤负荷、辅助疾病的诊治:当降钙素>200 pg/mL、癌胚抗原>30 ng/mL时约1/3以上患者有侧颈淋巴结转移,当降钙素<500 pg/mL时鲜有患者出现远处转移,而当癌胚抗原>100 ng/mL时远处转移比例可达75%;在遗传型MTC中降钙素<30 pg/mL时肿瘤多局限在腺体内、不发生转移。手术后多数患者降钙素和癌胚抗原水平可在1月内降至正常,初始疗效反应评估时,无结构复发患者术后血清降钙素降至不可测、癌胚抗原降至正常者预后好,未来极少会出现死亡且鲜有复发;而随着术后降钙素水平增高,患者局部复发、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风险也将增加;降钙素、癌胚抗原倍增时间(Ctn-dt、CEA-dt)可反映疾病预后,当其<0.5年时患者多会死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胃癌患者80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查体的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80例患者,根据胃癌国际TNM临床分期标准,分为Ⅰ期16例、Ⅱ期24例、Ⅲ期23例、Ⅳ期17例。检测所有入组患者Hcy、CEA水平。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不同分期血清中Hcy、CEA水平。结果实验组Hcy、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胃癌的不同分期中Hcy、CEA水平也不同,Ⅳ期Hcy、CEA水平最高,而Ⅰ期水平最低。结论血清CEA和Hcy的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均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监测24例恶性胸腔积液(恶性组)、32例良性胸腔积液(良性组)的胸腔积液中HCY、ADA、CRP、CEA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组的CEA和HCY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良性组ADA和h-CRP含量明显高于恶性组(P<0.05)。结论联合监测胸腔积液中HCY、ADA、CRP、CEA的含量,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简介:目的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的胸腔积液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并同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检测方法相比较,以评估二种方法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过临床上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共38例,良性胸腔积液共40例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对胸腔积液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并同时检测胸腔积液的癌胚抗原(CEA)。结果DNA倍体分析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80%,诊断指数(Youden指数)为0.64,准确度为82.05%。CEA灵敏度为60、53%,特异度为97、5%,Youden指数为0.58,准确度为79.49%。两个诊断试验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显著差异,但Youden指数和准确度无显著差异。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3.77%,特异度为78%,Youden指数为0.72。结论使用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检测胸腔积液具有简单、快速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如果联合CEA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胎蛋白、铁蛋白、癌胚抗原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意义以及在体检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R)、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健康体检人员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先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阳性的再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含量。结果8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AFP阳性符合率62.5%,FERR阳性符合率60.0%,CEA阳性符合率30.0%。AFP-FERR联合阳性符合率82.5%,AFP—CEA联合阳性符合率77.5%,AFP-FERR与AFP-FERR-CEA联合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符合率由82.5%增至95.0%。结论应加强健康体检,最好定期检查,以便于各类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而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应以联合检测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