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各地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状以及现有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与方案。方法调查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运行情况、机构和员工,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和办法,对病媒生物防制相关机关、人员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病媒生物防制情况已初步建成并得到相关领导和组织的认可,完善了相关网络,经费充足,并且开展了卫生处理工作,清除病媒生物的生长地,统一集中的开展大面积病媒生物消杀工作、病媒生物防制相关知识讲解、宣传。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专业团队不足、人才短缺,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不到位,制度、科学化管理不到位,三级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不完善,规模小、数量少、工作水平能力较低等问题。结论应当加强相关政府部门对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管理、监控,并且制定相关的符合当地情况的法律、法规,增强当地居民对于病媒生物防制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并且进一步完善各项病媒生物防治综合性措施,加强培养相关服务机构的成长与发展,增加病媒生物紧急控制管理机制建设,缓步提高病媒生物防制的服务能力。
简介:摘要:当前,各类传染病持续涌现,一些陈旧的感染病种也显现回潮迹象。这对国家的安定和谐及民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了重大挑战,并可能酝酿出严重的公共安全风险。病媒生物的问题,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这对疾病媒介防控人员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亟需政府及全社会共同面对并采取行动。消毒杀灭措施作为防控传染病的核心策略之一,能有效根除传染源头并切断传播链条,对制止传染病扩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疾控机构消毒和防制病媒生物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方法:对医院消毒监测、卫生应急处理、实验室构建、专业人员培训、科研进展与病生物监测等进行科学评分。结果:相关学者在深入调查和研究众多疾控机构开展的消毒与防制病媒生物的工作情况,发现其在卫生应急处理、实验室构建以及专业技术培训方面的执行效果比较好。此外,有关研究者花费2年的时间检测了国家消毒和防制病媒生物等相关工作,发现得分具有较大差距,由此表明,这两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比较突出。而科研得分却十分不理想,所以,必须加强重视程度。结论:通过探究会发现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消毒与防制病媒生物的工作当中,如,不重视科研,进而导致疾控机构开展的消毒工作与防控病媒生物的工作效果欠佳。
简介:摘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与病原性微生物传播疾病的预防密切相关,病媒生物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常导致传染性疾病直接或间接的传播,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对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预防病原性微生物传播疾病的各方面情况作综述。
简介:目的探索应用机器学习技术开展病媒生物的种属鉴定并基于Python语言开发病媒生物机器鉴定系统。方法采用专家会商法提取宁波口岸常见蝇类的鉴别特征规则,构建特征与不同蝇种一一对应的训练样本数据集。应用k-近邻分类算法进行机器学习,并开发图形用户界面将整个机器学习运算及鉴定过程内嵌其中。结果抽提出复眼大小、颜色等7个特征,建立95×8维向量矩阵的训练样本数据集;开发病媒生物机器学习与鉴定系统,将80%的数据用于训练,20%的数据用于测试,正确率达到100%。由一名新手借助该信息系统对口岸新采集到的10只蝇进行种属鉴定,准确率达到90%。这些新的鉴定数据导入训练数据集再次进行自我学习、提升经验值。如此往复,逐步将该系统培育成长为病媒生物鉴定专家系统。结论以机器学习为特征的人工智能在病媒生物鉴定工作中的推广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为我国的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市鼠、蚊、蝇、蟑螂种类、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笼诱法、粘捕法对鼠、蚊、蝇、蟑进行调查。结果2017年南京市鼠密度为0.175%,主要种类为鼩鼱和小家鼠;蚊密度为1.717只/(h·灯),主要蚊种为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蝇密度为5.53只/笼,蝇种为家蝇、丝光绿蝇、铜绿蝇和麻蝇;蟑螂密度为1.387只/张,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鼠呈双峰型,峰值在3和11月,3月是最高峰,密度为40.3%;蚊、蝇、蟑密度呈单峰型,蚊密度在8月达到高峰,为5.365只/h;蝇密度在7月达到高峰,为16.250只/笼;蟑密度在7月达到高峰,为2.034只/张。结论2017年南京市蚊、蝇和蟑螂、鼠密度相比2016年均显著上升,需重视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同时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治体系。
简介:摘要:对于医院病媒生物的防控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来进行防控工作的有效推进,有助于人民群众得到满意的服务,并且院内感染风险减少。主要是对医院的各类病媒生物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对医院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改进。从而保障医院病媒生物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主要是针对四害问题来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院内的消杀防治工作需要进行有效的推进,在服务质量和职工满意情况方面得到良好的控制。对于医院病媒生物防控工作需要进行加强,有助于风险传播几率的减少,并且可以保障职工和患者的健康。可以采取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生物监测工作,利用精准的数据来推进预防工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