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产科病区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对策。方法:医院自2016年7月起在医院产科病房四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护理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纠纷投诉率、差错发生率、风险事件率、护理质量评分及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病区护理纠纷投诉率、差错发生率及风险事件率得到明显改善(P〈0.01),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有了显著提升(P〈0.01)。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水平,改善病区风险发生情况,将产科护理风险降至最低程度,改善护患关系,从而为孕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产科 护理风险 新生儿护理 风险防范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患者维权意识逐渐提高的同时,患者对医疗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产科护理安全的质量和母婴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产科也成为了当前国内医院最容易出现纠纷的一个科室。怎样做到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是保障母婴安全和防范纠纷的关键。

  • 标签: 产科 护理风险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心内病区是医院的主要部门,是治疗和护理重病患者的一个复杂而繁琐的部门。心内病区有许多老年人患有复杂而多变的疾病,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或使用高危药物,这大大增加了该病区管理的安全风险。解决安全事故的各种原因,患者管理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严重事故。制定和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以提高心脏病患者护理的质量指标,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为其康复提供便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病区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护理标识的分类、制作和使用,统计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状况。结果护理标识的合理使用,在不良事件的降低,护士宣教的效果方面有差异。结论护理标识的使用能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标识 病区 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专科护理中所起安全作用。方法对我院重症女病区急性期的女性住院病人760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包括对精神专科急危状态尤其是自伤、自杀行为、暴力行为、出走行为、噎食、木僵等行为进行识别;对躯体疾病的识别以及对患者药物治疗、特殊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保护性约束治疗进行识别;还有对医院环境因素、医疗费用加强管理。结果精神专科重症女病区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强化全科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急知识和应急防范风险能力及应对能力。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控分明显提高,护理缺陷发生和护理投诉纠纷明显下降。降低了意外事件发生率。结论重症女病区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了护理缺陷和投诉,保证了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专科护理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科病区护理管理中使用护理风险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产科病区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产科护理管理,研究组(33例)采用护理风险干预,将2组产科病区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护理纠纷、护理缺陷等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病区护理管理中使用护理风险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管理效果,能够切实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 标签: 产科 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我院需进行护理的新生儿 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研究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结果 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后 ,护理缺陷和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在新生儿病区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从而提高了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病区 护理风险管理 研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收治的新生儿作为参照组(80例),并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后所收治的80例新生儿作为参与研究的观察组。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与新生儿家属满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护理缺陷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②参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2.5%,观察组为96.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新生儿病区护理中不仅能够减少护理造成的缺陷,还可使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护理风险 新生儿病区 护理缺陷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56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8例。实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效果对比,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的护理效果;实验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护理缺陷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 病区护理风险管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内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病区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风险管理干预。结果试验组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同时在满意度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风险情况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在心内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风险管理 心内病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病区实施后对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心内病区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病区内的护理风险进行定期评估与监控;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实施持续的质量改进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一年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具体而言,护理差错发生率由实施前的4.05%(3/74)降低至实施后的1.35%(1/74),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9.19%(66/74)提升至实施后的97.30%(72/7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0.54%(67/74)提高至实施后的98.65%(73/74)。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病区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对提升心内科整体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内病区 护理质量指标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神经内科病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2016年1-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前采用传统的常规性护理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下列护理措施加强护患间有效沟通、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完善神经内科管理程序、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健全安全的监控管理体系。结果观察组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5.83%(P<0.05)。结论神经内科病区通过风险管理护理,能够对护理风险发生几率进行降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病区 护理风险管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病例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分别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为理想化,对比差异明显(P<0.05);针对于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病区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提升上来,而且还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护理缺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新生儿病区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风险评估在内科病区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2月-2021年8月接诊收治的100例内科病区诊疗患者为探究主体,按照随双盲分组法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平均分配至各组中,每组各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进行的护理方式为传统的内科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开展的护理方式则为风险评估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程度。结果: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评估护理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认可程度明显提升,对风险事件预防与处理上得到明显改善,护理效果优异,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风险评估 内科病区 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诊的200例心内病区住院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另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①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vs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vs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8%vs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心内病区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方法:研究以设定范围2021年12月-2023年1月展开,纳入观察对象46例儿科静脉输液患者入组,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被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n=23),一组被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23),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输液治疗期间感染、局部血肿、静脉炎、回血致堵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较多,需予以患者风险护理管理,以有效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而在儿科的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占很大比重。因为孩子的年纪还不大,语言和肢体的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医护人员在与患儿进行沟通时,不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这就造成了静脉输液的难度增加,并且护理工作的危险性也会加大。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去发现危险的存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输液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在此背景下,该文章主要针对儿科病区静脉输液治疗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带来帮助和参考。

  • 标签: 儿科病区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