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取得了长足发展,按市镇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3.7%提高到2000年的26.8%,但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化发展滞后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2000年我区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的
简介:北京市适学流动儿童存在教育分流情况,在流动儿童小升初的时候,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成绩、家庭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返乡”或“留京”的抉择.但是,无论是返乡还是留城,他们都难以实现社会向上流动,返乡只不过是延迟了教育分流的时间.加强职业教育,引导流动儿童转变职业观念,这既可以解决大龄流动儿童的出路问题,也有助于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
简介:“一校两区”实行“一所学校,两个校区,人财物打通使用”的模式,变“农村为城市培养教师”为“城市为农村培养教师”。通过组建教师共同体、丰富教研活动、开展多学科交叉培训等途径,这种模式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其教学效率和留在农村任教的概率大幅提升。不过,随着培养方案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应评指导”现象普遍、“去农村化”凸显、新教师“话语权”缺失等问题。为实现农村新教师留城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时应关注以下三点:倡导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推行城乡“半对半”培训;给予新教师更多“话语权”。
简介: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外,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消息发布之后引起热议。笔者以为,农民工不想留城只是个体的自由生活方式选择而已,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一个农民工在经过打工之后,获取了在城市生存生活的资本和能力,而且在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已经融入了城市,那选择留下成为新市民也未尝不可。
简介:1979年10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调我到安徽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担任主任、党组书记(仍兼任省劳动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其主旨是要我为省委妥善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研究提出决策性的意见和办法。当时的情况是,遵照毛泽东1968年12月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共达1600多万人,其中安徽73万多人。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经受了锻炼,为建设农村作出了贡献。
简介:采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理性选择理论,从微观层面与系统层面分析哪些因素对青年农民工城市定居产生影响,并讨论该群体城市定居首要考虑的因素。研究发现:微观层面上的学历水平、党员身份、"流入地"家庭年收入以及"流入地"家庭居住支出对青年农民工城市定居有显著影响;系统层面上的就业制度环境、住房政策以及社会公平环境对青年农民工城市定居有显著影响,而社会保障制度对青年农民工城市定居没有显著影响;基于微观层面和系统层面因素理性考虑,青年农民工群体倾向性选择在小城市、县城/县级市和地级市定居,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对其定居没有吸引力。
广州15亿元截留城市污水
民企建城 乡企进城 农民留城的对策思考
“返乡”或“留城”:北京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分流
一校两区:新教师留城培养模式探索
女大学生"留城梦"在血光中幻灭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知识青年由上山下乡到留城安置的转变
“留城”抑或“回乡”:城市融合中青年农民工定居的理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