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第4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的出版,对2016年前相关肿瘤形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进行了总结,近年来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及相关病变又有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前列腺癌形态与预后、导管内癌的定义标准和临床意义,膀胱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组织学类型的相互关系,肾细胞癌新的组织形态尤其是嗜酸细胞肿瘤的分型进展。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值得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2005—2019年诊断为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ER)、孕激素(PR)、p16、p53、错配修复蛋白(MMR)等指标的表达。结果本组MMMT病例的发生部位包括子宫原发29例、卵巢原发16例、子宫和卵巢双原发4例、宫颈1例。镜下可见肿瘤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构成,分界清楚或相互混合。癌成分在整个肿瘤中占5%~90%不等,其中大部分病例以癌为主,少部分病例癌成分低于50%,其中2例低于10%。癌的类型大多为一种类型,有7例由2种类型的癌混合而成。子宫原发MMMT以子宫内膜样癌居多(55%,16/29),卵巢MMMT以浆液性癌居多(12/16),宫颈MMMT为鳞状细胞癌成分,其他为透明细胞癌、未分化癌。肉瘤的类型,同源性肉瘤包括内膜间质肉瘤、平滑肌肉瘤以及高级别梭形细胞肉瘤,多见于子宫MMMT(72.4%,21/29);异源性肉瘤(包括软骨肉瘤、骨肉瘤及横纹肌肉瘤),多见于卵巢MMMT(12/16);其中10例由2种类型的肉瘤混合而成。子宫卵巢同步发生肿瘤的形态和类型大致相同。直接蔓延或转移性肿瘤(卵巢、子宫、淋巴结、网膜、肠壁、皮肤)均为与主体肿瘤大致相同类型的癌。免疫组织化学ER和PR为双阴性(子宫肿瘤23/25,卵巢肿瘤8/10);p16弥漫强阳性(子宫肿瘤11/11,卵巢肿瘤6/6)。p53多为突变型表达(64%,21/33),在癌和肉瘤成分表达同步;在上皮成分为子宫内膜样癌的病例中,p53突变型表达占35%,在非子宫内膜样癌中占46.7%;在异源性肉瘤的病例中占31.8%,而非异源性肉瘤中占50%。28例(28/33,85%)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完整,仅5例(5/33,15%)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缺陷。结论女性生殖系统MMMT是高级别癌和肉瘤构成的双相性肿瘤,形态复杂多样,免疫组织化学具有ER/PR阴性、p16弥漫强阳性的特点,多为p53突变型和MMR完整。
简介: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在环境中普通存在的具有干扰人类及动物内分泌功能的一类化学物,本文使用PubMed,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进行文献检索后共选择48篇文章对成年期EDCs暴露对女性生殖系统影响进行详细综述。根据纳入文献的证据强度进行如下分类。有充分证据表明:1.成年期农药暴露可以导致性类固醇激素分泌减少,降低生育能力,并与女性更年期提前相关。2.重金属暴露与卵泡质量不佳,生育能力下降以及女性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3.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会降低模型动物的生育能力4.成年期多氯联苯暴露影响卵巢类固醇的生成和卵母细胞健康,增加了子宫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有限的证据表明:1.成年期农药暴露会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功能。2.成年期的重金属暴露会降低模型动物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3.多氯联苯暴露改变了下丘脑细胞中GnRH的mRNA和肽水平。综上所述,年期女性EDCs暴露对女性生殖系统具有内分泌干扰能力,可导致人和动物的生育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软组织肉瘤(STS)与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STS和15例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STS组男59例,女14例;中位年龄41(18~78)岁;可测量病灶肿瘤最大径0.5~19.0 cm;肿瘤原发于睾丸及睾丸旁23例,肾23例,前列腺15例,膀胱8例,输尿管3例,其他部位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8例,远处转移8例;73例中66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3例行新辅助化疗,22例行辅助化疗,5例行辅助放疗;7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放疗联合化疗,2例行单独化疗,3例行对症支持治疗。肉瘤样癌组男11例,女4例;中位年龄65(23~84)岁;可测量病灶肿瘤最大径0.4~16.9 cm;肿瘤原发于肾6例,膀胱5例,输尿管2例,前列腺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4例;15例中12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2例肿瘤原发于肾的患者术前即存在转移,术后行辅助治疗;3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全身化疗,2例行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远处转移、治疗方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后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18.3(0.3~90.4)个月。STS组病理示滑膜肉瘤14例,脂肪肉瘤11例,横纹肌肉瘤15例,平滑肌肉瘤16例,其他类型10例,未具体分类的梭形细胞肉瘤7例。STS组66例行手术治疗者术后肿瘤复发8例,转移14例,复发并转移4例;7例未行手术治疗者均发生进展。肉瘤样癌组10例术前未发生远处转移者中,术后复发3例,转移3例;2例术前已有远处转移者行肾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其中1例总生存时间(OS)达2年,1例术后2个月复发;3例未行手术治疗者,病情均发生进展。STS组中位OS为59.3(95%CI 24.1~94.5)个月,肉瘤样癌组中位OS为8.7(95%CI 6.1~11.2)个月。STS组总生存预后优于肉瘤样癌组(HR=2.874,95%CI 1.118~7.386,P=0.022)。结论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STS发病年龄低于肉瘤样癌。STS肿瘤原发于睾丸及睾丸旁、肾最多,肉瘤样癌肿瘤原发于肾最多。STS以平滑肌肉瘤最多。STS与肉瘤样癌应尽早诊断后行手术治疗,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全身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生殖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宫腔粘连患者178例,分别统计患者病史(年龄、病程、有无不孕史及复发性流产史、术前宫腔操作次数、术前月经类型、术前增殖晚期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形态学指标(包括输卵管开口是否可见、粘连范围、粘连性质)、二探宫腔恢复情况,并与术后妊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妊娠率为59.6%(106/178),活产率为45.5%(81/178),宫腔恢复有效率为88.8%(158/178)。不同病程(P=0.007)、粘连性质(P=0.001)、粘连范围(P=0.001)、二探宫腔恢复情况(P=0.037)的妊娠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粘连性质是影响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P=0.003)。结论病程、粘连性质与宫腔粘连患者的生殖结局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在辅助生殖中采用心理护理方式,并分析该护理方式对产妇妊娠解决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研究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所进行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孕妇,选取人数为80例。将所有患者进行所及划分成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经过数据对比分析,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38(95.0%)要显著高于对照组30(7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7(17.5%)要显著低于对照组14(3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辅助生殖中对产妇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进而改善其分娩结局,在临床当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差异表达的宫颈外口和内膜组织微生物组与女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助孕治疗的14名继发不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既往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剖宫产组包含9例剖宫产继发不孕患者,顺产组包含同期5例顺产后继发不孕患者,并分别对患者的宫颈和内膜进行采样分析。提取两组宫颈外口和内膜表面组织的总DNA进行16S rRNA分析,并对测序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剖宫产宫颈组、剖宫产内膜组、顺产宫颈组和顺产内膜组进行测序,共检测到12种微生物群,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菌门厚壁菌,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拟杆菌门丰度在顺产组表达较高,而变形菌门在剖宫产组表达较高。菌科水平发现14个优势菌群,含量最高的菌科为乳杆菌科,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进一步分析发现13个优势菌属,含量最高的菌属为乳杆菌,在四组中的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顺产宫颈组、顺产内膜组、剖宫产宫颈组和剖宫产内膜组。结论剖宫产和顺产分娩妇女的生殖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丰度存在差异,剖宫产妇女的生殖道乳杆菌菌群丰度相比顺产妇女显著降低。本研究提示剖宫产后妇女不孕状态与子宫腔内乳杆菌等群落丰度的差异相关,提示从生殖道乳杆菌菌群丰度改善角度出发,是寻求改善不孕结局,进而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的新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