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技术分析正畸移动早期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8例正畸患者,432颗上切牙,治疗前及治疗5~9个月,平均(6.9±1.24)个月后分别拍摄上颌4个切牙CBCT。记录患者性别、初诊年龄、拔牙与否、安氏分类及追踪时间长短。对牙根吸收程度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发生根吸收超过1mm定义为具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结果上切牙的平均根吸收量为(0.45±0.49)mm,13.8%的上切牙及27.8%的患者发生了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2%的上切牙及6.5%的患者发生了严重根吸收,其中最大根吸收量为4.58mm。以牙根吸收量为因变量,患者性别、初诊年龄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未显示与牙根吸收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正畸治疗早期有临床意义的上切牙根吸收较为常见,但大多数较轻微。早期根吸收可能主要与患者的个体易感性有关。

  • 标签: CBCT 正畸牙移动 牙根吸收
  • 作者: 李雪滢 邹晓英 岳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吸收是一种特发性体硬组织破坏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临床表现多样,以往多以牙内吸收和牙根外吸收来表述,近年根据病变的临床或病理表现及特征进一步划分了类别。吸收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国内外有关吸收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报道多以病例报告为主。本文将从吸收的发生机制与分类角度对吸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牙吸收 根吸收 发病机制 破牙细胞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解剖使全口义齿和舌向集中(合)修复全口义齿槽嵴吸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一月在我院修复科室就诊的重度压槽嵴吸收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40人,分别采用解剖式合型和舌向集中式合型制作全口义齿,接着分3个月、6个月、12个月为一个测量周期,对患者填全口义齿的使用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在同样的咀嚼时间里,舌向集中合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比解剖式全口义齿高(P<0.05),在满意度方面,前者也优于后者。结论舌向集中合式全口义齿在槽嵴重度吸收列缺失患者的治疗方面效果更显著。

  • 标签: 全口义齿 舌向集中牙合 重度压槽嵴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种植修复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槽骨吸收程度及最终治疗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40例实施种植修复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将同期40例无慢性牙周炎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种植修复治疗,对比治疗后的种植成功率及槽骨吸收程度。结果:治疗组种植成功高于对照组,槽骨吸收情况高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种植修复治疗方法的应用,可提高最终的种植效果,能够促进槽骨的吸收情况,可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牙种植修复治疗 牙槽骨吸收
  • 简介:用种植体修复上颌前部的单个缺失具有挑战性。在种植体植入过程中,手术对软、硬组织造成的创伤会影响日后的美观效果。临床医生选用的手术技巧应是既不损害骨结合,又能避免影响美观的并发症,诸如临床冠增长或间乳头破坏等。本研究前瞻性地观察了在单个种植体术中,使用2种不同的翻瓣手术设计(即包括间乳头的可移动宽瓣和保护间乳头的窄瓣)的邻面槽嵴骨吸收情况。使用窄瓣术后邻面槽嵴骨吸收明显少于使用宽瓣者,这一差别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标签: 翻瓣 设计 单个牙种植体 牙槽嵴骨 吸收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再植牙牙根吸收及愈合过程,辅助临床治疗及预防再植牙牙根吸收。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再植,每只大鼠随机选取一侧脱位牙齿即刻再植,对侧同名则于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再植回槽窝。分别于术后1、3、7、14、21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摄x线片,应用IPP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周透影面积。标本脱钙后制作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牙根尖周透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干燥组表现尤其明显;组织学上表现为初期炎症反应较明显,随着炎症发展,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逐渐增多、增大,后期即刻组牙髓及牙周膜修复反应明显,干燥组槽骨修复反应强烈,牙根、牙周膜逐渐被类骨质样组织替代。结论:再植初期以炎症反应为主,后期主要表现为修复反应,即刻与延迟再植导致牙周膜细胞活性不同决定了再植牙根吸收的进展。

  • 标签: 牙再植 牙根吸收
  • 简介:摘要:在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治疗中,往往会对一些口腔疾病患者实施拔牙术治疗方式,但是,拔除牙齿后,机体功能形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一些改变,在变化重大的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生活品质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医院通常会在患者拔牙后90天左右,利用口腔种植的方式为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然而在此过程中,很多患者会出现槽骨吸收或是牙龈退缩情况,从而对后期的口腔种植形成制约,或是导致种植体难以保持长期稳定,本文以降低拔牙术引起槽骨吸收的研究进展为主题展开分析,希望可以对此做出一些贡献。

  • 标签: 拔牙术 降低引起牙槽骨吸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儿童外伤导致牙根吸收防治策略成功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术前多学科合作,团队成员讨论防治外伤导致牙根吸收防治策略的可行性,评估用药风险,提出应对措施。术中采用四手操作,增加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儿童牙外伤,牙根吸收,防治策略,用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和缺区骨吸收的关系。方法通过对义齿人工区组织面行藻酸盐衬垫,测量15例可摘局部义齿戴用5年后缺槽骨吸收的程度,比较骨吸收的程度和义齿设计的关系。结果可摘局部义齿戴用五年后,游离缺失的义齿,下颌的义齿缺区骨吸收的程度较重。结论应力是缺槽骨吸收的重要原因,可摘义齿设计时需要适度的应力刺激骨形成的增加,同时要利用原有软硬组织的条件如颌支托,上颚等分散应力,避免造成压迫性的骨吸收

  • 标签: 可摘局部义齿 缺牙区 骨吸收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12岁。主诉:不齐。二、临床检查1.面部:颜面不对称,下颌略右偏。直面型,上颌相对发育不足。见图1。2.口内检查情况:13、23、33未萌出,73滞留,重度拥挤,磨牙Ⅲ类关系,前牙对刃。见图1。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上前牙 埋伏牙 多发 颜面不对称
  • 简介:目的:对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试排牙时闭口式二次印模法,针对性的精细排牙以及良好的基托磨光面形态,观察修复效果。方法:选取52例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用托基底板做颌托基托,采用试排牙时闭口式二次印模法,人工排牙时注意中性区位置,基托磨光面形态呈凹面型,完成注塑全口义齿修复,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通过该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固位力明显增强,很少发生黏膜压痛,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对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试排牙时闭口式二次印模法,细致的个性排牙,以及良好的基托磨光面的形态,有助于提高全口义齿的固位功能、封闭功能和舒适性。

  • 标签: 义齿 全口 无牙颌 牙槽嵴 印模 排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槽嵴重度吸收列缺失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槽嵴重度吸收列缺失患者,以单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参照组采用传统全口义齿修复。记录并对比组间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在即刻戴上方面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大,即P>0.05。佩戴9个月后,实验组的全口义齿固位力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槽嵴重度吸收列缺失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牙齿的固位力和稳定性。

  • 标签: 生物功能性义齿 牙列缺失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连素干预对糖尿病大鼠槽骨吸收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6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黄连素组,每组20只。黄连素组和糖尿病组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分别给予黄连素(200 mg/kg)和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4周;正常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检测大鼠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反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槽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1、Smad4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黄连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9.88±1.23)mmol/L比(21.66±2.41)mmol/L]、Fins水平[(11.63±3.63)mIU/L比(21.64±5.58)mIU/L]和HOMA-IR(7.58±0.96比20.85±1.95)均降低,ISI(-5.10±0.16比-6.15±0.18)以及血清钙[(1.855±0.125)mmol/L比(1.317±0.104)mmol/L]、磷[(3.087±0.278)mmol/L比(2.526±0.226)mmol/L]、ALP[(130.681±18.963)U/L比(99.874±31.968)U/L]和骨钙素水平[(112.368±9.752)ng/ml比(78.645±10.973)ng/ml]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槽骨未见骨质吸收,糖尿病组大鼠槽骨可见骨质吸收,而黄连素组大鼠槽骨骨质吸收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糖尿病组相比,黄连素组大鼠槽骨组织中BMP-2、Smad1、Smad4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黄连素干预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其可能通过上调BMP-2/Smad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大鼠的槽骨吸收

  • 标签: 糖尿病 牙槽骨质丢失 大鼠 黄连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信号通路
  • 简介:牙周病的典型特征即严重的附着丧失、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最终导致功能丧失以及美学的缺陷。牙周病所导致的槽嵴严重吸收也成为种植治疗的难点,但随着种植体研究的深入以及种植术式的改进,针对不同槽嵴情况的种植义齿修复方法也逐步完善。本文将就牙周病导致的下颌槽嵴严重吸收情况下的种植外科处理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周病 牙槽嵴吸收 种植修复 骨增量 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埋伏阻生牙导致牙根外吸收的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埋伏阻生牙导致牙根外吸收患者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condylarresorption,ICR)患者在关节功能[合]板治疗结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后下颌骨及髁突位置的改变,为后期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2年收治的13例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正颌手术前接受关节功能[合]板治疗7.5±1.5个月。对患者正颌术前(T0)、正颌术后即刻(T1)、正颌术后至少12个月(T2)的咬合、头颅侧位片、MRI检查结果进行测量,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正颌术后髁突和下颌骨的位置变化。结果:正颌手术(T1)纠正了所有患者的骨性Ⅱ类错[合]畸形,建立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前伸运动及侧方斜导运动。正颌手术平均下颌骨前移量(YAxis-B,T1-T0)为(5.05±3.54)mm。与T1相比,T2时颞下颌关节间隙参数无显著改变。下颌骨位置参数中,仅Y轴到B点的距离(Y轴-B)在T2与T1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其改变量平均值为(-1.64±2.48)mm,其余参数均无显著差异。13例患者中,11例患者Y轴-B改变值〈2mm(84.6%),仅2例患者出现〉2mm的后退(15.4%)。结论:关节功能[合]板治疗可增加ICR患者正颌手术的稳定性,可能是关节功能[合]板保守治疗能够稳定ICR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

  • 标签: 板治疗 特发性髁突吸收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正颌手术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性Ⅱ错合拔牙病例上颌切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方丝弓固定矫治器完成的病例,组别骨性Ⅱ类拔牙组16(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16.23±3.56;骨性I类拔牙组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15.05±3.47),两组资料矫治前在性别、年龄、拥挤度、等指标上具有可比性,通过矫治前后的模型及全口曲面体层片测量计算2组矫治后上切牙牙根吸收量,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1)骨性I类拔牙组和骨性Ⅱ类拔牙组矫治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2)骨性I类拔牙组与Ⅱ类拔牙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性II类拔牙患者上前牙拔牙代偿治疗后,根吸收风险增加。

  • 标签: 骨性Ⅱ牙合 上颌切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列缺损并颌畸形患者联合应用口腔正畸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列缺损并颌畸形患者(n=54),均为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期间就诊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对应修复治疗和口腔正畸+修复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牙齿功能高于对照组,骨吸收量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为列缺损并颌畸形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在改善牙齿功能、减少骨吸收、优化预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牙列缺损 牙颌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在不同时间抑制兔槽骨吸收的作用。方法大耳白兔20只建立牙周炎模型,随机分成五组,每组4只。各组分别于用药后二周和四周通过骨灰度测量、组织形态学等方法进行药效评价。结果胶原+0.5mg/mlALN组、胶原+1mg/mlALN组及胶原+2mg/mlALN组中骨吸收抑制比单纯胶原组和空白对照组中的明显,且胶原+1mg/mlALN组和胶原+2mg/mlALN组中的骨吸收抑制又比胶原+0.5mg/mlALN组抑制明显。结论阿仑膦酸钠能够在抑制兔槽骨吸收降低失风险中发挥作用。

  • 标签: 牙槽骨吸收 阿仑膦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