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从搅拌站生产出来的混凝土,要经过一段间歇时间(运输时间、等候时间、浇筑时间)后,才能浇筑到工程结构部位。浇筑对象的不同,间歇时间也不同。如果是浇筑墙体,间歇时间可能会达到和5h,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也会受间歇时间的影响。在经过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试验,研究间歇时间混凝土工作性及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后得出了结论在使用聚羧酸外加剂时,为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外加剂的二次加入量随着间歇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外加剂的二次加入量随之增大;5h以内的成形时间,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无明显下降;并在混凝土加水调整前,各时间段成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没有加水调整后明显,加水后,抗压强度明显加强。

  • 标签: 混凝土间歇时间 和易性 抗压强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菌间歇导尿时机的掌控。方法将45例病人随机分成均数3组,一组放置导尿管7天,一组14天,一组21天,时空内不换导尿管,每周查一次中段尿有无感染,确定每组感染率与滴漏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尿路感染比较21天组,高于14天组,14天组高于7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漏性尿失禁发生率亦同。结论留置性导尿时间越长,尿路感染机会愈高。

  • 标签: 留置导尿 间歇导尿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1目的通过检测间歇低氧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凋亡率、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探讨不同间歇低氧暴露时间对HUVECs损伤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HUVECs间歇低氧刺激(1%0,5min;21%0,10min)及常氧(对照组)处理。在不同的间歇低氧暴露时间点应用膜联蛋白(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自介素(IL)-6和IL-8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上清液中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间歇低氧处理12、16、20和24h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间歇低氧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4、8、12、16h各时间点逐渐升高,并于16h达到高峰[(251.40±49.45)ng/L]。间歇低氧处理8、12、16、20和24h的细胞上清液内的IL-8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于20h和16h达到峰值[IL-8:(737.70±31.08)ng/L;MDA:(2.55±0.04)/μmol/L]。结论:间歇低氧刺激可导致HUVECs凋亡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在间歇低氧刺激一定时间后达到高峰。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间歇低氧 暴露时间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作为常用的施工材料,其耐久性及承载力相对较高,能够充分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混凝土是由水泥及砂石、水等材料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材料,水泥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成分之一,能够在形成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促进混合料的凝固成型。因此,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对施工作业的影响较大,文章就围绕此方面展开探讨与分析,以期提高混凝土施工效率及质量。

  • 标签: 水泥混凝土 凝结时间 施工影响
  • 简介:目的总结1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确定间歇性导尿时间点的做法与体会。方法患者进行间歇导尿前,在饮水计划的前提下统计每小时尿量,根据尿量统计的结果分析尿液集中产生的时间,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间歇导尿的时间点。结果92%的患者从开始间歇导尿起1周内掌握了间歇导尿的时间点,所有纳入者在2周内基本掌握了间歇导尿的时间点。结论间歇导尿前进行饮水计划联合记录每小时尿量能帮助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准确地掌握间歇导尿的时间点。

  • 标签: 间歇导尿 饮水计划 尿量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期不同恢复方式[积极性恢复(AR)vs.消极性恢复(PR)]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名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最大有氧功率(MAP)。受试者以120%MAP强度分别进行短间歇HIT(运动15s,间歇15s和30s)和长间歇HIT(运动15s,间歇60s),直至力竭,间歇期分别进行PR(即在功率自行车上休息)和AR(以50%MAP继续蹬车)。测定受试者力竭时间(ET)、摄氧量(VO2)、心率(HR)和能量代谢率(EMR),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定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1)15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摄氧量(VO2mean)、EMR以及脱氧血红蛋白平均增加速率(△HHbrate)、氧合血红蛋白平均降低速率(△HbO2rate)和组织氧合指数平均降低速率(△TSIrate)在PR低于AR(P〈0.05)。2)30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心率(HRmean)、EMR以及△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PR低于AR(P〈0.05)。3)60s长间歇HIT时:ET、VO2mean、HRmean和EMR在AR高于PR(P〈0.05),△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AR低于PR(P〈0.05)。结论:不同恢复手段对HIT训练效果的影响与间歇时间有关。对于短间歇HIT(间歇15-30s),间歇期进行PR的训练效果优于AR,其机制与PR时耗氧量较少、能量消耗较低、Hb脱氧合速率减慢有关;然而,长间歇HIT(间歇时间60s)时,间歇期采用AR的效果更佳,其原因在于AR时有氧功率输出增加以及Hb快速再氧合所致。

  • 标签: 高强度间歇训练 恢复方式 能量代谢 肌氧含量 近红外光谱技术
  • 简介:摘 要:通过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相关文献研究分析,论述当前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及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因素,并对混凝土的反常凝结行为进行了分析讨论。归纳表明,混凝土凝结时间主要 分成 初凝和终凝。 混凝土凝结时间主要受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水泥细度、集料级配、掺合料类别及掺量、外加剂、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灰比、混凝土养护温度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

  • 标签: 混凝土 凝结时间 影响因素 反常凝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治疗时间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35例。试验1组IPC治疗时间为30 min/次,2次/d;试验2组IPC治疗时间为40 min/次,2次/d;试验3组IPC治疗时间为1 h/次,2次/d。治疗2周后观察3组患者DVT、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3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组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为22.9%(8/35),明显高于试验1组的2.9%(1/35)和试验2组的5.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248、4.200,P<0.05)。治疗2周后,试验1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为(5.32 ± 1.82)g/L、(0.71 ± 0.38)mg/L,试验2组为(4.15 ± 1.82)g/L、(0.39 ± 0.13)mg/L,试验3组为(3.75 ± 1.46)g/L、(0.33 ± 0.14)mg/L,试验2组、试验3组Fbg、D-D明显低于试验1组(t值为2.131~3.977,P<0.05),但试验2组和试验3组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 min/次、2次/d的IPC治疗时间可以明显改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且不增加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压治疗 危重症患者 呼吸科 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治疗时间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35例。试验1组IPC治疗时间为30 min/次,2次/d;试验2组IPC治疗时间为40 min/次,2次/d;试验3组IPC治疗时间为1 h/次,2次/d。治疗2周后观察3组患者DVT、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3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组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为22.9%(8/35),明显高于试验1组的2.9%(1/35)和试验2组的5.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248、4.200,P<0.05)。治疗2周后,试验1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为(5.32 ± 1.82)g/L、(0.71 ± 0.38)mg/L,试验2组为(4.15 ± 1.82)g/L、(0.39 ± 0.13)mg/L,试验3组为(3.75 ± 1.46)g/L、(0.33 ± 0.14)mg/L,试验2组、试验3组Fbg、D-D明显低于试验1组(t值为2.131~3.977,P<0.05),但试验2组和试验3组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 min/次、2次/d的IPC治疗时间可以明显改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且不增加下肢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压治疗 危重症患者 呼吸科 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间歇充气加压泵最佳治疗时间对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呼吸科危重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样本,依据实验要求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三组,1组实施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时间为30分钟,2组为40分钟,3组为60分钟,均每天2次,整理记录不同治疗后各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借助统计学系统完成分析对比,观察结果差异表现。结果:三组患者实施不同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获得相关数据指标有明显差异,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指标均优于1组、3组,P值均<0.05,1组组织损伤发生率优于2组、3组,P值<0.05;1组、3组间深静脉血栓数据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间歇充气加压泵最佳治疗时间为40min,每天2次,对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参考。

  • 标签: 间歇充气加压泵最佳治疗时间 呼吸科危重症 深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连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2
  • 机构:370305198706284016
  • 简介:摘要:混凝土快速拆模时间对项目进度质量影响重大。本论文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各因素对拆模时间的影响,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找出最佳快速拆模时间。评估结果表明采取优化措施后快速拆模混凝土表面质量和强度恢复情况良好,可明显缩短周期提高效率,为混凝土快速拆模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混凝土 快速拆模 拆模时间
  • 简介:摘要: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使用不同类型的外加剂会使混凝土凝结时间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使二次振捣的最佳开展时间产生偏移。选取两种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外加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标准型与缓凝型),分析其对混凝土二次振捣最佳开展时间选取的影响,找出混凝土二次振捣的最佳开展时间的规律。

  • 标签: 高性能减水剂 标准型 缓凝型 二次振捣 最佳进行时间。
  • 简介:行为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提出的一种干预人类行为的理论。行为强化程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连续强化,二是间歇强化。在实际应用中。间歇强化程序比连续强化程序更普遍,而且更有效、更经济,应用范围更广。它是干预和矫正人类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用于建立一个新的良好行为,而且还可以用于减少并消除一个不良行为。本文着重分析、讨论了间歇强化的七种具体应用程序,并强调了在应用中常犯的错误及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标签: 行为强化 程序 运用
  • 简介:摘要:为解决设计强度C60、SK-2型轨枕用混凝土在入模后,因养护窑池内养护温度、时间影响导致脱模强度增长缓慢,以致延长脱模时间降低施工效率。本课题通过进行养护窑池内各个温度、时间的养护条件下对脱模强度影响的研究,最终确定轨枕混凝土脱模强度最优的养护窑池内的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提高轨枕生产效率,保障混凝土实体质量,对推进轨枕混凝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C60混凝土 脱模强度 SK-2型轨枕
  • 简介:摘要:为提升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模块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效率,本文通过对于滇中新区小哨片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一期)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项目,以在总承包建设工程各行施工的基础上,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廊管施工,并且为之后的工作推进作出准备。

  • 标签: 现浇混凝土 综合管廊 模块施工 时间减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