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在产后出现乳汁淤积的主要原因及相关的护理手段。方法选取在我院生产住院并出现产后乳汁淤积的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7年9月—2018年3月。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n=60)则采用乳房按摩、中药熏蒸以及联合短波理疗的方式进行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房肿胀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从护理效果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在接受护理前乳房肿胀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肿胀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效果更佳。从治疗有效率来看,护理治疗之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不断加强和重视产妇的身心健康,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避免和缓解产后乳汁淤积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力求进一步提升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软胶囊(UDCA)治疗合并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2例出现胆汁淤积的患者分为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两组,在内科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以UDCA治疗胆汁淤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前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天后,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组的胆汁淤积患者ALT、AST、TBIL、DBIL、GGT治疗前后改善明显(P﹤0.01),TBA(P﹤0.05);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组的胆汁淤积患者仅ALT、AST治疗前后有所改善(P﹤0.05)。结论UDCA治疗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胆汁淤积症效果良好;对于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胆汁淤积效果不佳。
简介:摘要初产妇产后乳房硬结、乳汁淤积常常影响产妇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并给母乳喂养造成困难。本文通过选取61例乳房硬结、乳汁淤积的初产妇,通过普林格尔治疗仪加手法按摩和手法挤奶,再配合产后饮食指导、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等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婴儿胆汁淤积症是指由于肝细胞产生的胆汁异常或通过肝内或肝外胆管的胆汁流动障碍引起物质在肝脏、血液和肝外组织积累而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肝胆功能障碍性疾病。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一般会增高。本文就不同原因导致的婴儿胆汁淤积症中GGT的改变及其对于鉴别诊断意义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婴儿胆汁淤积症是指由于肝细胞产生的胆汁异常或通过肝内或肝外胆管的胆汁流动障碍引起物质在肝脏、血液和肝外组织积累而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肝胆功能障碍性疾病。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一般会增高。本文就不同原因导致的婴儿胆汁淤积症中GGT的改变及其对于鉴别诊断意义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胆汁分泌是肝脏的重要功能,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发生障碍,形成胆汁淤积。引起胆汁淤积的疾病很多,它涉及参与胆汁排泄的微器到小胆管一胆管胆汁的分泌,以及流人十二指肠有障碍的疾病与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黄疸、瘙痒、尿色深、粪色变浅和黄斑瘤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血清ALT和AST升高提示有肝细胞损伤,慢性胆汁淤积常有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胆汁淤积严重而持续,则最终将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慢性胆汁淤积可发生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钙吸收障碍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原发疾病的治疗是治疗胆汁淤积的根本,改善胆汁淤积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对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