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以普通型多见,肉瘤样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国内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31岁女性腹腔的肉瘤样变异型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镜下观察见梭形细胞区呈编织状排列,梭形肿瘤细胞核呈泡状、具明显嗜酸性核仁,另见核形态多样的标志性细胞(hallmark cell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CD30弥漫强阳性,可见核旁高尔基体点状阳性,ALK(5A4)、ALK(D5F3)均呈核质强阳性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ALK基因断裂阳性,T细胞克隆性评估检测到单克隆重排。肉瘤样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极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综合判断。
简介:31岁男性患者,全身反复出现红斑、结节伴肢端麻木感8年。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直径1~5cm淡红至紫红色斑片和结节。双侧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直径<1cm的淋巴结。双手尺侧及双足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四肢肌电图检查示:获得性多灶性感觉运动神经病。PET-CT提示淋巴瘤。右肘尺神经组织病理示:弥漫增生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CD3、CD5、TIA-1均阳性,Ki-67约40%~70%阳性。TCR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左小腿皮肤结节组织病理:表皮和真皮浅层、皮肤附属器及部分血管周围较多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示:CD3、CD5、GrB、TIA-1均阳性,Ki-67约40%阳性。诊断为:(1)非霍奇金淋巴瘤IVB期;(2)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3)神经淋巴瘤病。治疗:先后采取吉西他滨+培门冬酶、DICE、CHOP、EPOCH+来那度胺、BECOP+西达苯胺等化疗方案,目前口服西达苯胺治疗,原皮损逐渐消退,但双小腿仍有新发结节,总体病程缓慢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原发性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原发性淋巴瘤样肉芽肿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运用SP法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回顾性分析其资料。结果临床症状全身无力、体重减轻、发热;经胸腔镜肺活检结果显示,异形性大细胞和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血管坏死和受累;免疫表型CD30+、CD45+、EBV+、CD20++、ALK、CD68+、CD56以及CD15等均一。结论肺原发性淋巴瘤样肉芽肿是比较罕见的一种B细胞性淋巴瘤,其发病与感染EBV有关,临床诊断难度大,应该注意与结节病、结核病以及Wegener肉芽肿等相鉴别,并将临床表现、形态学、影像学以及免疫表型等作为基本依据进行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与淋巴瘤临床分别采用PCR、FISH技术诊断、鉴别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1-2017.9期间收治的5例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8例原发性子宫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分别以FISH检查、PCR-IgH重排检测诊断情况。结果DLBCL者均发生IgH基因重排,同时间期FISH检测IgH、bcl-6基因断裂,bcl-2、myc基因未断裂;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PCR—IgH检测,2例出现单克隆重排;间期FISH检测无IgH、bcl-2、myc、bcl-6基因断裂,1例myc基因多拷贝现象。结论FISH检测能帮助临床鉴别、诊断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淋巴瘤疾病,可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人类疱疹(EB)病毒阴性的不典型淋巴瘤样肉芽肿一例。患者 女,34岁,首次因憋喘、胸闷就诊外院,5年内病情反复并不断进展,辗转多家医院诊治未明确诊断后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就诊,胸部CT示双肺弥漫分布结节状及片状密度增高影,伴多发空洞。颅脑MRI检查示颅内多发异常强化灶。肺穿刺病理活检确诊为淋巴瘤样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