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钢结构的施工速度快,并且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可靠,使其在房建与厂房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钢结构在施工作业中,需喷涂防火涂料以形成对钢结构的防火保护,以此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火极限,尽可能降低火灾事故的损失。因此,本文借助工程实例,针对防火涂料涂膜厚度检测合格率不足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涂料搅拌不均、喷涂间隔时间控制不严、喷涂设备参数选用不当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三个因素提出改进搅拌工艺,加强喷涂时间管控,以及确定最佳的喷涂设备参数组合,以解决三个要因引起的合格率不足问题。并通过现场验证,全部满足规范要求。
简介:【摘要】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对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十分广泛。因为钢筋混凝土取材容易、耐久性抗震性好、可塑性、耐火性能好优点,非常适合于现在使用,但由于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质量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同时受到CO2碳化和CL-的影响,为了减少外界的影响,需要对钢筋设置合理的厚度的保护层,因此也就需要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严格的计算和精确的检测。本文主要分析了钢筋保护层厚度作用和影响检测精度的相关因素,希望增加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和提高工程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血流灌注(CBP)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连续就诊的IMH患者60例60只眼(IMH组)以及健康志愿者60名6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IMH组60只眼中,裂孔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8、15、29只眼。两组受检者年龄、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7、0.157、0.542,P>0.05)。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受检眼黄斑区不同区域平均脉络膜厚度(AMCT)和CB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的分区方法将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在内环区和外环区分别有2条放射线将其各自分为4个区,包括内环上方(IS)、内环下方(II)、内环鼻侧(IN)、内环颞侧(IT)、外环上方(OS)、外环下方(OI)、外环鼻侧(ON)、外环颞侧(OT);共计9个区域。观察不同区域AMCT、CBP分布特点。AMCT与CB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MCT、CBP与IMH分期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受检眼比较,IMH组患眼黄斑各区域AMCT均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4.641、2.888、3.390、3.575、4.870、4.077、4.946、4.578,P<0.05)。IMH组患眼OS、OT区域CB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4、4.51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T区域AMCT与CBP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AMCT与IMH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5、0.374、0.289、0.379、0.441、0.392、0.303、0.341、0.292,P<0.05)。IN、OI、OT区域CBP与IMH分期无明显相关性(r=-0.138、-0.016、-0.221,P>0.05);其余区域CBP与IMH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r=-0.560、-0.390、-0.819、-0.692、-0.329、-0.587,P<0.05)。结论与正常者比较,IMH患眼黄斑区各区域脉络膜厚度显著变薄;局部区域存在脉络膜低灌注。其局部区域AMCT与CBP呈显著正相关;IMH分期越高,各区域AMCT有增厚趋势,多数区域CBP有减少现象。
简介:摘要 目的:制备具有驱蚊止痒作用的薄荷脑涂膜剂,对其处方进行筛选并测定其体外挥发和透皮性能。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薄荷脑涂膜剂处方进行考察,通过失重法测定其挥发速率,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其透皮吸收性能。 结果:经综合加权法确定了适宜的处方:薄荷脑1.0 g、PVA-124 2.4 g、PVA-1788 0.6 g、甘油2.0 mL、乙醇10.0 mL。该处方制备的涂膜剂平均挥发速率0.138 mg/min,透皮4小时累计经皮渗透率为53.93%。 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薄荷脑涂膜剂,该制剂成膜时间短、韧性适宜、均匀度较好,可持续挥发释放药物,并且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分布情况并界定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的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CD)以及正常人研究队列中正常者230人446眼进行脉络膜厚度分布分析,并选取其中屈光度、年龄及性别与PCD组匹配者199人382眼进行似然比分析。纳入PCD患者274例314眼作为PCD组,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133例149眼、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81例95眼、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70眼进行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界值研究。所有受试者接受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扩瞳眼底检查和彩色眼底照相;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采集黄斑区9 mm×9 mm范围B扫描图像,用仪器自带TABS软件获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预研究分区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值;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SFCT与年龄和屈光度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FCT的影响因素;采用似然比检验界定校正年龄及屈光度后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结果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眼SFCT与年龄呈负相关(r=-0.34,P<0.001),男性及女性正常人SFCT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43,P<0.001;r=-0.38,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近视度数与SFCT呈弱正相关(rs=0.19,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屈光度是正常人SFCT的影响因素(均P<0.001)。20~39岁组、40~59岁组、60~79岁组、≥80岁组正常人肥厚型脉络膜的临界诊断值分别为320~330、330~340、250~275、200~225 μm。正常人20~39岁、40~59岁和≥60岁组中肥厚型脉络膜的占比分别为14.71%(10/68)、24.48%(47/192)和28.89%(55/1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46;LR=6.579,P=0.037),其中≥60岁组占比明显高于20~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14;LR=6.479,P=0.011)。结论正常人不同年龄中肥厚型脉络膜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和屈光度是SFCT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青少年不同类型非病理性高度近视(HM)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因近视就诊于聊城爱尔眼科医院的青少年101名179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等效球镜度(SE)和角膜曲率,将受检者分为轻度近视或正视眼组(对照组)、HM组、隐匿性HM (OHM)组、超HM (SHM)组,分别为30名52只眼、26名47只眼、24名42只眼、21名38只眼。受检者均行医学验光、眼压、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测量。屈光度数以SE表示。采用频域OCT加强深部成像技术测量受检眼黄斑区中心凹以及距中心凹1、3 mm范围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共计9个区域的脉络膜厚度。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t检验。AL、角膜曲率、眼压与黄斑各区域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HM组、OHM组、SHM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以及距中心凹1、3 mm范围内各区域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646、36.715、27.660、35.301、24.346、38.093、36.275、33.584,36.050,P<0.05 )。组间两两比较,HM组、OHM组、SHM组中心凹及距中心凹1、3 mm范围内各区域脉络膜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组与SHM组、OHM组与SHM组,各区域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组与OHM组,各区域脉络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与各区域脉络膜厚度呈负相关(P<0.05);SE与各区域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角膜曲率、眼压与各区域脉络膜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SHM脉络膜厚度明显低于OHM、HM;OHM者SE较低,但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AL、SE是影响脉络膜厚度的相关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颞上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颞上BRVO-ME患者30例30只眼(BRVO-ME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14名28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部成像技术测量受检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组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内环区和外环区分别划分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并分别记作S3、I3、N3、T3和S6、I6、N6、T6,共计9个区。观察两组受检眼不同区域脉络膜厚度的分布特点。两组间黄斑不同分区脉络膜厚度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照组、BRVO-ME组受检眼中心区、S3、T3、I3、N3、S6、T6、I6、N6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14.11±56.04)、(207.89±57.92)、(214.07±54.82)、(207.14±61.54)、(180.18±53.53)、(204.25±59.60)、(193.93±51.50)、(190.54±51.21)、(139.82±39.84)μm和(258.00±71.14)、(256.43±68.70)、(252.07±72.97)、(244.37±68.49)、(243.10±70.93)、(247.20± 68.36)、(221.00±61.28)、(223.77±58.64)、(183.20±60.15)μm。两组受检眼脉络膜厚度均以中心区最厚,至鼻侧、颞侧逐渐变薄;鼻侧脉络膜厚度较其他分区变薄更明显,以N6区最薄。与对照组比较,BRVO-ME组患眼中心区、S3、T3、I3、N3、S6、I6、N6脉络膜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9、-2.229、-2.172、-3.250、-2.543、-2.292、-3.214,P<0.05);T6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4,P=0.075)。结论BRVO-ME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