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俄两国在太平洋、北冰洋等海域存在诸多共同的海洋安全目标和利益,双方的海洋安全合作不仅可以在理论层面丰富发展国家间海洋安全合作的内涵,也可在现实层面改善两国的海洋安全环境,维护两国海洋安全权益,同时为全球海洋安全治理做出贡献。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俄关系的相向而行给双方海洋安全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外交环境。中俄两国多层级、多领域的合作机制,为两国海洋安全合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沟通平台。北极地区作为新疆域为中俄海洋安全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向东看”发展政策也在不断拓展双方共同的海洋安全利益。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海洋安全合作也面临着“互信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海上防卫方向不完全重合、世界海洋安全环境的复杂与敏感”等问题。在此情况下,通过加强中俄海洋经济的合作、积极构建海洋安全利益共同体以及合理规划中俄海洋安全合作的重点方向和拓展空间,可有效应对双方海洋安全合作面临的挑战。同时,推动多边海洋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为新时代中俄海洋安全合作的深化保驾护航,也有利于促进全球海洋安全的制度化建设。
简介:全球化依赖于海上运输的自由往来。国际航运是全球贸易在未来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亚太地区尤其如此。由于以海运为基础的全球化在面对风险时具有脆弱性,它为我们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国际航运需要以稳定和安全作为保障,美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亚太地区大国各自推出了维护地区海域安全的相关战略。本文主要探讨亚太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共同关切以及东盟在促进海洋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各国所拥有的共同关切主要源于缺乏海洋安全和治理所导致的来自海洋以及海上的挑战和威胁,如南海及马六甲海域存在的问题。为了维护良好的海洋秩序,东盟成员国应与中国建立海洋伙伴关系。东盟与中国以及亚太其他主要大国间的包容性和全面性合作,对于保障经济发展与繁荣以及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探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关系,分析合作模式、竞争动态及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案例研究,揭示国际合作如何促进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展,同时探讨竞争如何推动创新和效率提升。
简介:“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之后,中国在南海面临的安全形势相比之前发生了极大转变,如美国、越南等国家均因该案而对其原有立场进行了调整。同时,随着近年来中国远洋活动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海洋发展利益已经突破领海、专属经济区等近海区域,不断向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等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领域延伸,例如积极参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执行协定》谈判与国际海底区域勘探活动等,因而海洋安全利益的范围亦相应随之拓展。在全球现代海洋安全问题的范畴之内,“新安全观”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对中国当前海洋安全形势下的需求具有极强针对性。而在海洋法规则中,海洋保护区制度无论在特征、目标还是功能方面,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该制度适用与否的问题,对中国维护海洋安全利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全球海洋划分为多块不同性质的海域,导致该项制度在不同位置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同样有所区别,所以即便决定选择适用时,亦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应当始终坚持在不同时空维度下的灵活运用。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对船舶海洋工程中的海洋结构安全评估与设计标准进行浅析。首先介绍了海洋结构的定义与分类,涵盖了固定式、浮式和悬浮式海洋结构的各类工程。随后,对海洋结构的安全评估目标与方法进行了概述,包括结构可靠性分析、统计与随机模拟以及目标可靠性设计的方法与技术。进一步讨论了海洋结构安全评估所面临的挑战与需求,如海洋环境的复杂性、荷载与响应的不确定性等。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更好地理解船舶海洋工程中海洋结构安全评估与设计标准的相关内容,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简介:摘要通常安全监督的实施都是在钻井现场完成,对钻井现场中的安全监督者的表现予以检查,并对钻井队伍在现场中的卫生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基础管理等工作予以检查,进而以此考核钻井现场之中的安全监督者的管理能力和责任落实度。通常在诸多考核项目中,要对一些不符现象或者问题进行重点考核,例如对管理制度无实际落实对大型作业或者施工无严格监控对关键施工部位的装置不合理等。在考核和管理之中,要将环保、钻井安全和现场监督、安全利益等因素联系起来,这样方可使安全监督者在现场监督中的责任意识得到增强的同时,还能使安全监督者在工作中的管理热情得以增加,进而使钻井现场的工作可以实现安全操作和管理。在本文之中,主要是针对了海洋石油钻井作业风险管理与安全评价,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的人员提供出一定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