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利用互联网、GIS技术、数据库等技术手段,从拟用海范围审核、用海项目审批、海域使用金管理、项目填海区竣工测绘、用海项目动态监测等环节进行全流程项目信息化录入管理出发,改善涉海数据生产运行流程, 实现了对海域使用的高效管理,为海域使用监视监测工作提供数据和平台稳定运行的保障。
简介:摘要: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行业的排头兵,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方案、工程投资造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受到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和作业方式的影响,海域工程勘察与陆域工程勘察在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方面既有着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简介:摘要:本文以渤海海域某项目拟建的悬链线式单点系泊系统(CALM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三维势流理论求得油轮的水动力参数,通过采用时域耦合分析方法,对该系统在油轮满载、压载及浮筒自存等条件下的运动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系泊缆及系船缆内力。结果表明,系泊缆及系船缆强度满足规范要求。本文通过对冰载荷这工况的分析,探索了在给定渤海海域条件下,采用CALM系泊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对各工况下系泊缆及系船缆的荷载变化趋势分析,得出油轮就位方位对系泊缆内力影响规律,对CALM型系泊系统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与国家综合实力的进步,国家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突破度越来越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很多工程都可以跨海跨山,其中有很多大型桥梁工程建设都需要在海域进行,海域环境复杂多样,在规模庞大的海底系统中,其地层单元、土地类型、地下水的腐蚀性以及土壤质量环境指标等等因素都会对建筑桩基产生影响,为减弱相关因子的影响,最好对海域回填地基灌注桩孔进行必要防护,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分析海域回填地基灌注桩桩孔防护的相关关键技术。
简介:摘要:海上风电正在逐步向深远海发展,相较于近海区域海上风电,深远海区域的海上风电开发面临着海况更加复杂多变,环境条件更加恶化的问题,这对海上风电基础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吸力桶式导管架基础在深海海域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使用吸力筒基础的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为更有针对性地对某海域岛礁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某海域某岛礁不同专业官兵的心理健康和睡眠情况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研究分析,首次对不同专业的岛礁官兵分组进行心理健康和睡眠情况评估。结果调查官兵中,共106名心理亚健康,占总调查人数的23.77%,其中各专业心理亚健康的官兵分别为:地面组42人(29.37%),航空组41人(20.92%),观察组18人(30.51%)和电子组5人(10.4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地面组、航空组、观察组和电子组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均分分别是1.35、1.25、1.36和1.20分。SCL-90总分分别为121.10、112.73、122.02和108.17分。4组官兵 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睡眠及饮食等各因子及总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其他因素后两两比较,航空组优于地面组。地面组、航空组、观察组和电子组的PSQI平均分数分别为9.1、7.5、8.5和5.5分。4组官兵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得分、睡眠效率得分、催眠药物得分、日间功能得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某海域岛礁部队中地面专业和观察专业的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状况较差;上礁时间影响心理健康和睡眠,应更科学地制定定期轮训方法。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交通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桥梁在交通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也发展迅速。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拉近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距离,使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由于桥梁自重较大,荷载作用复杂,桥梁设计和施工中的许多因素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桥梁在具体使用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妥善处理。近年来,桥梁监测新技术的研究日益深入。作为经济社会中的特大型桥梁,如果在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人民生命财产将遭受巨大损失,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重大风险的防范,相关部门对现场数据的获取,突发事件的处理,解决方案的有效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桥梁的安全使用中,桥梁监测起着“体检医生”的作用,要定期对桥梁基础的沉降、挠度、空间位移等各项控制指标进行监测。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可以促进桥梁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检测数据的实时性,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加强桥梁的变形监测为其安全使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就监测技术和方法而言,监测传输速率、变形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等自动化监测技术有待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变形监测技术在桥梁监测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为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应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全方位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及有效性,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是以制度、行为、理念、措施等内容为切入点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管理,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改进,实现质量管控,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关键,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精准性,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1]。将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落实到环境监测中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可有效避免环境监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通过对各个环节流程数据信息的核对,可确保收集与记录的环境监测数据精准有效,为后续的数据信息整理、利用、分析与挖掘奠定基础,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简介: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避免废气造成的影响,必须要提高废气监测的重视程度,加强监测。如果监测点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设,就会导致搜集的各种数据信息不够准确,从而影响监测的质量,对废气的治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应当采用合理的技术来对各个监测点进行合理的布设。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在监测点的布设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条件的影响,很大程度的增加布设工作的难度,如果不能合理的布设监测点,就会对治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布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布设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工作开展的具体流程,保证布设更加的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