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对2000~2004年河口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了该口岸艾滋病流行规律及传播特点,为今后的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做血清快速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做初筛复核试验;阳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WB)做确认试验。结果河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4年的时间中共对5225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共检出HIV感染者52例,阳性检出率为0.99%,在52例HIV感染者中,男性34人,女性18人,男女性别之比为1、79:1。15~30岁之间为该地区HIV感染的高发年龄段。越南籍感染者占检出总数的2.27%,中国籍感染者占总数的0.75%。以静脉吸毒人员感染率最高,为9.34%,职业以洗浴按摩为首位,占2、15%,其次为从事边境运输的驾驶人员,占2.04%。传播途径以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为主。结论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主要为静脉吸毒者)是该地区HIV传播的主要感染途径,必须加大对高危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简介:目的掌握中越河口口岸人境发热人员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2011年采集入境发热人员咽拭子,用RT—PCR和PCR方法检测8种呼吸道病毒,将阳性样本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利用MEGA4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采集中国籍和越南籍入境发热人员咽拭子样本66份,检出3型副流感病毒1份,人腺病毒3份,其中2份为基因2型,1份为基因7型;中国籍入境发热人员阳性检出率为10.53%,越南籍入境发热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26%。结论初步明确了河口口岸入境发热人员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中越河口口岸入境人员呼吸道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简介:边境口岸物流与港口物流比较,由于交通条件及区位优势相对较差,发展滞后。在借鉴港口物流及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考虑边境口岸物流与之相比的共性及特殊性,提出了六种边境口岸物流发展模式,并对影响每种边境口岸物流模式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解。在模式因素分解的基础上,制定了边境口岸物流模式选择的原则、流程、方法,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选择方案。最后,以滇越边境口岸——河口为例,在对该边境口岸物流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定性评分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边境口岸物流各因素的模糊评价结果,最终得出河口边境口岸物流发展模式为:基于边境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的综合型物流模式。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2000~2002年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了解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对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艾滋病病毒(HIV)的血清学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15148人次,检出HBsAg阳性1291例,感染率8.52%;梅毒感染41例,感染率0.27%;未检出HIV感染者.各类人员之间HB-sAg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于其它4个年龄组;各年度比较,HBsAg阳性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各类人群中,交通员工、从业人员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3类人群间相比,归国人员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公务、商人员和出国劳务人员;不同性别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性;20岁以下年龄组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4个年龄组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2000~2002年,梅毒感染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结论]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高,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应在该人群中积极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其感染率.应将归国人员作为梅毒监测的重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