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儿科临床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情况。方法:筛选出本院儿科在2018/1-2020/1期间接收的36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法了解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结果:在近两年来,本院小儿抗菌药物使用率是79.69%,最常见的前四种抗菌药物是: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很多致病菌对常见抗菌药具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例如:小儿肠道感染一般是由福氏志贺氏菌感染引起的,对第III代头孢菌素存在较强的耐药性。结论:现今,儿科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谨慎的,加强小儿抗菌药物的规范及合理应用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严格控制与管理。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而我国部分地区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同时由于公路是线状结构物,路基双层隧道弃方量较大,山体挖方量较大,为达到环保、节约土地等目的需要大量采用高填方路基技术。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应该对路基沉降问题以及控制技术等加以重视。对此,本文分析了高填方路基施工中施工要点以及技术管理等问题,开展施工活动时应该科学选择试验路段、认真研究施工方法以及注重顶层处理。同时介绍了几种沉降量测量方法,比如,三点法、曲线拟合法、Asaoka法、遗传法以及灰色系统法等。并以灰色系统法为例,深入介绍了该方法,同时获得预测模型,可以用于高填方路基沉降量预测工作中。最后,介绍了几种沉降控制施工技术的应用,例如强夯加固技术。在应用该技术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充分控制锤形、锤径等参数,科学选择填筑方法,将含水量控制在7%—8%范围内,并且需要对有效控制施工工序、施工检测工作等才能够有效保证地质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加强抗菌类西药的合理应用措施,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采取抗菌类西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实施抗菌类西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对比临床医生用药知识评分以及西药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医生在对症用药、抗菌药物用量用法、药物配伍、不良反应等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医生用药知识评分对比差异较大则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抗菌类西药用药合理性高于对照组,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率等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患者的抗菌类西药的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性相比对照组有极大改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抗菌类西药具有抗菌的效果,采取加强抗菌类药物合理应用措施后,能够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率,降低用药不良反应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机制分析及根据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进展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1日到2020年5月1日,消化内科收治的150例检测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对其Hp分离培养出的42株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75人和研究组75人,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用药,研究组的患者则根据药敏调整用药,分析两种方案的根除率。结果:在耐药率上,研究组的患者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血液标本检出细菌的临床特征以及耐药性,以期为血液感染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在本院于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实施血培养的样本资料实施分析,探究细菌检出情况、临床特征,分析病原菌的耐药特点。结果:回顾性分析样本资料后结果表示检出细菌共计 367例,其中分离率排名第一者为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为 47.41%,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示大肠埃希菌、广谱 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 36.78%( 64株)和 28.81%( 17株),其中广谱 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耐药严重,有 4例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 2株对美罗培南耐药。结论:在血液感染中检出的细菌以肠杆菌科为主,临床所应用的敏感药物为碳青霉烯类,需要根据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加强血液感染的检测,制定有效的抗菌方案,从而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胆外科术后感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探讨治疗对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统计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胆外科术后感染患者,去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重复菌株,共分离细菌450株,分析所有细菌耐药性。结果:病原菌分布中,其中革兰阳性162株(36%),革兰阴性菌288(64%),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4%)肺炎克雷伯菌(18%)粪肠球菌(12%)屎肠球菌(10%)铜绿假单胞菌(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然很敏感,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霉素(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铜绿假单胞菌中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大于20%,对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小于15%;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粪肠球菌对红霉素有较高耐药率,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都较低,其中屎肠球菌比粪肠球菌更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是肝胆外科术后感染主要病原菌,对于操作期间需要及时注意,并积极预防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不同生物学表型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患者各种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比较不同生物学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的差异。结果共分离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435株,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316株(22.0%)、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177株(12.3%)、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菌株113株(7.9%);标本来源以痰液标本最多,检出489株,占34.1%,其次为尿液标本,检出220株,占15.3%;科室分布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分别占21.8%、15.4%和10.8%。药敏结果显示:不同生物学表型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别较大,CR-KP的耐药率最高,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其次为ESBLs菌株,而HvKP菌株的耐药率最低,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10%。结论引起医院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较为广泛,可表现为多种生物学表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大不相同,因此,临床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应重视病原学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应用精准护理的成效。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医院接诊的 82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使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为 2组,每小组各为 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精准护理,将两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 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WHOQOL-BREF评分(包括心理评分、生理评分、环境评分和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应用精准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成效,不仅可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地铁隧道施工中普遍采用盾构法,盾构法施工速度快,往往存在盾构通过后地层沉降未达到稳定的情况,本文以北京地区卵石地层盾构法施工的隧道为例,分别分析了水平平行段后上下叠落段盾构通过后地表的后期沉降,绘制了沉降时程曲线,得出后期沉降的持续时间及沉降占比。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生物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细菌的耐药性监测。方法:选择 2411株致病菌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微生物标本临床检验结果并统计细菌的药敏检测结果。结果: 2411株致病菌中有 683例革兰氏阳性菌,占比 28.32%;革兰氏阴性菌 1510例占比 62.63%。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比较多分别为 478株和 251株。在对细菌耐药性监测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和氨苄西林的敏感性为 100%,耐药率分别为 93%和 89%左右,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和氨苄西林的敏感性为 100%,耐药性分别为 91%和 89%。结论:在进行微生物临床检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注重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随时了解细菌的变化情况,确保能够为临床治疗和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5—2018年广州地区淋球菌分离菌株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PPNG)、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本单位门诊分离培养的淋球菌437株,通过纸片碘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和四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测出PPNG与TRNG分别为32.7%(143/437)和28.8%(126/437),PPNG呈上升趋势,TRNG呈下降趋势;环丙沙星和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8.0%(428/437)和85.1%(372/437),阿奇霉素耐药率达13.3%(58/437),未发现大观霉素的耐药菌株,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低敏率波动大:7.1%~25.0%和9.2%~33.0%。结论头孢菌素类和大观霉素仍可作为广州地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为科学地制定合理抗菌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应持续进行淋球菌耐药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