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沈从文小说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型因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围绕沈从文小说的高唐神女原型、水原型、阿尼玛原型、家园原型、大地母亲原型、智慧老人原型进行探讨,有关研究成果揭示了沈从文小说蕴含的丰富的原型因素,为深入解读沈从文的小说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但是从整体上看,目前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鲜有大家、名家从事沈从文小说原型研究;现有研究成果良莠不齐;研究者在资料收集上下的功夫不足;学界对沈从文作品原型的溯源论证不充分。
简介:雪天行船十五日,上午九点三十分,沈从文给三三写信,说自己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躺在船舱里,听着河水的流动声,想办法入睡,却不知什么原因。清晨醒得早,天空尚未亮透,裹紧被子等待人们醒来。
简介: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棓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简介:沈从文(1902年-1988年),著名作家,湖南凤凰人。1934年1月,沈从文二十岁离别故乡,十年后第一次回家去探望母亲。当时从北京乘火车到长沙后,尚需乘船去湘西。路途漫长且很不安宁。前一年秋天,他和张兆和结婚。上路前和家人约好,把沿途经过逐一写下、寄回。
简介: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
简介:不承认自己是"沈从文专家"的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今年又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推出了这本《沈从文的前半生(1902—1948)》。其实在四年前,当他独树一帜地以"最大限度贴近传主原始文字"的方式写成《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大获首肯之后,我就若有所待,终究会有这样的合璧。
简介: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一个大家庭,曾是凤凰有名的望族。其祖父沈宏富随父亲迁徙于凤凰黄罗寨乡下,青年时期,入湘军,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因功授云南昭通镇守使、贵州提督。
简介:沈从文作品的一个重要叙述着力点,在于关注和呈现了湘西苗族的民族文化内涵,这种苗族文化的内涵体现为血性、无畏的生命意识,自由、健全的爱情观念以及重义轻利的伦理思想。这不仅构成了其作品的重要特点,而且也昭示了沈从文作为苗族作家的身份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观念。他以苗族文化的瑰丽之处,为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炉注入了新的活力。
简介:沈从文的小说《菜园》量不如《边城》影响大,但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描写了被现代文明毁灭的乡村,更是沈从文涉及“政治”的一篇小说。本文从内容、题材、语言、结构等四个方面分析小说如何增强作品悲怆、哀婉效果,达到无声悲歌的意境。
简介:闻一多是著名学者、诗人,沈从文是著名文学家,两人原本没有太多的交往,但是身处纷繁复杂的现代文坛,他们又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关联。关于闻、沈之间的关系,还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沈从文初登文坛之时。
简介:沈从文先生1988年5月10日因病逝世,三十年前和沈先生相关的那些日子,那些难以忘怀的往事,常在心中。
简介:风光旖旎、幽静清雅的小鱼山福山路3号,一座三层小楼临海而立,颇有异国情调。1931年至1933年,沈从文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执敦期间就居住在这里,先后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重要作品,其代表作《边城》也是在此酝酿而或。
简介:80年代以来,学界对沈从文文学的研究大体走过了一个审美研究—社会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演变的过程,这一时期学界对沈从文的研究走向了纵深的方向,但过多地集中在对沈从文作为自由主义文人所坚持的文学自主观及其唯美主义文学思想的考察下,而对沈从文"民族品德重造"的文艺思想有所忽略。沈从文的文艺思想集《抽象的抒情》中不难发现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隐蔽的功利意识下蕴含的无功利的唯美倾向,因此,笔者将在这种思维的带领下,重新探讨沈从文小说的乡土文学精神。
简介:《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曾入选世纪中文小说前100强,且排名第二,仅次于《呐喊》。作者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并通过对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的描述,来展现人性所具有的善良与美好。但透过这种善与美,我们却能够感受到一种隐藏的忧伤,而也正是这种忧伤,成就了《边城》作为文学作品的不朽的艺术价值,并为我们所铭记。《边城》中女主人公翠翠的一生是悲苦的,究其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偶然与命运,成长的孤独,人物过于“善良”等。
简介:《萧萧》是沈从文关于'湘西世界'的作品之一,作品通过描写萧萧的生活轨迹,表现出萧萧纯真、勤劳、善良的品格,歌颂湘西的人情美、人性美。然而,作品中所描写的女学生这一形象以及女学生对于萧萧的影响,使得萧萧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复杂。本文通过探讨萧萧这一人物形象的三次精神世界的改变,表达作者对于'湘西'文化既欣赏又担忧的矛盾心理。西方的象征主义通感批评理论认为,当文学作品想要表达作者的意见时.
简介:沈从文是个崇尚生命的作家。在湘西小说里,沈从文执着于生命形式的探究,热切讴歌“美好的人性”,但作品中的人物常常“不可避免”地或“出走”或“死亡”,带有鲜明的宿命意识。宿命是必然的,但它又是由多个“偶然”叠加而成,是“偶然”与“情感”共同组成的人生形式。虽然沈从文小说表现出强烈的宿命意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自己认可或者借以宣扬宿命思想,而是他对湘西世界的理性思考和对艺术创作的独到理解。
简介:沈从文,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笔下湘西世界丰富多彩,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从作者的写作姿态出发,解读其笔下湘西世界三类典型人物形象:湘西少女、另类女子、葆力之士,从而走进沈从文的写作世界,透视其写作意图,分析其写作价值。
简介:王欣在《张兆和研究述略》中写道:'除《与二哥书》所收张兆和的书信外,在《从文家书——从文兆和书信选》、《沈从文全集》、《沈从文家书》中也有书信散见,时间涵盖从1934年到1979年,以家信为主,大多写给沈从文,共48封。'笔者近日在'吴小如旧藏——周汝昌、张兆和、周一良、周绍良、柳存仁等书信'专场,又找到张兆和的一封佚信,不见于上述集子,照录如下.
简介:学界围绕《沈从文全集》第21卷《复张充和》一处注释的争论,其焦点在于这信中是否包含有"风怀诗",是否表明沈从文与张充和有暧昧关系。文章梳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并进行辨析与求证,不仅探明了这一注释内容的事实真相,而且使我们对于沈从文的人生情怀也多了一份认识。
简介:沈从文被称为现代中国“风俗画家”,《边城》是沈从文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美丽、健康、自然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桃花源般的湘西世界构建一个最原始的人性天堂,人类的本性与湘西风情和自然融合,通过对湘西人最初自然生活形态的描述,表现自然和人的结合,作者的内心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沈从文小说原型研究综述
沈从文的湘西
摘自——沈从文《边城》
沈从文的湘行速写
沈从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闻所未闻沈从文——张新颖新著《沈从文的前半生(1902—1948)》读书札记
沈从文的离奇家世与落寞家人
论沈从文作品中的苗族文化内涵
无声的悲歌——读沈从文的小说《菜园》
闻一多为何与沈从文断交
沈从文与萧乾:三十年如烟往事
沈从文绵延一生的海之眷恋
反思沈从文与鲁迅的乡土文学精神
论述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悲剧命运
论《萧萧》中沈从文对于湘西文明的思考
出走与死亡——论沈从文小说的宿命意识
沈从文笔下湘西典型人物形象解读
沈从文的纯粹——张兆和致吴小如书简解读
《沈从文全集》一处注释与“风怀诗”的求证
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结合---浅谈沈从文《边城》中所创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