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采用传统水准测量方法传递高程在大型桥梁施工中已难以展开,本文研究采用高精度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代替二等水准测量,在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控制网建立及施工中的应用,说明方法是可靠的。
简介:摘要:在钢桥工程领域BIM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1],但在建造过程中,能够精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BIM技术还有待扩展。本论文就以“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LJ-5标段”钢箱梁专项施工方案为依托,阐述钢桥智能化建造过程中精细化BIM的重要性,充分展示钢桥智能建造过程中的核心-“BIM+二维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发生过程和机制。方法报道2例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合解剖及文献复习系统分析脑桥梗死后脊髓侧索华勒变性的产生机制、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结果例1为65岁女性,例2为58岁男性,分别于2018年12月7日和2019年6月23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例患者均表现为脑桥梗死数月后缓慢起病并进展的双侧肢体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符合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的痉挛性截瘫,例1是在脑桥梗死后8个月出现,例2在脑桥梗死后6个月出现。磁共振成像均可见脑桥病灶以下连续的双侧锥体束等T1、长T2信号,例1表现为延髓、颈髓、胸髓侧索病变,例2表现为延髓、颈髓侧索病变。对2例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运动神经元病及代谢性疾病,1例行脑脊液检查排除炎性脱髓鞘疾病。根据其症状、体征及磁共振成像所示与原发病灶相连且与锥体束走行一致的连续条状异常信号,最终诊断为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随访发现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进行性加重。结论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肢体痉挛性瘫痪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疾病预后相关,充分认识其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可以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简介:摘 要 随着BIM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我国市政工程的规模增大,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通过BIM技术对市政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进行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通过对中铁南宁一桥二路市政工程项目进行BIM技术管理,得出对进度、质量以及成本控制行之有效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车辆的数量与载重量快速增多,桥梁的运行伴随着日益严峻的交通量,使得桥梁的构件的使用功能逐渐降低,为确保桥梁运行的安全稳定,现通过荷载试验确定某运行多年的城市立交桥是否满足最初的设计承载能力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期法耳廓再造同期置入骨桥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合作收治的52例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听力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17例,年龄6~12岁。所有患者均完成二期手术:一期行Nagata法耳廓支架植入术;二期行耳颅角成形及骨桥置入术。术后进行随访,通过耳廓形态和听力评估等评价手术效果,耳廓形态由患儿本人及家属进行主观评价,听力评估主要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纯音测听结果及言语识别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52例中47例(90.4%)患者再造耳的空间三维结构及局部亚单位形态均令人满意;4例出现耳后瘢痕明显增生或瘢痕疙瘩。术后3周纯音测听检查结果显示,术后气导阈值平均为(38.8±7.2) dB HL,比术前的(72.4±9.0) dB HL下降了(33.6±6.2)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3,P<0.001);言语识别率术前平均为31.9%,术后平均为85.0%,提高了24%~67%,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5,P<0.001)。结论耳廓再造与骨桥置入同期进行,使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在获得良好耳廓形态的同时,听力亦得到明显改善。
简介:摘 要:一条铁路线路建设时,因地方交通需要,会同步建设有很多座上跨铁路立交桥,随着铁路运营时间越久,部分上跨立交桥因种种原因需要进行拆除。如何在不影响火车运营、确保铁路线路安全条件下对上跨立交桥进行拆除作业,成为了行业研究的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对上跨电气化铁路旧桥拆除施工方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绳锯、汽车吊在旧桥拆除过程中的应用,达到了保证施工速度和施工人员安全的效果,确保了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
简介:摘要:通过对南纪门长江轨道专用桥桥塔结构特点与测量难点了解,从桥塔施工、索导管定位测量及桥塔变形监测等关键工序进行技术分析。结合桥址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进行控制网进行优化加密,提出采用高精度仪器合理选择观测方法进行桥塔施工控制测量,以满足桥塔施工测量高精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