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本文试图通过汉日语音对比,揭示日本人学习汉语发音的难点、造成发音错误的原因及其规律,从而探索对日汉语语音教学的方法。为了便于进行语音分析和对比,文中采用如下标音办法:汉语音素用汉语拼音符号后加国际音标来表示。日语音素用日语平假名后加国际音标来表示。但因假名为音节符号,所以当国际音标代表的是假名音节中的元音时,假名后直接加国际音标,如:ぅ[(?)];当国际音标代表的是假名音节中的辅音或中元音的时候,在假名与国际音标之间加“·”,如:か·[k]、ゃ·[j]。一、音素对比:1.元音:汉语中共有基本元音十个:a[A]、o[o]、e[(?)]、ê[(?)],i[i]、u[u]、ü[y]、-i[(?)]、-i[(?)]、er[(?)];日语中共有元音五个:ぁ[a]、ぃ[i]、ぅ[(?)]、ぇ[e]、ぉ[o]。从数量上看,二者相差一倍。日语元音中与汉语基本元音完全相同的只有两个,即ぃ[i]和ぉ[o],还有两个分别与汉语元音a[A]的条件音位变体[a]和e[(?)]的条件音位变体[e]相同的元音,即ぁ[a]和ぇ[e];汉语元音中根本没有的只有一个ぅ[(?)]。从这一对比中可以看出,日本人要想掌握汉语十个
简介:讲汉语语音史,主要是讲发展的规律。条件音变就是最重要的一条规律。本文所讲的条件音变,主要是讲由中古到现代的音变。较古的条件音变也讲了一些,如舌头三等变舌上,重唇合口变轻唇等,但讲得不多。讲条件音变,不单是讲普通话的音变,也讲各地方言的音变。这样做,才能较全面地叙述汉语语音史上的条件音变。条件音变只是可能的,不是必然的。因此,甲方言会有这种音变,乙方言不一定也有这种音变。例如广州话"凡"字由[fam]异化为[fan],"法"字由[fap]异化为[fat],但梅县话仍旧读[fam]和[fap]。我家乡的博白话和广州话同属粤方言,但是博白话"凡"字读[fam],不读[fan],"法"字读[fap],不读[fat]。又如,在北京等地,通、宕、遇、流、臻、深等摄的禅母字和床母二等字平声读塞擦音送气,仄声读擦音。但其他方言并不如此。例如广州话,基本上全部都读成擦音[∫]①。条件音变是有时间性的。过了时间,这种音变的条件就不再起作用。例如我们说,中古浊音字在今北京话里,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古入声字属仄声。今天有些古入声字读入阳平(如"毒"、"故")也不送气。这是因为这种音变在入声消失以前就已经完成了。后来虽变为平声,也不能读送气了。又如麻韵三四等字由于有韵头[i],它就影响主要元音[a]变为[e],如"野"[ia]→[ie],"斜"[■ia]→[■ie];但是"家"字为什么不变[t■ie]呢?"吓"字为什么不变[■ie]呢?"牙"字为什么不变[ie]呢?这也只能以条件音变的时代性来解释。这种条件音变的规律只在《中原音韵》时代起作用,后来就不再起作用了。